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我軍大踏步插入敵人後方,以至於頻繁出現了雙方小部隊突然遭遇的情況。
我38軍114師師長翟仲禹率師部進入一處鐵路隧道休息時,卻意外闖入了美軍軍營。
他即令附近的114師342團前來救援,卻沒想到靠路過的113團3營擊退了美軍。
抗美援朝
38軍為雪恥大膽穿插敵後,副軍長帶隊的114師意外失聯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里提到著名的松骨峰阻擊戰,而此戰的背景就是二次戰役中38軍大膽穿插作戰[1]。
38軍就是原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1948年底更名為第38軍後下轄112、113和114三個師。之後該軍參加平津戰役並南下廣東、雲南,直到1950年才在時任軍長梁興初的帶領下回到東北併入朝[2]。
要說第38軍作為當時我13兵團的頭等主力,出國打擊美帝自然也應該給全軍做個很好的典範。
然而1950年10月第一次戰役打響後,由於112師誤信了有關美軍黑人團的情報停止前進導致韓軍第8師逃跑。雖然隨後112師在飛虎山對敵人進行了英勇阻擊,但是沒能圍住敵人主力導致全軍都被志願軍司令部狠狠罵了一頓。
抗美援朝
雙方首次交戰之後敵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我志願軍主力已經入朝,所以志願軍總部命令112師主動放棄飛虎山引誘敵人大踏步北進。
果然敵指揮官麥克阿瑟命令西線美軍第八集團軍繼續分散北上,各部隊之間逐漸產生了很大的間隙。
11月25日彭老總見敵人已經形成多路孤軍深入之勢,下令中朝聯軍發起反擊的第二次戰役。
不過此時敵多國聯軍達到22萬,而我軍投入的一線作戰兵力不過24萬人,略有優勢。彭老總的戰略意圖是先吃掉德川和寧遠兩地的韓軍,然後38軍和42軍前往價川、三所里切斷西線敵軍的退路。
38軍開始進攻後只用了一天時間112師就佔領了德川,切斷了韓國第7師的退路;作為主力的113師負責左翼迂迴,順利插進了第7、第8師的接合部。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發現自己的左翼已經不復存在,急令部隊馬上轉頭向南回撤。
抗美援朝
我軍意圖將敵軍合圍在在清川江南北地區,可這時三所里方向還有個缺口。
接下來我38軍113師只用了18個小時前進了72.5公里,在28日的早7點到達指定位置搶佔了有利地形。不但搶在對手前面5分鐘佔領了三所里,同時又攻佔了龍源里高地徹底堵住敵南逃之路。
但此時軍長梁興初卻並不高興,反而因遲遲聯繫不上114師大發雷霆。
因為29日敵人已經開始全線退卻,軍隅里、價川地域的美第9軍正分別從三所里、龍源里向順川突圍。位於順川的美軍騎兵第1師和位於平壤的英軍第29旅正北上接應,彭德懷因此特別指示114師應迅速向113師靠攏。
而此時的114師師長翟仲禹和跟隨該師一起行動的副軍長江擁輝正因為電台故障,而向價川快速進軍與急需支援的龍源里越來越遠[3]。
翟仲禹
而事實上114師下屬三個團也已經在快速奔襲中拉開了距離,這也是逃避美軍強大空中打擊的無奈做法。
他們進抵價川北面的屏障陽站時遭遇土耳其的一個營加一個工兵連,消滅該敵後休息時電台終於修好了。
他們終於得到了軍指火速向三所里和龍源里前進,與苦苦支撐的113師匯合作戰的命令。
而此時龍源里的部分美軍已經開始向西邊的興龍里突圍,114師部急忙命令各部隊迅速行動。
抗美援朝
進鐵路隧道卻闖入敵軍營,師部遭遇危機342團全力支援
到了11月30日天還沒有放亮時,翟仲禹帶領師部人員已經連續前進了三天。不但所有人員都非常疲憊,而且翟仲禹也認識到要馬上找到隱蔽處以免成為美軍飛機的活靶。
當他們來到麻洞附近時,翟仲禹用望遠鏡看到了前面有一個鐵路隧道。由於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朝鮮大部分鐵路設施就遭到損毀,所以該處鐵路隧道根本就不會有火車通過,非常安全。
