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是一種能夠搭載飛機的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隨着各國航空技術進步,海軍也開始使用飛機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在一戰結束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着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炮軍艦的大艦巨炮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了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航母的重要性日益浮現,特別是太平洋戰爭中,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炮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母大戰。
本文展示了一些航空母艦、巡洋艦和登陸艦的剖面圖,包括瑞鶴號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超重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等。這些軍艦都是航母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對於海空兵力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瑞鶴號航空母艦 (HIJMS Zuikaku) 日本海軍 (1941 年)
美國海軍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1942)
超重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美國海軍(1975年)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超重型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 (1986)
尼米茲級超重型航空母艦剖面圖(尼米茲級)(1975 年 - 2009 年)
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2014 年建造)
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通用登陸艦(直升機航母)
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重型航母巡洋艦(1991年)
大型登陸艦「海洋」號(HMS Ocean L12)英國海軍(1998)
法國海軍米斯特拉爾型通用登陸艦(Mistral LHD)(2005年)
USS 聖安東尼奧 LPD-17,美國海軍 (2006)
通用登陸艦「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 L-61)西班牙海軍(2010)
堪培拉級船塢登陸艦 (Canberra LHD) 澳大利亞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