一直以來,我國的空軍裝備發展相比較於世界先進水平,一直處在落後的位置。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我國空軍的作戰定位也長期都是國土防空。
即使殲-20等先進戰鬥機的問世,也沒有改變我國空軍在戰略上處於防守地位的局面。
要實現對敵對勢力腹地的戰略威懾,讓他們感受到時刻都有可能被空中力量打擊的恐懼,我國需要屬於自己的遠程戰略轟炸機。
2025年1月1日,這個願望實現了,中國的空軍裝備又一次展現出了自己的飛躍發展。
大型加油機為遠程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的壯觀景象,展現在了英雄的人民面前!
一、轟-6N的改進源流
轟-6N和運油-20配合的畫面,表明我國空軍的裝備水平,已經大踏步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在轟-6N本身的續航能力之下,有了運油-20一迎一送的加持,航程可以達到15000公里,作戰半徑7500公里。
這大幅超越以往,成為作戰能力更為強大的戰略轟炸機。
再加上12月26日亮相的第六代戰機,我國空軍已經成為一支領先全球的空中作戰力量,正在從「洲際空軍」向「全球空軍」和「亞軌道空軍」的方向邁進。
這樣飛躍式的進步,宣告了我國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可以有效震懾全球範圍內的戰爭投機分子。
一些勢力集團中的野心家,妄圖把台灣省變成烏克蘭那樣的戰亂地區,或者想在我國周邊製造「北溪二號」爆炸那樣的國家恐怖主義行動,恐怕就得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價了。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各方面都處於落後的狀態。
在朝鮮戰場正面和美軍交鋒之後人民空軍,意識到了轟炸打擊力量的巨大作用。
我國的轟炸機工業,從仿製開啟了自己的步伐,終於製造出了屬於我國的轟炸機。
此後經過多次改進,我國先後生產了可以發射導彈的轟-6D,和搭載了先進航空設備的轟-6K,到最新型的轟-6N。
可以說,我國一步步向全球戰略轟炸機的方向邁進。
如今的轟-6N經過全了全新的信息化改裝,可以掛載彈道導彈,也可以掛載鷹擊-21反艦彈道導彈和長劍-100巡航導彈,作戰手段極其豐富。
2024年3月,美國網站展示了轟-6N掛載空射彈道導彈的照片,這證實了轟-6N可以發射彈道導彈。
轟6N的大航程配合圖片中YJ-21E的射程,印太範圍內任何一處美軍基地、任何一艘美軍艦船都已經不再是絕對安全的。
二、冷戰時代的對決
在冷戰時期,為了在「三位一體核打擊」的競爭中奪得領先優勢,爭霸的美蘇雙方爭相在遠程轟炸機的研發上投入巨資。
美軍有了B-52這樣的空中巨無霸之後,又開發出了B-1B這樣使用高空高速能力來進行突防的戰略轟炸機和新一代B-2隱形戰略轟炸機。
這樣的空中打擊力量,確立了美國空軍在世界範圍內絕對優勢的地位。
美國甚至因此在防空武器的發展上都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態——因為沒有空軍能夠進攻美國,所以根本不需要發展防空力量。
蘇聯的空中力量就一直處於落後的地位,不得不維持規模龐大的國土防空力量和發展S-400「凱旋」這樣性能強大的防空系統。
到後期國力不足,蘇聯在戰略轟炸機的研發上實在難以跟上美國的腳步。
蘇聯只發展出了可以進行高空高速突防的圖-160戰略轟炸機,來和傳統的圖-95轟炸機形成配合,進行戰略威懾。
而長期以來,人民解放軍也在「三位一體核打擊」的能力建設上一直處於落後的位置,長期依靠火箭軍保持對敵威懾。
雖然在9月的試射中東風31AG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讓美國白宮的發言人不得不說出了一句「讚賞中方的透明態度」。
但是戰略空軍建設的不足,依然成為了解放軍核威懾力量上的一塊短板。
一些美國媒體甚至反覆標出中國導彈發射井的位置,以此宣傳我國的戰略導彈情報盡在他們掌握之中,不足以對美國構成戰略安全威脅。
而他們的戰略轟炸機則可以在空中長時間帶彈巡航,隨時可能從隨機的位置對我國發動突然襲擊。
以此來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和安全感。
這一次轟-6N和運油-20的亮相,再一次補強了解放軍的空中核打擊能力,使我國具備了使用轟炸機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打擊的可能。
敵人有的,我們終將擁有,而且會更為強大。
人民空軍建軍以來,都奉行着國土防空的戰略。
但是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配備了精確制導武器的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展現出了驚人的作戰能力。
他們可以跨過半個地球實施空中打擊,轟炸機和加油機配合,在「一迎一送」的情況下,轟炸機完全不需要落地,就能完成任務再成功返航。
