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就是把藍圖送上藍天的人。」
這是胡軍兒子康康看過《長空之王》後對爸爸說的話。
在《長空之王》的某首映禮上,這句發自星二代的心聲,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
因為它的確是道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戰鬥機的試飛,就是把搏擊長空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最後環節。
這部尚未上映的《長空之王》,在大家眼中也即將成為五一檔期最火的一部電影。僅僅從預售票的情況來看,它就已經佔據了「斷層式」的領先優勢,票房大火已成定局。
截至發稿前,《長空之王》已經取得了預售破億,首映首日近7500萬且穩居第一的好成績。
主演王一博,這個被粉絲稱為酷蓋的男孩,這次是真的要酷蓋一把了。
然而,還沒有面世的《長空之王》就有如此熱度,帶給創作團隊的壓力也是可想而知。
《長空之王》講述了戰鬥機試飛員在完成新機型的試飛任務中,所面臨的歷練與艱辛,而作為現役戰鬥機的絕對主角,殲20也將在影片中閃亮登場,讓廣大軍迷大呼過癮。
畢竟,作為國之重器,亮相時刻多閃都不會過分。想要讓這些嘴刁的軍迷觀眾滿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畢竟,軍迷群體對於殲20,那都是愛到骨子裡的,所以對於流量小生王一博能否勝任這個又硬又燃的軍人形象,有些人也是頗有微詞的。
在電影中出現王一博手扶殲20的部件衍射屏顯的鏡頭,有軍迷心疼地吐槽:如此精密儀器不能用手碰啊!
當然,這話里話外除了一絲絲的羨慕,也帶着不認可的味道。王一博,你行嗎?
提出這樣的質疑,也是因為這些年來作為軍旅題材的影片,能夠征服男性觀眾的都是糙爺們形象。
從《士兵突擊》中的王寶強,到《戰狼》里的吳京,再到《紅海行動》里的張譯,個個都是亮着健碩的肌肉,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硬漢子。
這一點上,流量小生王一博形象就有點奶油,他能把這個角色塑造出幾分彩也是個問號。
同樣是表現戰鬥機飛行員的題材,經典影片《凌雲壯志》中,阿湯哥塑造的臨危不亂的瀟洒,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據說湯哥也是親自駕駛戰鬥機拍攝的,所以儘管已經是40年前的影片,想在效果上趕超突破也是很難。
軍迷偏偏是男性觀眾里,最愛挑毛病的一個群體,想征服他們何談容易?果然,電影還沒上映時,宣傳片就被一片吐槽。
軍迷朋友們對於本片宣傳中不合適的言論紛紛提出質疑,從機型的綽號稱謂,到當年一些歷史事件的定義等等,說得是頭頭是道。
軍事題材的影片其實很不容易討喜,單單就想拿點特效和煽情的情節,那可是過不了這些民間高手的「火眼金睛」的。
目前從數據上看,儘管有55萬人次表示出想看的意願,不過其中75%是20到24歲的女性居多。這說明,目前大多數的支持還是來自想看愛豆的女粉絲。
一部分軍迷朋友還在等待,看電影上映後的具體反響。這樣看《長空之王》的票房,或許還遠遠沒有完全挖掘。
《長空之王》備受關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超長的宣傳期。
這部電影本來是去年國慶檔期,當時預售也是高達三千萬,而臨近國慶又突然撤檔,當時也是引發了一陣猜測。
據傳是在內部審核是沒有通過,當然這種題材總會涉及一些軍事方面的敏感問題,需要嚴格審核才能通過。
還有吃瓜群眾把「資本的力量」扯了進來,擺出了一些被資本操控的陰謀論,不過仔細想想就不可能,這種軍事題材的電影怎麼會被資本控制呢?
無論背後原因如何,《長空之王》從去年十一檔,到今年五一檔,足足吊了大家大半年的胃口,這次不去影院過癮,都對不起這麼長時間的等待。
正是期待越高,挑戰越大。
就在網友們對這部影片眾說紛紜之時,業內對這部影片卻發表示出正面的肯定。23日首映會上,到場嘉賓堪稱「天花板」級別。
楊利偉將軍和眾多飛行英雄的到場,也代表了業內對《長空之王》的一種肯定,看過電影的大咖們也表示了對影片的讚許,相信軍迷們應該心裏有底了吧。
關於軍事題材影片的真實性的問題,也是值得商榷,說到底電影是藝術的再造,不是軍事知識的科普。
另外影片涉及一些敏感內容,如果說要追求全都的真實,那恐怕也要滿屏打上馬賽克了。
不過對於王一博,這一次確實是個挑戰。繼《無名》之後,《長空之王》將是他再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這部叫好又叫座的《長空之王》,已經取得開門紅,後面會不會創造更多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