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政策又稱「三光」作戰,日軍稱之為「燼滅作戰」。日軍在華北地區對中國軍隊控制地區及抗日根據地實施「掃蕩」作戰,即燒光所有房屋、殺光所有人、搶光所有財物,徹底摧毀抗日軍民之生存條件。這一最早由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提出的策略,由其繼任岡村寧次推向頂峰。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
經過
「三光作戰」的重點區域在晉東北、冀中、晉東南、魯西以及山東的沂蒙山區,以及冀東。森山康平在《證言記錄三光作戰》中認為,「三光作戰」始於1940年秋季在晉中的作戰。中國抗日根據地軍民實行堅壁清野,開展游擊戰爭,粉碎日本侵略者之「三光政策」。
1937年7月中日全面爆發戰爭之後,中國軍隊在日軍佔領區以平民為依靠,發展游擊戰爭,對日軍造成嚴重騷擾和損失。1940年4月,日本北支那方面軍提出了在討伐八路軍時應「徹底掃蕩並消滅其游擊根據地」的作戰方案(見於《在華北的思想戰指導要綱附屬書》)。1940年8月起,八路軍在正太路、平漢路、同蒲路、白晉路、北寧路、滄石路、津浦路、膠濟路發動的以交通破襲戰為主的百團大戰,予以日軍很大損失。日軍為報復起見加大了其「掃蕩」的力度。運用「捕捉奔襲」、「輾轉抉剔」、「鐵壁合圍」、「梳蓖戰術」等戰術對八路軍根據地村落進行了有組織有系統地徹底破壞性進攻。據現有史料顯示,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間,日軍在掃蕩八路軍晉冀魯豫邊區的太行區與太岳區時,下令:
「 | 這次作戰,與過去完全相異,乃是在於求得完全殲滅八路軍及八路軍根據地。凡是敵人地域內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食,其不能搬運的, 亦一律燒 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
執行情況
這種作戰策略在實際上體現為對平民及非武裝人員以實施「殺光」、「燒光」、「搶光」為原則。如原日軍第五十九師團的士兵菊池義郎在回憶當時情景時表示:
「 | 我們日軍每到一個村莊,要破壞所有的家居雜物,燒毀房屋。我們常說,如果約500人的部隊在100戶左右人家的村莊駐一夜,這個村莊恐怕十年也恢復不起來。不過,對日軍來說,這正是他們的目的所在。 | 」 |
原日軍12軍獨立混成第10旅的士兵松尾富男在回憶錄中描述,當時他們經常講得「掃蕩」要求是「燒、殺、搶」。第10旅的旅團長河田健太郎發佈的命令是:
「 | 把能幹活的男人全部綁來,一頭家畜、一粒糧食不留。然後要叫他們再不能活下去。把傢具、鍋盆、鋤鍬破壞乾淨。 | 」 |
在此種思想指導下,日軍多個部隊都執行了「燼滅作戰」。
侵華日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
1941年
進入1941年後,日軍繼續執行了「三光作戰」。1月12日至13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召開兵團長會議時通過了《肅正建設計劃》,規定對八路軍所在的根據地要「徹底地執行」「覆滅戰」。華北日軍在此指導下從1941年3月到4月開展了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發起了「殲滅戰」,例如在山西,日軍的作戰包括:
- 3月12日,日軍在絳縣裡冊峪殺死500餘名村民,其中40餘戶被殺絕。
- 4月3日,日軍在和順縣羊蹄窪村殺死八路軍軍政工作人員、學生、村民百餘人。
- 4月4日,日軍在清徐縣石窯村、杜李坪、劉家山殺死村民數十人,燒毀房屋一百數十間。
- 4月29日,日軍在南社村殺死村民32人,將所有糧食財物掠走。
- 5月,日軍在渾源縣、靈邱縣、繁峙縣等雁北地區進行「三光作戰」,殺死5300餘人,燒光村莊160餘個,搶掠大量糧食、牲畜等物資。」
1942年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基地。美日隨後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境內日佔區特別是華北成為了日本支援太平洋戰區的兵站基地。華北日軍為了加強對區域的控制,加緊了「掃蕩」和剿滅八路軍的軍事行動。日軍的「三光作戰」也逐漸來到高潮。日軍的作戰行動包括:
- 1942年4月16日至5月1日,日軍在遵化縣魯家峪共殺死350餘人,在寬城榆木嶺,椅子圈等24個村殺死342人。
- 4月20日,日軍在河南溫縣牛家莊、單庄等村殺死千餘人,燒毀民房1700餘間。日軍在內黃縣棗林村殺死平民1300餘人,全村基本絕戶,屍體被填入水井。
- 4月,日軍在山東平度縣埠口村殺死村民200餘人。15日,日軍在殺死嶗山曉望村「掃蕩」時殺死村民10餘人,燒毀全村民房820餘間,全村被夷為平地。