可進入隧道後竟然發現那已經成了敵人潰兵的臨時兵營,不過其完全沒有警覺被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114師指警衛連毫不費力將這些敵人俘虜,只是分出人手看管他們後兵力變得更加緊張。
翟仲禹和江擁輝商量之後馬上下令師部在鐵路隧道里安頓下來,同時迅速布置電話線同附近的部隊取得聯繫。
朝鮮
然而翟仲禹還是留了個心眼兒,天稍微放亮時他一個人出了隧道去附近偵察。他這一出來不要緊,猛然間發現對面山坡上有一大片黑色帳篷。顯然這不可能是我軍部隊趕來安營紮寨,也不可能是朝鮮普通民眾那隻能是敵人。
翟仲禹頓時大吃一驚,幾小時前由於天黑再加上趕路心切,居然沒有發現自己和這麼一大群敵人近在咫尺。
現在天色已經放亮,貿然離開隧道轉移一定會遭到敵人空地聯合打擊。眼下只能是和敵人比速度搶先構築防禦工事,並尋找其他部隊來共同作戰。
更讓翟仲禹感到憂慮的是對面的敵人並沒有睡大覺,他們一行人進入隧道也被美軍哨兵看得非常清楚。
於是在翟仲禹返回隧道讓所有人馬上做好戰鬥準備時,100多美軍士兵分成兩翼開始向隧道發動進攻。
構築防禦工事
很快美軍飛機也接到了地面部隊的請求,開始在隧道附近投彈。
有個參謀勸翟仲禹和江擁輝先行撤離,由他們設法拖住敵人。但翟仲禹告訴大家只要堅持一會兒這些人就會撤走,江擁輝也安慰那個參謀說:
「敵人已是驚弓之鳥,他們是沒有膽量決戰的。你們只要把電話、電台保護好,不要耽誤指揮聯絡就算盡職盡責。」
副軍長和師長都臨危不亂,穩定了師部所有人的情緒從而沉着應戰。
可此時114師師部除警衛連外就只有機關人員,即便所有人都拿着槍還是顯得勢單力薄。
戰場
翟仲禹和江擁輝商量之後決定派副師長宋文洪帶着通訊設備到附近山上,一面偵察敵情一面設法聯繫附近部隊。
幸好經過一番努力,342團終於同114師師部恢復了通訊。可是342團政委王丕禮剛剛和師長翟仲禹說上話,美軍飛機就出現在該團駐地上空。
王丕禮和通訊員趕緊手疾眼快地提着電話機衝出了作為團部的木屋,隨即木屋就被擊中而燃起大火。
王丕禮根本顧不上後怕,明白了師部此時遭遇危機後火速趕到該團二營,命令營長姚玉榮以最快速度去營救師部。
營長姚玉榮也是一位老革命,可接到馬上支援師部的命令後卻有所猶豫。
江擁輝
原來雖然在地圖上顯示他們離此時離114師師部所在的鐵路隧道只有四公里,但卻需要翻越一座大山。而此時美軍已經發現這一片的我軍部隊,數十架戰機不斷地進行轟炸和掃射。
二營如果此時貿然出擊,有可能在路上就被美軍飛機所消滅。
但是此時事態非常緊急,姚玉榮命令二營分成四路縱隊行軍;不要理會美軍飛機轟炸和地面敵人的阻擊,一定要在半個小時內趕到114師師部。
也許是他們大張旗鼓行軍的隊形迷惑了敵人,二營在行動過程中只遭遇了一架美軍飛機攻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抗美援朝
113師一個營主動參戰解圍成功,三個師各部打破建制聯合作戰
在翟仲禹和江擁輝望眼欲穿等待342團派來的援兵時,突然一支志願軍部隊從另一方向趕來。
經過詢問後翟仲禹這才知道該部是營長趙吉祥帶領的113師337團三營,他們在龍源里擊潰一部分敵軍後試圖將其全殲。哪知道敵人乘坐汽車不顧一切地南逃,三營官兵使出了全部力氣還是未能攔住。
此時他們正奉命向團部歸建,聽到了附近這一片有槍聲就趕了過來。江擁輝興奮地說:「你們來得正好,我這裡沒兵你們馬上攻擊敵人」。
雖然該部不歸114師管轄,但是迅速投入了戰鬥。
這一支美軍部隊果然如翟仲禹預料,之前遭受過我軍嚴重打擊已經沒什麼士氣;本以為攻擊我師部能撿個便宜,卻不料被337團3營打了個措手不及。
抗美援朝
當342團2營風塵僕僕地趕到時卻發現槍聲早已停止,姚玉榮營長暗叫「不妙」,卻看到337團3營正在打掃戰場。翟仲禹馬上命令342團2營和337團3營一起並肩作戰,攻下對面已經被美軍控制的火車站。
此時正憋了一口氣的2營自然嗷嗷叫着投入戰鬥,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全殲了火車站的敵人。
神奇的是在當天晚些時候112師副師長李忠信帶着336團一部趕了過來,江擁輝副軍長高興地對他說:「你來得正好,就在這裡聽我指揮吧!」
此時敵機又開始在隧道口扔炸彈了,江擁輝讓李忠信利用俘虜擺布板阻止敵機轟炸。
李忠信竟然真的說服一個美軍通信兵把隨身帶的防空聯絡布板擺在洞口,敵機果然不再投彈114師師部徹底轉危為安。
