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於1950年,結束於1953年,在1950年北朝鮮方面悍然發動了半島統一戰爭,僅僅兩天就佔領了南朝鮮的首都漢城,並且宣稱將在三天就統一半島,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介入改變了戰場局勢,最終戰爭變成了三年,聯合國軍的參與也使得這場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範圍內最大的局部動亂戰爭,最終我方與朝鮮方面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自此後和平掩蓋了灰燼,余煙也逐漸地消散,而令人完味的是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中,作為當時大發戰爭財而強橫到不可一世的美國方面的傷亡到底是多少。為此有着不少的謎團,即使美國官方公布了傷亡數據,並且稱其真實可信,但是美國鬧出的許多烏龍事件卻讓不少對此感興趣的人對美國官方給出的數據不敢苟同,在美國坊間質疑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對待歷史我們應該一絲不苟,以史為鑒,尊重先賢也是每一個人應當持有的態度,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關於朝鮮戰爭中為何各國的說法眾說紛紜,皆不相同,究竟哪種說法的可信度最高。
抗美援朝戰場雕塑
一.美軍傷亡的謎題與原因
我們來看一看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首先是剛剛停戰時的數據,美軍死亡33739人,受傷103284人,這些數據對於非常惜命而且裝備精良的美軍來說是非常多的了。這些死亡人數中還包括了5800人在我方戰俘營中因為傷病死亡的人。
看起來好像是非常準確的了,但是1995年,美國在華盛頓修建了朝鮮戰爭的死亡紀念牆,將每位死者的姓名以及家鄉都刻在了上面,用於悼念與緬懷死去的士兵。在修建之初,各州民政部門送上來的加起來竟然超過了軍方統計數據的兩萬之多。
在美國社會上引發了一股輿論的浪潮,不少人發出質疑的聲音,請求得知真相。隨後美國官方經研究與解釋說這是因為其中還包含了朝鮮戰區的非戰鬥死亡2835人,也就是因為一些如車禍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傷亡,還有就是在1950年到1953年這三年在美國參與的其他戰區的死亡人數。由於想得到美國政府補貼的高額的撫恤金等一些原因,就一同上報了上去,並且得到了民政部門的認可,這個解釋也算合理,但其中的真相無從考證。
朝鮮戰場
但是之後美國又鬧出了一系列烏龍事件,在朝鮮戰爭紀念牆上五萬多的死亡人數中給出的海軍死亡人數為4501人,在之後2013年,美國海軍公布稱海軍在朝鮮三年戰爭中死亡人數也是4501人,這兩種數據也都對上了。
但是在剛剛停戰時美國軍方給出的海軍死亡人數是657人,這其中的原因其一從美韓兩方之後的戰況統一數據可以解釋,在停戰幾十年後美韓兩方經會面討論並研究在朝鮮戰爭時的傷亡人數,並且給出了一個新數據,這一數據大大超越了之前美軍停站時公布的數據,其中聯合國軍的傷亡數據甚至超越了我方公布的傷亡聯合國軍109萬的傷亡人數,只有美軍一方的傷亡人數比我方統計的39萬要少。
但是仍舊引來了不少輿論的質疑,真相到底是什麼,無人可以證明。還有另一個原因也是之前所說的,華盛頓的朝鮮戰爭紀念碑上包含的五萬多的死亡人數不僅是在朝鮮戰區的死亡人數,也有在同時期美軍在其他戰區的傷亡人數包含在其中。這一原因也造成了很大的誤差,為此美國軍方不少受人詬病與冷嘲熱諷。畢竟這麼莊嚴的一件事情,美軍不能給出準確的數據,多多少少會在民間營造出一種不可信任的形象。
美軍戰鬥機
美國軍方為民眾營造的不可信任的形象還有一部分是來源於「吹牛大王」麥克阿瑟,作為一位五星上將,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在戰爭初期對美軍士兵承諾讓他們能在家裡過聖誕,然而我軍的強勢反擊毫無保留的戳穿了這位美軍高級將領的謊言,而這位整日嘴上掛着煙斗的司令官手下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在面對著名美國記者 I·F·斯通時更是宣稱一天殲敵一個師,一個月殲敵三十個師的豪言。
這位記者在表達自己的態度時,不禁質疑麥克阿瑟將軍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吹牛大王,稱無法相信這樣的數字是真的,這樣令人質疑的數據的產生,讓人更是無法相信美國軍方給出的美軍傷亡數據。
美國將領麥克阿瑟
那麼為什麼關於美軍的傷亡各國給出的數據均不相同呢,我們來看一看我方給出的傷亡數據,在停戰後我國經過多種方式統計匯總,給出的數據是總計斃傷俘聯合國軍與南朝鮮軍隊109萬,其中美軍39萬。而美軍給出的關於己方斃傷俘的只有17萬多。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值得參考的解釋是在2000年中韓雙方舉行的歷史討論會,韓國軍方代表曾針對各國給出的韓國軍方的死亡數據到底哪種的可信度更高給出了22萬版本的答案,並解釋了其中的原因。稱在戰爭時期出現了全局性的混亂,為了更好的穩定民眾,穩定軍心,保持隊伍的戰鬥力不流失,所以對戰爭的損失特意的少估計了許多。
再就是戰後由於不斷地發掘申報,所以在停戰後的幾十年公布的韓國方面死亡數據比剛剛停戰時多出了近十萬的死亡人數。雖然這不是美國軍方關於美軍死亡人數的波動解釋,但是這個解釋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在當時美國的戰略中心並不是在亞洲,而是在歐洲。