美國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就可以直接決定戰爭的結果,甚至不需要陸上力量參與。
這徹底擊碎了我軍和蘇軍之前的軍事理論中對空軍的闡述。
軍事變革讓戰爭的形式,有了全然不同的嶄新發展。
特別是在1999年5月8日,以美國帶頭的北約軍隊犯下了嚴重的反人類罪行,轟炸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3位烈士犧牲。
此後,我國爆發般地提升了建設現代化國防工業的節奏。
沒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就不可能有安定的經濟發展環境,更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解放軍空軍無與倫比的發展空間
如果說殲20的列裝代表着500年來,非西方民族首次在頂尖武器上追平甚至領先了西方。
那麼解放軍空軍裝備的全方位飛躍發展,則標誌着西方在亞太地區軍事霸權的徹底垮塌。
殲-20雖然先進,但航程有限,需要依託路基的空軍基地來進行後勤保障,才能夠在與一定範圍內的對手爭奪制空權的過程中展現出壓倒性優勢。
但是轟炸機則是實實在在的要飛到敵人控制範圍內,對敵人的地面或水面目標施加打擊的進攻型重武器。
各種戰略和戰術導彈,雖然也能有效的打擊敵人,但一來彈頭的裝載量有限,不如轟炸機投擲成本低廉。
二來戰略導彈離普通民眾的生活比較遙遠,不足以像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那樣,對普通民眾的心理形成震撼,破除西方媒體長期營造的「解放軍空中力量不夠強大」的刻板印象。
轟-6N進行空中加油畫面的曝光,就是一種自信的宣誓和強烈的警告,告訴中國所有的戰略對手,他們將在軍事上承受的壓力。
美國所謂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在轟-6N面前,已經不再具有實際上的價值。
一旦戰爭爆發,它們不會是鎖住中國海軍的「鏈條」,而只會是中國戰略空軍的靶標。
美國的軍事決策者肯定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一直在把駐守第一島鏈內的絕對撤到後方。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看到中國空軍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密集爆出的新裝備之後,都變得「怕怕」的,發了份聲明說:「中美要和平共處不要新冷戰,美國無意與華進行軍備競賽」。
相比於整天胡說八道的華盛頓政客,美軍才是真正專業的團隊,能夠認識到在中國面前,他們已經處於劣勢的地位。
畢竟真打起仗來,流血犧牲的是美軍,不是華盛頓國會山裡的老爺們。
再加上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轟-20,人民空軍已經事實上擁有了2款可以形成互補與配合的遠程重型轟炸機。
只等在某個關鍵時刻轟-20官宣入役,給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一些驚喜。
如今的人民空軍,在戰略轟炸能力上,很可能正處在「直道超車」的衝刺階段。
不僅如此,在全球範圍內,西方能夠在軍事上保有優勢的範圍已經越來越小、時間也越來越有限。
按照眼前的發展趨勢,或許不出20年,西方勢力將被堵在北大西洋,成為真正的只能在北大西洋活動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結語
轟-6N在運油20的加持下,航程從8000公里擴展到了15000公里,作戰半徑達到了7500公里。
再加上所掛載的巡航導彈的自身射程,美國本土已經全部在轟-6N的打擊範圍之內。
而且官方已經反覆暗示過轟-20的存在,我國在轟炸機的覆蓋範圍、打擊水平、隱身能力上,已經和美國空軍處於並駕齊驅的位置。
並且轟-6N的信息化水平更高,很可能已經超越和領先了美軍。
2024年底到2025年初的這幾次展示,展現出了我國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的長足進步,我們終於從追趕者成為了領跑者。
我們的成就足以告慰先烈,足以獻給為新中國獻身的人,也足以為後代創造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客觀敘述,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圖片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西飛再傳好消息?不是轟20!航程超15000公里,已經具備實戰能力,古史青雲啊 2025-1-03
轟6N發空中加油照,航程延長至美全境,「平替」轟20,媲美圖160,力波觀察2025-1-02
新年首飛不是轟20,西飛另一款戰略轟炸機,已具備超遠程打擊能力,戰情司令部 2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