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2022年07月08日09:43:14 軍事 1118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爆發的時候,全國人民的心都牽繫在了志願軍的身上。

有人選擇參軍,有人選擇搞後勤,大家對志願軍就一個態度——「全力支援」。

可有些人卻說,在這其中看不到東北的貢獻,東北地區作為抗美援朝「大後方」,卻沒盡到應盡的義務,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不得不打的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掀起了朝鮮戰爭的帷幕。

南韓不敵北朝鮮,很快就向美國求援,美國帶頭建立聯合國軍,開始在朝鮮半島上攪動風雨,甚至還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燒至我國境內。

在再三警告無效後,我國於當年7月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員會」,並在當年10月,正式派遣志願軍赴朝作戰。

此番一戰就是將近三年,志願軍與聯合國軍方面一度在朝鮮半島上投入200多萬軍隊。

可能有人會問,美國侵略的是朝鮮,又不是中國,這一仗我們不打不行嗎?

但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百廢待興,能和平發展自然是最好的,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一直在旁邊虎視眈眈。

朝鮮戰爭時,他們不僅是在轟炸朝鮮,同樣也嚴重威脅到了我國邊境。

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會貿然出兵和美國「叫板」,所以對於中國的多次警告始終充耳不聞。

不僅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還公然派遣美國飛機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

以局部而窺全貌,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的情況有多麼緊急。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再者說了,一旦讓美國在朝鮮半島上「紮根」,美國就會以其為跳板,進一步對我國造成威脅。

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出擊,幫助我們的鄰居北朝鮮把美國趕出去。

所以毛主席力排眾議,最終做出了「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決定。

而在抗美援朝爆發後,東北的貢獻就被無限拔高了,因為它不僅是戰略前線還是後勤補給基地,既要提供人員又要提供物資保障。

首先就是東北地區的兵力貢獻。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東北的兵力貢獻

從這個角度看,率先被調入朝鮮的應該是東北的地方部隊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第1批入朝的6個步兵軍,分別是第38、39、40、42、50和66軍,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當時東北的軍隊並不在東北,所以只能從其他地方調。

遼瀋戰役後,東北野戰軍主力被大量投入到其他解放戰場時,真正留在東北的,只有幾個從整訓師改編過來的新步兵師。

也就是163師、169師、170師和171師等,至於164師和166師,已經被改歸到朝鮮人民軍建制里了。

後來進行整編後,雖然東北軍區主力部隊實力有所上升,但是人數也就從原來的11.6萬人上升到了16.6萬人。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這些人進行一次突襲沒問題,但是卻難以支撐起一次完整的戰役,因此只能從其他地方調部隊過來,與聯合國軍作戰。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第1批入朝軍隊中,沒有東北軍隊呢?

恰恰相反,東北的部隊不僅就在第1批入場部隊里,而且還擔當著主力。

我們上面所提到的6個步兵軍,前4個都屬於第13兵團,而第13兵團的前身正是赫赫有名的東北野戰軍,也就是說這些兵團都是從東北走出去的。

第38軍被稱作「萬歲軍」,這個稱號還是彭老總親自喊出來的,當初先是作戰受到批評,緊接着軍長帶兵奮勇作戰,一雪前恥。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被譽作林彪元帥手下最強的部隊,也是遼瀋戰役時的總預備隊。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第39軍是最早進入漢城的部隊之一,部隊人數高達5.2萬人,軍長是有常勝將軍之稱的「吳信泉」,曾經把李奇微打得落荒而逃。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東北野戰軍的主力,在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中,都曾大放異彩。

第40軍是志願軍部隊中第1個在朝鮮與敵人交手的部隊,也是少有的打滿了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部隊。

當初首戰告捷,不知鼓舞了多少戰士,宣揚了志願軍的軍威。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冀熱遼軍區的8個團,也曾在1946年被合稱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作為東北野戰軍的主力,這支部隊曾參與錦州戰役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第42軍當初在黃草嶺狙擊戰中,這支部隊連續作戰13天,最終硬是把敵人「啃」了下來,值得崇敬。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南滿軍區部隊」,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就上面所提到的這4個軍,這還只是第一批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部隊,在後來為期三年的戰爭中,東北也一直在向抗美援朝戰場輸送戰士。

俗話說得好,「白山黑水出英雄」,根據《抗美援朝紀實》記載,在抗美援朝期間,東北至少出動了40萬部隊。

而全國累計出動的兵力也就290萬左右,東北佔了將近1/7,這已經不少了。

況且,東北最大的貢獻還不在於此,而在於後勤方面。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東北在後勤方面的貢獻