二戰結束後作為二戰時少數本土並未遭受破壞的國家,向歐洲其他重建本國經濟的國家大力輸出資源,因為歐洲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起始發源地,即使被二戰的動蕩搞得廢墟遍地,但是有着較好的工業基礎,在歐洲不需要投入更有價值的兵力,只需要投資美元便可以獲得歐洲國家的信任與高額的利潤,這些在亞洲都是不可能達到的。
也是由於歐洲成為了美國在當時最重要的戰略發展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所以才使得在朝鮮戰爭中投入了當時陸軍的三分之一,將近半數的海軍與空軍的美國的窘迫與尷尬,戰爭的僵持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巨大的經濟壓力與來自人民的輿論壓力接踵而至,為了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壓力,自然會有可能將戰爭損傷的人數特意公布的偏少一些,這樣才能更好的維持國內民眾情緒的穩定,另外還可以愚弄國際社會,顯示美軍的強大,何樂而不為呢。這是一個原因。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計算方式不同造成的數據不同,我方給出的數據主要是基於戰士們的上報與戰況評定等為基準做出的統計,其中必定會包括美軍的流動補充人員,也就是受傷的人員二次上戰場又出現傷亡等情況,我軍在統計志願軍的傷亡情況的時候,就沒有統計二次傷亡的情況,也無法確認這樣的情況到底出現幾次,一位戰士兩度受傷的情況被統計為一次,這也是美軍公布的傷亡數據為何比我方小的原因之一。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用南朝鮮的人補充美國軍隊,以求減少美國損失,還有也是美國軍隊人數相對於志願軍來說人數太少,南朝鮮軍隊雖然通過緊急徵兵等方式補充了數十萬人,但戰鬥力太弱,將南朝鮮的兵力補充進美軍軍隊中,可以更大的出士兵的戰鬥力,畢竟美軍實力在二戰時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美軍派出第七師等兵團更是二戰時期的主力。
還有一點就是美國當時因為介入朝鮮戰爭而引發的國內外的輿論壓力,國內民怨沸騰,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少損失一位戰士,都會減輕一份來自民眾的壓力。無論從哪各方面來說,將南朝鮮的士兵補充進美軍軍隊對美軍來說都是一個看似不錯的選擇。
於是在1950年8月15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命令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要求在美國步兵連中補充100個韓國人。這看似簡單的要求沒有一絲問題,但是我們要清楚一件事情就是二戰時期,美國一個步兵連也就193個人,如果安排插進100個南朝鮮人,那美軍甚至都可以改名稱為為聯合軍隊了。
最終這個看似有點荒唐的命令變成了現實,用美軍第七步兵師舉例,一個步兵師一萬八千多人,在用南朝鮮人補充美軍的想法付諸實踐後,僅第七師就補充南朝鮮人八千多人,除了第七師外,美軍在朝鮮戰區的24師,25師也補充了大量的南朝鮮人。
美國派出的兵力中步兵佔大多數,而步兵師中若按1:1美軍士兵與南朝鮮士兵損失的話,那麼美軍的戰爭傷亡人數確實應該會少很多。國際上有些人一直都在懷疑我國的關於朝鮮傷亡的數據造假,其實在我國統計的39萬美軍死亡人數中有超過一半都是來自編入美軍的南朝鮮人,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國統計的準確性。
相應的是韓國軍方統計的韓國軍隊傷亡人數比我方統計的多出了足足三十萬左右,當然這個三十萬又與編入美軍的南朝鮮人對不上了,畢竟美軍中不可能只有幾萬美國人,這其中的真相就無從得知了。
要說關於美軍的傷亡數據哪國的更加準確,我想一定是要從綜合方面來看,我國的數據統計以及公布雖然過程中沒有作假,但是不免存在一些誤差,如南朝鮮軍隊編入美軍所造成的偏差以及美軍戰士兩度受傷的情況等造成的數據不同。
在1954年12月,陳賡在哈爾濱軍事工業大學進行演講,就曾說:「美帝國主義死了30多萬人,可他們自己謊稱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
在陳賡看來,即便是不帶韓國和其他國家軍隊的傷亡,僅僅美軍的陣亡人數就超過了30萬,而當時美軍自已也認可了30萬的一半,也就是17萬是真實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對美韓雙方公布的數據存在質疑,畢竟我軍公布的數據與美方公布的數據相差足足十幾萬人,綜合來看,美軍的真實傷亡數據絕不止自己公布的17萬左右,而我國公布的美軍傷亡39萬誤差也不小,真實的數據應該是兩者中間的某一個數據,具體是多少,由於戰爭造成的混亂局勢,整個戰場雙方僅失蹤的人數加起來就有上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已經無法得到準確的數據。
不過戰爭後的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保衛和平。用歷史的教訓與經驗去守護難得的平衡,朝鮮戰爭為我們國家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時間與發展機遇,在朝鮮戰爭後,美國不再肆無忌憚的針對中國進行挑釁,而朝鮮戰爭的勝利也向世界所有人都證明了我們的實力,我們也從而獲得了蘇聯更多的支持,得到了巨大的幫助,獲得了飛速發展的動力,中華民族崛起之路是我們的先輩用血與淚換來的,我們應當用雙手去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