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3月的一天,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的鄧小平正在辦公室處理文件。突然間,工作人員將一份「被捕國民黨人員」的名單送了上來,鄧小平拿起來後進行了仔細的查閱。
當他看到「李杜」的名字時,突然眉頭緊鎖,他連忙問道工作人員:「這個李杜,是國軍上將的那個李杜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鄧小平連忙找到了情報處長於炳然,要他立刻將李杜釋放,並特意向李杜鄭重道歉。
西南工作時期的鄧小平
李杜是蔣介石身邊的高級將領,在解放後被我軍抓獲實屬正常,為什麼鄧小平不僅要將他釋放,還要委託專人向他賠禮道歉呢,這一舉動引起了眾人的好奇。
滿懷報國信念,在哈爾濱一戰揚名
這一切還要從李杜的個人經歷開始說起。
1880年8月,李杜出生於遼寧義縣的一戶農民家庭。此時的中國仍處於滿清王朝的統治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老百姓對這樣的生活也是無能為力。
和大多數的農民一樣,他們一家人靠着租種的幾畝地勉強地生活。李杜出生後,父母並不高興,因為原本養活一大家子人就已經很吃力,更何況現在又多了一個孩子。
李杜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卻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機靈,父母覺得這個孩子是個可造之材,便省吃儉用將他送到了私塾讀書。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李杜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貧苦的人民大眾
就在私塾讀了幾年後,家裡遭遇了巨大的變故,李杜被迫輟學,跟着親人去學手藝。在這期間,他親眼見到清兵是怎樣搜刮民脂民膏,心中產生了推翻這箇舊社會的念頭。
有了這個想法後,李杜決定參軍,他想要自己取得軍權,領兵來保護人民。他在附近的各個部隊走訪了一圈後,最終選擇了一支名聲好的部隊。由於李杜頭腦靈活,再加上之前受過教育,所以李杜直接擔任了部隊的司書。
自從投筆從戎後,李杜在家鄉參加過剿匪,在東北講武堂上過課,後來還擔任了奉軍的連長以及營長等職務。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兩年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終結。李杜聽到這個消息後,內心更是非常地激動,他積極響應革命軍的號召,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與此同時,他還帶領手下的士兵,和下面的那些頑固分子作戰,保護那些投身於革命的仁人志士。
辛亥革命(油畫)
1918年,李杜加入了張作霖麾下的奉軍,並擔任了總司令部第四運送大隊大隊長。此後,他一直在奉軍中任職,由於他軍事能力突出,又敢打敢拼,很快就在眾多的軍官中脫穎而出,從連長到師長,再到東北自衛軍總司令,成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1931年,日軍對中國東北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由於蔣介石採取「不抵抗」的政策,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瀋陽、長春、吉林、齊齊哈爾等大城市相繼淪陷,數千萬東北人民成為了亡國奴。
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依蘭鎮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長李杜挺身而出,肩負起了保衛哈爾濱的重任。
為了表明自己抗日的決心,李杜親自致電北平救國會:
「只有殺敵李杜以光我中華民族,絕無降敵李杜以污我中華戰史!
李杜聯合眾多的愛國將領成立了吉林自衛軍,來抵禦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為了儘可能地打敗日軍,李杜還與王德林的救國軍展開了合作,吸收了大量的愛國青年入伍,令抗日的隊伍逐步擴大,並發展到了七個旅的規模,人數多達五萬多人。
日軍對東北發動大規模的攻擊
1932年1月,在飛機、塔克的掩護下,偽吉林「剿匪」總司令於琛澄率領偽軍五個旅向哈爾濱逼近。在這形勢危急之時,李杜將軍帶着官兵們忍受着零下30度的嚴寒,親自帶頭負責起了哈爾濱外圍的防務。
1月27日早晨,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面對侵略中國國土的日軍,戰場的李杜親自提刀拿槍作戰,與戰士們一起,將日軍隊伍打散,經過兩天的浴血拚殺,最終將日軍成功打退。
哈爾濱初戰告捷,振奮了軍心和民心。李杜將軍率領部隊開進哈爾濱,受到了社會各界民眾的歡迎。
李杜從此名揚天下,中國民眾將其視為民族救星,關東軍則將其視為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惱羞成怒的敵軍派出飛機到哈爾濱城區撒下了傳單,企圖威脅和逼迫李杜撤出哈爾濱城區,在哈爾濱軍民的同心協力下,日本人的如意算盤沒有得逞。
日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再一次調集重兵對哈爾濱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第二次哈爾濱保衛戰正式打響。面對敵人的大兵壓境,李杜沒有絲毫的懼怕,在他的指揮下,全體將士在短短四天的時間內就將日軍天野旅團重創。
日軍對哈爾濱大舉進攻
日軍看見眼前的形勢不對,除了讓人進行支援外,還專門調來了20架轟炸機進行了轟炸。對此,李杜不得不率領部隊退守賓州,重新調整狀態,試圖與日軍決一死戰。
後來,日軍又對李杜率領的部隊進行了多次「圍剿」,想要擊垮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念。面對敵人的進攻,李杜卻從沒有放棄抵抗,他多次在講話中號召國人:「寧殺敵而死,絕不苟且偷生。」
在李杜將軍的影響下,東北各地的民眾自發組建了各種抗日組織,誓死要與日軍決戰到底,沉重了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東北抗日聯軍的戰士們
與梅、竹自喻,拒絕與共產黨為敵
在領導廣大軍民抗日的同時,李杜也接觸到了共產黨員。在此過程中,他就被共產黨人的精神所折服,從心底敬佩起了這些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家們,並希望能夠聯合共產黨的力量一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1936年,隨着日軍侵略的步伐越來越快。李杜不僅聯繫張學良手下的舊部,還時刻同共產黨徵求抗戰的策略,可以說為了東北的抗日事業殫精竭慮。
