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末,黎筍集團對老山戰區發動的「M-1」反撲計劃,是越南最後一次試探中國軍事實力,也是越軍在北方邊境地區最後的垂死掙扎。初來乍到的解放軍67軍狠狠痛擊了來犯之敵後,黎筍開始調整對外戰略。
11月,時任越南總理范文同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說到:我們正在努力恢復越中兩國關係,但是中國方面一直不予理睬。
中越邊境戰爭已經持續了7年時間,包括越南人在內,全世界人都知道中越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在於越南。如今,范文同所說的「恢復兩國關係」,實際上就是認輸的委婉說法。
對於越南這次主動示弱的問題,中國的態度是靜觀其變,這使黎筍集團在外交、軍事、經濟等領域都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最後一場試探
1984年老山松毛嶺大戰結束後,越軍發現中國軍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重火力方面已經具備了精確打擊和精確反擊能力。不僅擁有先進的反炮兵雷達,還有小型線控導彈,而且中國空軍和地面部隊之間的協同能力進一步加強,空軍成為了炮兵的眼睛。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炮火偵察兵不採取傳統的滲透偵察手段也能準確探測到越軍的重要目標。
越軍若是繼續沿用傳統的戰法,只有挨打的份,為了試探中國軍隊到底有多強大,越南國防部於1985年初開始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該計劃代號為「M-1」,由於此時越南黎筍集團已經出現內訌,「M-1」作戰計劃在敲定後不久隨即泄露,從而被中國雲南前線指揮部掌握。
越南國防部摒棄越軍過去那種步炮協同的集群作戰方式,採取土工掘進戰術,試圖以此避開中國軍隊重火力的大規模殺傷。為此,越軍在老山戰區當面投入了1個大口徑火炮旅、1個高射炮旅、1個特工團另1個營、越南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1個偵察連和第二軍區直屬的1個偵察連。
除此之外,越軍還從駐紮在北方6個邊境省的正規軍中挑選了11個戰鬥力較強的步兵團,使老山戰區一帶保持有20000餘人的兵力。這些越軍被重新整編為313師和356師兩個步兵師;其中,313師駐紮在老山正面,356師駐紮在八里河東山正面。
在戰略安排上此時的越軍也有了很大變化,2個越軍步兵師進駐老山戰區後,主力部隊很少露面,倒是廣西邊境地區頻繁遭遇小股越軍特工襲擾或者冷槍冷炮襲擾。這種聲東擊西的招數已經不管用,解放軍心中有數。
隨着時間的推移,正在駐防老山戰區的解放軍第1軍的將士們發現,陣地當面的越軍主力一直在實施土工作業,越軍的一些坑道已經推進至距離我方坑道只有30到50米的地方。前沿陣地的解放軍戰士們還經常用手榴彈打擊陣前的越軍。
越軍在越南一側的大小青山北坡構築了大量的坑道炮位,據初步統計越軍新構築的坑道長度約為15公里,縱深為5公里左右。
為了狠狠痛擊這股越軍,雲南前線指揮部不僅加強了前線的偵察力量,而且加大了火焰噴射器、輕機槍、自動步槍、紅箭-73反坦克導彈這些反坑道作戰神器的儲備量;工兵部隊晝夜使用74式火箭佈雷車布設障礙,一旦發現越軍大部隊向我前沿陣地靠攏,就直接向敵陣發射布雷火箭彈。
在戰術安排上,解放軍也做了相應調整,一是將炮火偵察兵、工兵編入前沿陣地步兵班、排內,一個步兵班或排後方都有小口徑曲射炮火力支援,若班排級陣地當面的越軍坑道口過於隱秘、重火力難以摧毀,就主動出擊,予以摧毀,並在附近埋設混合雷場。
二是趁越軍還沒騰出手發起大規模進攻之際,各班、排陣地迅速掃清陣地前方100米的障礙物。對於一些戰略價值較低的陣地,適當收縮兵力,避免無謂犧牲。
三是提升陣地的防禦能力,具體就是前沿陣地第一道塹壕和第二道塹壕之間只保留必要的通道,其餘地方埋設地雷或者設置障礙,避免越軍攻入第一道塹壕後威脅到第二道防線的安全。塹壕配套的隱蔽坑洞內部加強火力,若部隊退守隱蔽坑洞,也能保證敵軍無法攻入。
解放軍第1軍做了充分的防禦準備後就到了換防時間,第67軍於5月中旬奉命進入戰前換防。5月下旬換防工作全面結束。
5月31日凌晨5點40分左右,越軍趁解放軍67軍初來乍到之際突然出動一個加強團約2000人的步兵對老山那拉方向發起進攻,一時間,老山、八里河東山槍炮聲大作。
