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產裝備外貿,通過這次珠海航展上,相信各位軍迷是有切身體會的。說是珠海航展,基本上也成為國產裝備的熱銷現場,各種大單場內場外是接連不斷,即便是航展已經落幕後,後續產生的影響也還在不斷浮現。據不完全統計,航展前後以有阿爾及利亞、印尼、沙特、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多個軍貿合作,涉及地面裝備、戰機、火箭炮、無人機、反坦克武器等,而用戶大多數是財大氣粗的油霸,根本不差錢。
根據社交媒體報道,外部最近發佈了2021年度全球軍貿的十大軍工企業。雖然其中美方依然佔據的排名靠前的位置,但十大企業中,其中竟然有4個席位都來自國內軍貿企業,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出現的。
根據資料來看,2021年度十大外貿軍工企業,前五名都是來自美方的公司,分別是洛克希德馬丁,主打是年產上百架的F-35戰機,後續分別是雷神、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這家公司最近發佈了下一代轟炸機B-21,第五名則是通用。
這五家也是美國最著名的國防承包商,以及軍工複合體,軍迷應該耳熟能詳。而第六名則是英國的BAE系統,也是國際軍貿的老朋友了。而在此之後的全部4個位置,則都由國產軍貿企業承包,分別是NORINCO北方工業、AVIC航空工業、CASC航天科工、CETC中國電科。這些國內軍貿企業在國際軍貿舞台上,從默默無聞到嶄露頭角,在到如今的站到了舞台中間,成為全球十大軍貿企業中的一員,鑒證了國產武器裝備在全球的地位,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美方公司的營銷數據是比較龐大,國內企業尚且還有差距。但考慮到國產裝備性價比本身就較高,而且出售的裝備種類豐富,實際折算下來,國產軍工外貿企業在全球外貿佔比可能和美方實際差距並不大。而從數量上來看,美方5家,英國1家,國內4家也幾乎快要和美方打成平手了。這種平分秋色的情況其實就發生在最近十年時間,這對西方世界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而這個排名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看不到歐洲國家的軍貿企業,也沒有俄羅斯的企業,這意味着除了英美少數幾個老牌軍工複合體,大部分外貿都和歐洲國家和俄羅斯沒有關係了,用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國內企業。而就在十多年前,除了美國武器裝備,那可就是歐洲最吃香了,什麼意大利的艦艇,法國的雷達和紫苑,歐洲的陣風颱風,買不起美國貨,那也是以裝備歐洲貨為榮,不過如今看來歐洲裝備已經泯然眾人矣。不論是先進火箭炮、無人機,還是先進戰機,防空系統,都已經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優勢。
總體來說,國產軍貿企業十幾年的發展,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除了西方製造業的大幅萎縮,也和國內材料、電子行業水平不斷提升有關。而國內軍工企業不介入當地軍事,僅是在商言商得,提供高性價比裝備的專業態度,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如今能改變戰場態勢的新興裝備領域,如激光武器、各種無人機、高超音速武器,遠程火箭炮方面,國內企業優勢也已經不遜色英美。而排名前五名的美方軍工複合體,守着傳統裝備的一畝三分地,又能堅持多久呢?或許在過幾年,前幾名的位置恐怕也要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