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澳新政府的支持下,一支澳工商代表團已啟程訪華。而關於澳貿易部長的訪華具體安排,中澳也保持着密切溝通。但就在中澳貿易合作逐步恢復之際,變數卻出現了。在澳方最新公布的《國防戰略評估》報告中,中方又被其當成了假想敵對待。而對於澳方的把戲,中方已作出嚴正回應。
據媒體報道,澳方近日發佈的《國防戰略評估》報告為澳方的重大軍改指明方向。表面上看,這就是一次澳大利亞在軍事政策上的調整,與中國八竿子打不着邊。但分析這份報告涉及的內容我們就會發現,澳方似乎又跟美日等國一樣,把所謂的「中國威脅」當成了擴軍備戰的借口。
報道指出,儘管這份報告沒有提到台灣問題,但通篇卻直白點了中國9次名。比如澳方經過評估後就認為,中方在南海地區的活動,威脅到印太地區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中方船隻在自家海域活動,也不知道違反了什麼國際秩序,澳方這樣的描述,也不知道是出於誤判還是有意而為之。
此外,該報告多次炒作中國的軍費開支,並暗示這是促使澳方做出重大軍改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們都知道,中澳兩國不止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較遠,且基本不存在任何根本利益上的衝突。而且,相比於美日等國暴漲的軍費支出,中國在這一方面始終都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換言之,澳方雖說沒有如日本和英國那樣直白地將中國視為威脅或者挑戰,但這份報告實質上凸顯出來的內容是騙不了人的。與澳前政府一樣,阿爾巴尼斯政府仍然將中國當成了假想敵看待。
事實上,我們只需要拿出澳方軍改的幾項內容舉例,就可以證明這份報告對中國的針對性。
比如,澳方將會把美英澳三國關於核潛艇的合作當成優先事項,以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威懾能力。而澳方想要威懾誰,恐怕不言而喻了吧。畢竟,駐澳美軍的象徵意義巨大,正常情況下,只要不是澳方主動挑事,基本不太可能面臨所謂的國家威脅。何況,澳方周邊地區都是一些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無論怎麼看,也不可能威脅到澳方的國家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告中,還有一個細節可以表明,澳方列裝核潛艇就是為了對付中國。報道指出,澳方將在位於西南部的海軍基地建設可以支持和維護核潛艇的設施。但根據美英澳三國日前透露的細節,澳方想要獲得核潛艇,至少需要等到2030年以後。這意味着,澳方如此迫切完善核潛艇設施,想必就是為美國或者英國在該國部署核潛艇做準備了。
美英對中國的敵意已不用過分描述,澳方固然沒有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但如此配合美英的軍事部署,那不就等同於追隨美英對付中國。
再比如,澳方還在報告中重點提到了將擴大與印太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而這些國家不乏日本、印度和東南亞國家這些中國的近鄰。與此同時,澳方還將強化北部的打擊能力。顯而易見,這些調整與美國的印太戰略是高度重合的。
不可否認,澳工商代表團的訪華確實有助於推動中澳經貿合作的恢復,但中澳關係想要破冰,顯然不能只是維持經濟領域的良好互動。在政治、軍事和安全等方方面面,若澳方的選擇始終是依附或者聽從美國,那中澳就很難繼續走近。
當然,鑒於澳大利亞本就是盎撒國家之一,且歷來親近西方,所以想要其一時半會的改變對華錯誤認知,倒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但同時我們也該看到,在韓國和英國等這些對美國「忠誠度」極高的國家大肆炒作台灣問題時,澳方雖說同屬於這一陣營,但它這一次並沒有附和。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澳方也確實不希望通過這份評估破壞中澳關係回暖的氛圍。
只是,澳方必須要認識到,中國從來不是地區和平穩定環境和任何國家的威脅。即該報告沒有提到台灣問題,但只要澳方將我們當成假想敵,那麼,中澳關係就又只有僵持在那裡,甚至開倒車了。
我外交部已明確指出,中國的國防政策堅持防禦性,且將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當成重要責任。若阿爾巴尼斯政府聽不進去,必將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