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開國大將中,名氣最大的兩位當屬粟司令和陳賡。而如果單純講戰功、從武將角度來考量的話,這兩個人也確實是能力、功績最突出的。如果不是歷史和軍事愛好者,一些朋友甚至誤以為粟、陳二人都是元帥,他們兩個人的存在感確實比其他八位開國大將要強一些。可為什麼粟司令能夠排在大將的首位,陳賡卻只是第四位,排名低於徐海東和黃克誠呢?
陳賡1922年入黨,比大部分元帥的入黨時間都要早,而且他是黃埔一期畢業,又在中央特科從事過重要的情報工作,在我軍高級將領中資質極為突出。不過軍隊評銜,最主要還是看軍內資歷,特工工作和入黨的時間並不是最大的考量因素。在這方面徐海東和黃克成都略勝於陳賡,因此大將排名在他之前,持續的軍隊資歷和早期的職務優勢,彌補了二人戰功方面的不足。
在紅軍時期,陳賡的最高職務只是師長,因為他多次受傷並且被俘過,還脫離隊伍專職從事過特工工作,對於軍內職務的晉陞速度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陳賡一直在軍隊任職的話,他的履歷一點都不比另外兩人差。反過來看,徐海東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和政委,明顯要比陳賡的級別更高,而紅二十五軍又是一支獨立的作戰力量,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和三大主力方面軍平齊。紅軍、抗戰、解放戰爭三段資歷中,評銜時紅軍資歷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徐海東占的優勢太大。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1935年紅二十五軍先於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對於根據地的開拓和鞏固、為中央贏得立足之地,立下了頭功。而且在中央紅軍經費最困難的時期,徐海東將軍從紅二十五軍的經費當中撥出來五千元,用於接濟中央,這個無私的做法令主席十分感動,一直稱讚徐海東有大功。主席的這句話,在日後的評銜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徐海東的大將排位。實事求是地講,沒有徐海東和紅二十五軍的貢獻,中央紅軍的前景可能會受到影響,儘管徐海東因為傷病原因缺席了後期的大量戰事,但評銜時仍然緊追粟司令,排在十名開國大將的第二位。在一些特殊節點的貢獻上,陳賡跟他是比不了的。
至於黃克誠大將,也有他的優勢。在我軍的多個歷史時期,黃克誠的職務要比陳賡略高。紅軍時黃克誠最高擔任過紅三軍團的政治部主任,長期輔佐彭老總。而紅三軍團是中央紅軍最強的兩個主力軍團之一,和紅一軍團戰鬥力不相上下。作為大軍團的政治部主任,顯然比陳賡的師長職務要高、軍內地位也更高。抗戰時黃克誠擔任過八路軍344旅的政委和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和陳賡的386旅旅長職務相當,兩人平級。
但在解放戰爭時,黃克誠的職務又要高過陳賡:他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四野前身)的副司令員,而陳賡職務最高時只是二野的第4兵團司令員,兩人的職務稍有差距。儘管陳賡的具體戰功、指揮戰例更突出,但在總體資歷和職務方面,卻是黃克誠佔了上風。僅憑這一點,在評銜時黃克誠就應當排在陳賡之前。
而且對於軍隊建設和全國戰局的影響方面,黃克誠跟徐海東一樣有特殊的功勞。1945年黃克誠向中央提出積極經略東北的方案,並且將麾下3萬多人的新四軍第3師部隊快速開赴南滿,成了後期四野的骨幹力量之一。這可以說是一次戰略行動,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褒獎,也奠定了黃克誠的歷史地位。沒有四野大軍的快速成型和壯大,解放戰爭的最關鍵一步就邁不出來,無法從關外打到關內、直至解放全國。黃克誠巨大的貢獻不言而喻,1955年排在開國大將的第三位,是有理有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