同年4月9日,在李杜的促成下,張學良與周恩來在延安進行了會晤,並達成了聯合抗日協定。
1936年12月,張學良聯合西北軍愛國將軍楊虎城發動了「兵諫」,囚禁了蔣介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學良能夠有此次的愛國行動,離不開李杜的影響。
1937年,日軍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抗戰爆發後的第一時間,李杜就來到了重慶,以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的名義,建立了總司令部。
李杜將軍
在廣袤的東北大地上,數萬抗聯的將士與敵人浴血奮戰,牽制了敵人數十萬的兵力,這都離不開李杜將軍的領導。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地在重慶發表演講,向社會各界人士進行募捐,希望大家有錢出錢,同心協力來守護共同的家園。他的一系列的行動,大大推動了中國的抗日事業。
當時國共兩黨雖然達成了合作,可在蔣介石心中共產黨卻是心腹大患,李杜四處籌款的行為也遭到了蔣介石的嫉恨。在蔣介石看來,李杜積極籌款的行為,實際上是在變相地擴大共產黨的勢力。
於是,蔣介石便讓人日夜監視李杜,防止他與共產黨人接觸。到了1942年,蔣介石為了排擠共產黨人,竟然讓人查封了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部。
同時,李杜的親人和護衛也沒有幸免於難,都遭到了蔣介石的迫害,可為了中國的抗日事業,李杜沒有絲毫的畏懼。
1945年,中國軍民經歷了十四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李杜的心中非常激動。可蔣介石為了獨裁,卻不斷地調集重兵,內戰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在了全國人民頭上。
蔣介石
蔣介石為了搶佔勝利果實,準備派一些義勇軍將領和東北籍人士回到東北。在東北籍將領中,李杜不管是在資歷還是威望上,都是除了張學良以外一眾東北軍中最高的,他也成為蔣介石心目中最為合適的人選。
可李杜之前多次幫助共產黨人,蔣介石並不放心,於是他以讓李杜回鄉為要挾,要求李杜公開發表反共聲明。雖然李杜對家鄉日夜期盼,可他心中一直忠於革命事業,拒絕蔣介石提出來的無理請求。
於是,李杜暫時留在了重慶。蔣介石為了讓李杜屈服,不僅派出特務嚴密地監視他的行蹤,還強迫他退出軍界,斷絕了他的生活來源。可李杜寧願清貧,也不願意追名逐利,他時常以竹、梅自喻,並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他參加了重慶紅十字會,開辦了學校、醫院,來收納孤寡老人和兒童,從事社會救濟和慈善事業。
為了支持進步事業,他還先後參加了李濟深、蔡廷鍇等民主人士組織的反戰活動。他在國統區堅持鬥爭,不畏風險,積極投身到了反獨裁統治的民主進步事業之中。
重慶宣告解放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大戰役,逐步消滅了國民黨的有生力量。隨着革命形勢的發展,解放軍渡過長江,然後又揮師西南,身在重慶的國民黨反動派也即將迎來自己的末日。
蔣介石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就在重慶解放前夕,留下了大量的特務,潛伏在了各個地方,尋找時機肆意破壞。
為了抓捕殺人如麻的特務,解放軍戰士加大了稽查的力度,他們一方面盤查路上的可疑人員,一方面清查國民黨遺留下來的憲兵人員。而解放軍在盤查的過程中,發現了國民黨曾授予李杜上將軍銜的事情,於是便將他帶走關押了起來。
被關押起來後,李杜一直緘口不言,戰士們對李杜的過往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李杜一直被關押在看守所。
當時的鄧小平正是中共西南局的書記,他在翻閱手中名單的時候,「李杜」的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鄧小平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對這個一心抗日的老將領自然有所耳聞。他心中疑慮了起來,這個李杜是不是當年那位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李杜呢?
鄧小平同志在講話
他當即讓手下人進行調查,看是否有重名或者登記錯誤的情況,但屬下傳來的消息卻告訴他,這位李杜正是當年在東北領導抗日的將領。
鄧小平的心中非常生氣,他沒有想到當年為了國家浴血奮戰的抗日將領,竟然被手下人無故地關在了監獄。於是他當即給西南局情報處致電,要求立刻釋放李杜,並賠禮道歉。
在鄧小平的指示下,西南局情報處處長於炳然拿着鄧小平親自簽發的特赦令,來到了李杜所在的石板坡監獄,將年邁的李杜將軍請回了家。
對於這樣的誤會,李杜將軍顯得毫不在意,面對工作人員的誠摯道歉,李杜豪爽地說道:「你們也是為了廣大的人民群眾着想嘛,再說又不知道我之前的經歷,老話說的好,不知者無罪嘛。」
全國解放以後,政府對李杜都非常關心,許多的領導同志親自登門拜訪,邀請他到北京居住。可是李杜並沒有因為曾經的貢獻就驕傲自滿,他一直儘力支持黨和人民的工作。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無數的志願軍戰士為了保衛國家,來到朝鮮參戰。李杜得知後,在第一時間要求親屬響應國家的號召,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還把自己留下的一些積蓄都捐獻給了前線。
李杜將軍
由於李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比較高,他先後被人民推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政協委員。1955年,已經年邁的李杜將軍參加了重慶市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並在會議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議。
1956年8月,這位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奮鬥了一生的老將軍離開了人世。逝世後,重慶市組成了治喪委員會,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甚至就連周總理還送來了花圈,來表達對這位老將軍的懷念。
李杜將軍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無論身處哪一方陣營,在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人民。現在的新中國國富民強,人民也將永遠牢記這位老將軍,如果沒有李杜將軍這樣的先輩,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