- 5月1日起,岡村寧次親率三個師團和兩個混成旅團共5萬餘日軍在冀中展開大規模掃蕩。「掃蕩地區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殘酷性之甚,均屬空前」。日軍在掃蕩區域內建立了1733個據點和碉堡,挖掘了4100餘公里的封鎖溝;同時大建鐵路公路,增強調兵速度和機動性。5月之中,日軍在饒陽縣殺死3萬餘人,武強縣被殺者有三百多人,被抓往東北當奴工者四百多人。燒毀房屋千餘間。5月,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10師團一個大隊500多人突然襲擊「掃蕩」冀中定縣東南50里之北瞳村;該村地處平原,原有住家220戶,1,227人;村民為躲避日軍而挖貫通全村之地道。5月27日,日軍進攻冀中定縣北瞳村,以催淚彈、毒瓦斯、柴火煙逼出八百餘人,強姦婦女後全部殺死。其餘死於地道中和被抓走者數量不明。日軍「掃蕩」時向地道施放毒氣,全村1,100多人中毒死亡或遭槍殺;婦女除中毒死亡外,其餘多被日軍姦汙;房屋被燒36間,糧食財物被洗劫一空。武安縣梁溝村被日軍佔領後被全部燒毀,牲畜、羊和莊稼全部被殺死燒毀,全村15人被殺死。
- 6月14日,日軍在河北省曲陽縣野北村殺死167人,摔死嬰幼兒9人,殺絕8戶。
- 6月,日軍在山東冠縣王史村殺死村民2人,打傷30餘人,搶走耕牛70餘頭,燒毀民房360餘間。在莘縣大楊庄殺死村民3人,抓走六十餘人,燒毀民房6間,搶掠耕牛五十餘頭,糧食六千餘斤。7月,日軍在章丘田家莊等地「掃蕩」後在抓捕到的中國民眾中抽出20歲至50歲男女共120人殺死。7月12日至8月上旬,日軍在莘縣東節村殺死村民70餘人,燒毀房屋三百餘間。
- 7月,日軍在冀中暴雨、各大湖水位上漲時用炸藥轟開128處)堤壩,導致冀中35個縣全部受洪災,受災村莊達6752個,佔總數的96%。受災莊稼良田超過153萬畝,沖毀房屋近17萬間,受災民眾超過200萬人。日軍趁機出動,屠殺平民,搶掠物資。
八路軍對日軍在冀中的大規模掃蕩作戰準備不足。主力部隊未有及時轉移,情報部門也被打亂,損失嚴重。主力部隊由14852人減少到10980人,地方團隊由158802人減少至8747人,地方幹部損失三分之二。超過2萬名平民被殺,5萬餘人被日軍抓捕後帶到東北地區或日本做勞工。冀中由八路軍控制的地區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八路軍主力轉移到冀南、冀西。
無人區
岡村寧次為了隔斷八路軍之間的聯繫,阻斷八路軍遊走的空間,縮小八路軍游擊戰的範圍,開始在華北製造「無人區」。將一定區域劃為無人區後,區內平民會被驅離或被殺死,區內所有建築設施房屋等一律燒毀,所有糧食牲畜物資等全部被掠走或燒毀。以日軍在晉、 冀兩省交界處強行製造的「無人區」為例,開始建立自1941年9月上旬,其目的是要遮斷冀西和晉東北的山嶽區余冀中的平原區的聯繫。
其範圍包括從平定二區娘子關直到繁峙、靈邱南山,總長250餘公里,寬15-20公里的地區。在此過程中,日軍燒毀13個村莊,殺光了村中170餘人,燒毀房屋4400餘間,掠走糧食190萬餘斤。此外日軍也在平北豐寧、灤平、密雲地區及熱河的長城內外區製造範圍更廣大的無人區。又如五台縣境內的「無人區」,南至牛道嶺,北到長城嶺,東自晉冀交界處,西到清水河,長五十多公里,寬15至20公里。境內148個村莊中的一萬八千多村民中,被殺的達9200多人,被抓捕而去的280多人,破壞耕地3萬畝,燒毀房屋9800多間,搶掠糧食9600多石。其中孤峪溝長15公里,原有5個行政村,人口上萬, 基本被日軍殺死。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由於部分日本佔領區內的抗日根據地採用了全民皆兵的游擊戰,導致日軍士兵不斷陣亡且不能有效佔領,未得從當地獲得戰爭資源,卻消耗資源且傷亡不斷,於是日本軍事機關曾命令其部隊,既不能佔有則毀滅這些地區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口,對中國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時,「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食,其不能運輸的,亦一律燒毀」。
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方面軍(日語: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開始,針對中國軍民進行以殺戮當地居民、對糧秣房舍等物資進行徹底的搶劫、焚燒和破壞為目標的軍事行動,並將這一作戰方式逐漸系統化、規模化、長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