得益於雲南前線指揮部提前做好戰鬥部署,67軍前沿陣地都打得非常好,儘管越軍距離我前沿陣地非常近,但寸步難行。戰至6月2日早上7點,越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佔了211高地上的1號和2號哨位。
經過3天激戰,越軍被擊斃700餘人,被毀火炮27門。解放軍傷亡72人,其中犧牲19人。越軍的土工掘進戰術雖然有效避開了解放軍重火力的大規模殺傷,但還是無法突破解放軍的坑道防線,因此,黎筍集團只能面對現實。
我們想「認輸」,但中國不理睬
5·31大戰結束後,越南激進派代表黎筍、黎德壽開始深居簡出,很少在媒體面前拋頭露面,溫和派代表長征、阮雄也不再受重用,唯獨保守派代表范文同開始活躍起來。
此時,黎筍集團渴望改善越南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和地位,早已同意美、法、日等敵對國家的官媒在河內開設通訊分社。11月,范文同就中越邊境局勢問題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努力尋求機會恢復越中兩國的關係,但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表現出任何善意。
其實,這只是越南方面給自己找台階下而找出的借口罷了,破壞中越友好關係的責任在於黎筍集團,不接受中方合理建議、不接受國際調停的也是黎筍集團。而且,越南每次在軍事方面受挫之後,黎筍集團都口是心非,嘴上說要在中越邊境地區停火,暗地裡指使越軍打得更狠。
對此中國方面不做表態,只要前線的越軍向中國境內發射一枚炮彈,我方前線將士就十倍反擊。越軍不主動挑釁,解放軍也按兵不動。對待越南平民時,中國表現出十分包容的態度。
在此之前,黎筍本人曾讓印度做中間人,希望越南可以體面地向中國服軟,但越南始終不肯放棄稱霸東南亞地區的計劃,因而不被中國接受(前文有詳細講述)。黎筍碰壁後,又讓溫和派代表長征直接通過越南駐華使館傳話,希望越南可以體面地投降,但其骨子裡還是不肯放棄對柬埔寨和老撾的全面佔領,也吃了閉門羹。
這次范文同出馬,無非就是想讓美國做中間人罷了。黎筍這幫人向中國投降的目的,只不過是希望以後越南不被中國打,並取得中國對越南吞併柬埔寨和老撾這一入侵行為的支持。
但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正義的維護者,於公於私都不可能認可越南入侵他國的做法,在黎筍集團投降動機不純的情況下,也只能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
黎筍集團內訌
范文同這個中國通吃了閉門羹後不久,越南方面傳出消息稱:阮文靈或將成為黎筍的接班人。
阮文靈是北越開國元老之一,在北越領袖胡志明逝世後因為看不慣黎筍集團的逆行倒施而被擠出北越核心領導層,長期在越南南方一帶主持工作。1985年6月,黎筍以阮文靈在越南南方搞經濟建設有功的名義,又將其調回河內出任越南政治局委員等職務。
阮文靈復出,就意味着黎筍手下四大金剛黎德壽、范文同、長征、阮雄都不再受重用,勢必激起這四人心中的不滿。
不久,黎德壽率先對黎筍和長徵發難。在越南1985年國慶日時,黎筍、范文同、長征、范雄四人都出面了,黎德壽卻一聲不吭地在外面遊玩,既沒有請假也沒有跟黎筍等人打招呼。明擺着就是不把黎筍放在眼裡,但黎筍對此也無可奈何。
為了穩住局面,避免日後被人清算,黎筍加緊對越南軍隊的控制,不得不暫停對中國的大規模武裝挑釁。此後,中越邊境的武裝衝突明顯有所緩和。作為回應,中國計劃於1986年初實施的「藍劍B行動」也延期。「藍劍B行動」不僅是中國推行軍事現代化戰略的一部分,也是敲打黎筍集團的重要內容,行動被擱置,也算是給足了黎筍集團面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心力交瘁的黎筍於1986年7月10日病死,給越南人留下了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向中國投降的計劃就不了了之。黎筍生前正在努力實施的越南戰略改革計劃也胎死腹中。原本要辭去一切職務的黎德壽、范文同、長征、阮雄等人暫時留任,其中長征出任黎筍的接班人。
黎德壽、范文同、長征、阮雄這四人在進行一番勾心鬥角後,誰都沒能勝出,最後只能面對現實,重新按照黎筍生前定下的規矩,全部退出越南的歷史舞台,由阮文靈主持大局。
阮文靈上任後,開始着手處理越南對外用兵的問題,中越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