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破壞容易,創造難」,一棟大樓建設起來也許要花費幾年時間,而想要破壞它,也許一天時間都不要就可以辦到。
這句話在大多數時候都適用,但總有那麼一些不適用的地方。就像飛機的製造和拆解,那是創造困難,破壞起來也困難。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科研實力非常強勁,如今大飛機也能建造了,但是說到拆飛機,就讓人有些無可奈何了。對不起,拆不了,只能拉到美國拆解。
2022年12月21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最後兩架空客A380飛機宣布退役,然後從國內飛到美國有着「飛機墳場」之稱的莫哈維機場。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不解,以今日中國的工業體量,大飛機都可以造,怎麼就拆不了呢?
飛機退役後的命運?
目前大多數民用客機的設計使用年齡是25-30年,其中前面10年被稱為黃金期,一般情況下,飛機壽命達到15年,就開始進入到退役階段。
這是因為當飛機年齡超過15年後,不僅飛機的穩定性變差,而且維修頻率和維修成本都逐步增加,另外飛機年限久了後,旅客的體驗感也變差。
考慮到飛機長期子在天上,一旦穩定性降低,勢必會引發安全事故,所以,我國有強制要求,那就是機齡達到20年,就要強制退出客機運營市場。
當然,還有一些意外情況,也會導致飛機提前退役,就像前面說過的A380,其實這兩架大型客機是2011-2013年間購買,在退役的時候,滿打滿算也才10年時間左右。但是由於其體型大、油耗高,在旅客不足的情況下,無法覆蓋成本,處於無奈,雖然還在服役年限,但是也將其退役來哦。
一般飛機退役後,大體有三種命運。
1、客運轉貨運
如果退役飛機狀態比較好的話,可以由民用客機改成貨運飛機。相對於民用飛機,貨運飛機不應該考慮旅客體驗感因素,就可以繼續服役下去了。
2、轉賣或轉租
或者是賣給經濟欠發達國家或者地區,雖然我國在飛機服役年齡上有着嚴格的要求,但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要求就沒有這麼嚴格。
像非洲許多國家,就是全球二手、或者三手飛機的聚集地,大多是租借或者購買的舊飛機。而南美一些國家的飛機,許多還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品,這些飛機可以繼續在欠發達地區發光發熱。
3、拆卸再製造
在很多人印象中,拆飛機就是那種「80一錘」的暴力拆卸,事實上並非如此,拆飛機也是一個精細活,而且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活。
就像前面說過的A380,其雖然退役了,但是也才剛過黃金使用年齡,至少還有20年的設計使用壽命。所以,其無論是飛機性能,還是內部零部件都完好無損。
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其中一個發動機,就值數千萬美元,幾個發動機如果完好無損的拆卸下來,都可以購買一架中型客機了。
據統計,A380總共有400萬個零部件,由於只有10年機齡,一些重要零部件拆卸下來,經過安全評估後,就可以以新零件的50-70%的價格進行售賣,而許多航空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也樂意購買這些拆卸下來的零部件。
當然,A380隻是做例子,像這種離退役時間尚早的飛機,被「飛機墳場」競拍購買後,經過簡單改造和維護後,很大的概率會進入到二級市場,再次飛上藍天。
飛機也不是那麼好拆的?
從上面,也可以看出飛機拆卸有多麼暴利了,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像常見的A320,其新機售價大約是1.2億美元,但是退役後的收購價僅數百萬美元。
從這就可以看出,這裏面是有多暴利,但是目前這門生意也不是誰都可以做,做這門生意全部集中在西方國家。也就是全球著名的五大飛機墳場了,它們分別是:
美國的莫哈維和維克多維爾機場、法國的塔布機場、西班牙的特魯埃爾機場和澳大利亞的愛麗絲泉機場。
這幾大飛機墳場,幾乎壟斷了全球大部分的飛機拆卸業務,特別是莫哈維機場,是目前全球最大、配套設施最齊全、專業性最高的飛機拆卸場,基於此,國際空管協會指定其為退役飛機存放地。
即便是目前為止,我國的大部分退役的飛機,都要飛往這幾家飛機墳場去進行拆卸,而像A380中國大型飛機,只有拉到美國去。
長久以來,我們也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如今C919這種大飛機都能製造,沒道理,還拆不了一架飛機了?但是,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約我國在這個行業的發力。
其他不說,就先說飛機墳場的場地。拆卸飛機場地的選址,就有嚴格要求,首先位置要足夠大,一次要停放數百上千架飛機,一排排的飛機停在大場地上,看上去非常壯觀,這也是拆卸飛機的地方被稱為「飛機墳場」的原因。
另外這個地方必須乾燥,年均降雨量少於200毫米。這是為了避免長時間停放,而造成飛機一些精密零部件受潮,被腐蝕,那樣即便零部件拆卸下來,也沒有任何價值了。所以,飛機墳場選址,一般都是沙漠、或者戈壁等氣候乾旱的地方。
另外,飛機墳場還要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主要原因,是飛機上有許多有許多重金屬、化學物質和有毒液體,這些物質不僅拆卸的工作人員威脅非常大,並且在拆卸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造成泄露,將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所以,飛機墳場的選址,要滿足三個條件:遠離人煙、乾燥和場地大。其實這三點我國西北也有,並不缺少這樣的場地。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人才。拆卸飛機,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粗活,而是精細活,必須要有對各種飛機構造都比較熟悉的拆卸工人。
由於我國前些年,飛機並未是主要交通工具,其主要是作為路面交通工具的補充,雖然人口眾多,但是人均飛機的數量卻很少,退役的飛機數量也就比較少。
如果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荒漠上建立一個大型飛機墳場,那需要海量的投資,並且還要大量的人才儲備,即便建設起來,也沒有這麼大的市場。
這也是為何我國沒有大型飛機拆卸廠的主要原因,中國退役的飛機無法自己處理,要拉到美國處理的主要原因。
結語:
不過,近些年來,這種狀況有所改觀,目前國內一些飛機維修和拆卸廠,也開始展露頭角。
波音曾經發佈過一份公告,未來全球市場需求超過44000架新飛機,而中國的需求量就達到10000架,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23%左右。
有新飛機進來,自然就有舊飛機被淘汰,在海量市場的衝擊下,相信會有大量的人才湧入到這個行業中。
相信未來不久後,中國飛機退役後,再也不比拉到美國,自己國家就可以處理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