抗美援朝
江擁輝很快得知當天凌晨112師指揮機關插到澗洞時,師長楊大易帶着10多個人同樣與一股南逃的敵人相遇。當時112師連警衛連也派出去同335團一起戰鬥了,楊大易此時真的成了「光桿司令」。
幸虧偵察科長魏德才是號兵出身,他主動爬到一棵大樹上竟然聽到了113師338團的衝鋒號聲。魏德才大喜過望,忙在樹上吹軍號詢問他們在哪裡。
經過號音聯絡後該團做預備隊的一個連立即跑了過來,成功化解了112師指揮所的危機。
而112師334團3營當天早上插到藥水站時同團部失去了聯繫卻遇見了李忠信副師長,李忠信馬上下令:「你們就歸我直接指揮吧!」
334團主力在向西穿插時,遇到了經過此地的114師342團由營長孫洪道指揮的一個營。兩支部隊馬上形成統一指揮,很快就消滅了幾百敵人。
抗美援朝
幾乎同一時間112師335團的兩個連消滅了敵人4輛炮車,正尋找主力時,在葛峴里地區遇到了113師龐坦直參謀長。
他們主動過來請戰說:「首長快給我們下命令吧,咱們都是為了消滅美國鬼子。」
龐坦直參謀長非常感動,戰後專門給335團范天恩團長寫了封感謝信,高度讚揚了戰士們的戰鬥積極性。
可以說38軍在戰鬥中團結一體、互相支援,也是能戰勝強大敵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美援朝
38軍大勝獲「萬歲軍」稱號,指戰員主動請戰是我軍成功秘訣
當天38軍113師335團3連在松骨峰方向,337團在更南的書堂站方向構築了對敵人的阻擊陣地。
經過近三天的激烈的戰鬥,敵軍最終被迫丟棄了大量的重裝備從小路逃往安州方向。我軍共殲滅了敵韓軍第7師和土耳其旅大部,給予美軍第2師殲滅性打擊,重創美騎兵第1師和第25師。
敵軍共被消滅3.6萬餘人且大部分是美軍,此戰役也成為朝鮮戰場最重要的轉折點。
38軍此戰一舉成名,彭德懷興奮地給該軍發來有「38軍萬歲,人民志願軍萬歲」的祝賀電報。
彭德懷
不過這一戰我方官兵同樣經歷苦戰,多少年後江擁輝回憶當時的戰場說:
「炮彈、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的爆炸聲在峽谷內迴響不息,敵人遺棄的坦克、裝甲車、卡車、吉普車一眼望不到頭。我當時已經參軍數十年,卻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間奇景。」
事實上在我軍歷史中,不同建制部隊在戰場上主動配合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1947年5月在孟良崮之戰中,我華東野戰軍九縱在飛馬山阻擊拚命救援敵整編74師的整編25師。眼看陣地即將因為兵力不足而要被突破時我一縱某營正好路過,他們依九縱首長命令立即投入戰鬥終於取得勝利。
而在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中,不但第十縱隊的三個師承擔了阻擊戰的主要任務;我遼南獨立二師拿出「雞蛋碰石頭」的拚命精神主動去堵敵人去營口之路,我八縱也有一個師也在台安附近主動迎戰敵主力。
戰場
可以說我軍把勝利放在第一位,才能夠多次在指揮系統混亂時也實現對敵人的圍殲。
也正因為有這個傳統所以在最後圍殲廖耀湘兵團時,林彪得知「部隊全亂了」時才能說出那句「只要找到廖耀湘就行」。
反觀敵廖耀湘兵團部被我三縱一個營擊毀後立即亂作一團,各部完全失去了指揮只顧逃跑被我軍全殲。
人民軍隊各級指戰員都擁有極高的主動性,這是這支軍隊屢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獨門絕技。
參考資料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 第一個陸軍集團軍:第38集團軍.新華網.2017-07-29
[3]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 開國將帥[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04. 第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