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士兵在扎波羅熱地區擊毀了一輛德制「豹2」坦克時獲得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穫,這輛坦克內的車組成員居然是清一色的「德國配置」;
根據一位懂德語的現場士兵描述,在反坦克導彈擊毀坦克之後他們想要上前抓捕俘虜,但是在坦克內一名還活着的士兵突然用德語向俄軍喊道:
不要開槍(nicht shissen),自己並非是僱傭軍,而是現役德國軍人,車內死去的兩名戰友與他同屬於一支德國部隊...
眼見如此「大瓜」,俄羅斯大兵立刻展開現場施救,但是無奈其受傷嚴重,這名德國士兵最終飲恨離世,在離世前他說:我愛我的孩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妻子,自己真的不應該來到這裡...
此消息一出,俄羅斯各大媒體立刻開始競相報道。
關於在烏克蘭戰場上看見北約的士兵,這個問題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只不過是類似的新聞正好被媒體得知了,才會大肆宣傳,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熱傳的「現役德國聯邦軍人」在烏克蘭戰場被打死的新聞只限於在俄羅斯的媒體內,在主流的西方媒體上你幾乎找不到任何的相關報道!
而且就在此事件發生之後不久,德國國防部立即開始甩鍋,該國宣稱:沒有一名德國軍人參與了位於烏克蘭西北部的戰鬥行動...
也就是在一個月之前,德國總理舒爾茨還信誓旦旦的表示:
烏克蘭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有德國士兵進駐,更談不上戰鬥了。
這真的是打臉啊!
估計這會德國國防部的高層正在大罵這組坦克兵吧?「一群蠢豬,在進入烏克蘭之前明明都給洗腦了,絕對不要暴露自己德國人的身份...」
不過這也不能怪「德國聯邦士兵」蠢,只是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邊緣,想要求生的強烈信念已經讓他們放棄了軍人的尊嚴;因為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規定,在烏克蘭戰場上如果遇見西方士兵或者是僱傭軍的話,在解除其武裝之後需要區別對待,能留活口的盡量留活口;
這樣的做法主要是為了輿論造勢,將活捉來的俘虜變為本國的「宣傳工具」;但是在同等情況下遇到烏克蘭本土軍人,那就沒有這份「獨特」的待遇了,要殺要剮,全憑士兵個人的判斷了...
所以這些德國人在自己坦克被擊毀、爬出車外之後第一時間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很可惜,由於其受傷過於嚴重,俄羅斯士兵雖對其進行了治療,可還是沒能留下這名「寶貴」的俘虜。
想像一下,假如這位德國士兵被俄羅斯人活捉了,那麼德國的處境會有多尷尬?
德國士兵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情況個人判斷應該不在少數,綜合過去的信息來看,除了德國人,這裡還有英國特種兵、波蘭數千名的正規軍,以及美國的軍事顧問團,以正式軍人身份進入到烏克蘭的「北約的力量」其實早已下場,只是沒有官宣而已。
這種事情在俄烏衝突近兩年多的時間裏幾乎已經成為了一條「潛規則」(或者說是公開的秘密),俄羅斯的大兵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在過去的戰鬥中,這些西方現役軍人並不會衝鋒陷陣,他們習慣驅趕烏克蘭人來當「炮灰」,自己在後方指手畫腳,並給予烏克蘭精銳最為專業的指導。
這可能就叫做北約式的「不宣而戰」吧!
另外一些所有人都知道的烏克蘭戰場「潛規則」還包括:
曾參與過俄烏衝突的奧地利上校馬庫斯·萊斯納說過:
我脫下制服,簽訂合同,然後進入烏克蘭作戰,這段時間裏我不再是奧地利軍人,而是僱傭兵,回來之後,我又重新穿上了制服...
美國已經承認在援助給烏克蘭的「海瑪斯」火箭炮系統使用時,每一次發射的指令都是由自己親自下達的,包括打擊的對象坐標、發射的次數等;
在五角大樓的作戰中心,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土地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展現在老美面前;
即使現在各國都在為烏克蘭培訓戰鬥機飛行員,但是真的等到F-16進入到烏克蘭的時候,預計這些戰鬥機上坐着的也都會是美國的駕駛員,你以為訓練出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駕駛員僅用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能實現嗎?烏克蘭的駕駛員除了成為「炮灰」之外,基本沒有第二種選擇...
那麼德國軍人為何要跑到烏克蘭戰場上來呢?以下是個人看法:
首先,烏克蘭今年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本來想用「拖」字訣來與俄羅斯打持久戰的西方眼見烏克蘭要堅持不下去了,於是自己只有親自下場,幫助烏克蘭暫時扭轉局勢之後,再悄悄的撤退。
第二,西方援助的武器越來越先進,只經過簡單訓練的烏克蘭人無法駕馭這些裝備;德國人以成組的方式出現在烏克蘭就比較好理解了,畢竟現在在這裡德制「豹2」坦克是數量最多的一款西方坦克,此前戰損極為嚴重,為了讓這種武器發揮出最大戰力,德國只能親自示範,沒想到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