彭老總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抗美援朝的軍功,六七成應當歸於後勤;抗美援朝的勝利,主要來自於東北。」

在志願軍正式進入朝鮮之前,東北地區就已經給志願軍準備了大量的後勤補給物資。

比如說40萬公斤的食用油、43萬公斤的食鹽、92萬公斤的乾菜以及1674萬公斤的糧食。

當然,除了基本的食物外,東北還開設了三條兵站運輸線,給志願軍在運輸線上的諸多地區都設置了軍火倉庫,以便於迅速補充武器。

東北還特意籌集了兩千匹騾馬,配備392萬公斤馬草以及946.5萬公斤的儲存馬料,以此來提升物資的運送效率。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等到志願軍與聯合國軍正式開戰後,東北方面在後勤方面的補給就更為完善了。

不僅特意聚集了6萬多名後勤保障人員,而且還在朝鮮地區設立了4個後勤分部,大大減輕了作戰部隊的後勤壓力。

至於修建的鐵路和倉庫,就更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在聯合國軍的炮火威脅下,後勤部門至少修復和新建了近千公里的鐵路、上萬公里的公路,6900多棟病房以及近9萬座營房倉庫。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東北地區還提供了大量的煤電鋼鐵。

據說當時東北產煤量能達到全國的43%,發電量能達到35.5%,鋼鐵冶煉數量穩定在全國的50%以上。

甚至為了便於運輸,當時還啟動了「南廠北遷」工程,東北在這方面的供給量驚人,無愧「共和國的大兒子」一稱。

甚至為了讓志願軍更好地和聯合國軍作戰,東北還派遣了十幾批戰地技術小組,深入到了戰場前線,詢問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武器,回去後就加緊生產。

真正做到了「前線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像90反坦克火箭筒就是這麼來的。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以吉林見東北

聊完了東北在抗美援朝中的整體貢獻,咱們再細化到吉林省來看。

我們都知道東北指的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三個省份,而這三省中,犧牲人數最多的就是吉林省,高達1.8萬餘人。

不過我們前面也說了,東北最大的貢獻不在於正面戰場,而在於後勤補給,吉林亦是如此。

當初志願軍作戰急需運輸糧食,是吉林鐵路局方面接下了這個緊急任務。

2490多名職工與幹部參加了志願軍抗美援朝大隊,局內超過半數以上的機車和車輛成為了「軍運專列」。

短短三天時間裏,吉林鐵路局方面就安全運輸了54輛,真正做到了「志願軍打到哪裡,鐵路就鋪到哪裡,機車就開到哪裡」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而為徹底粉碎敵人「重點轟炸,封鎖咽喉」的陰謀,他們還和朝鮮鐵路職工一起,用鮮血和生命築成了一條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把志願軍需要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送達前線。

在冒着生命危險搞運輸工作的同時,吉林鐵路職工中也湧現出了大量的英雄,模範和英雄群體。

截止至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吉林省鐵路職工中有665人曾經獲得戰功,戰功累計數量高達1141次。

甚至還獲得了23次朝鮮方面的勳章和軍功章,要說貢獻,他們和那些在前線英勇作戰的戰士們一樣大。

除了鐵道方面,吉林普通市民也為抗美援朝做了不小的貢獻,他們曾經給志願軍加工過90萬斤炒麵,縫織過數萬套棉被、大衣。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這還是在沒有資金,沒有設備,也沒有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完成的,你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嗎?

當時的工作人員動員群眾們「帶機入場」,呼籲大家把家裡的機器拿到廠里來,大家一起加緊干,白天晚上不歇工。

大家一起努力,這才創造出了那個令後人驚嘆不已的「生產奇蹟」。

除了吉林省外,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人民也大抵如此,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北三省才能組織起一支高達70萬人的「支前隊伍」。

所以說後來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隊伍都加入到了志願任務,但是東北依舊是其中的骨幹,這是很了不起的。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無法無視的貢獻

東北對於祖國的貢獻其實還不僅於此,保守估計從建國起到現在,東北至少向南方調去了價值在50~100萬億元的設備、技術和資源,至於技術人員之類,就更不用說了,數不勝數。

不僅如此,在東北地區還坐落着大量的重工業企業,這使得東北在建國時期成為了「樣板和種子地區」,一度用光芒蓋過了我國的各大城市。

只不過,隨着時代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到來,許多沿海城市陸續興起,反倒使得東北三省顯得有些「江河之下」。

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點,那就是自建國70年來,東北一直在朝外「輸血」,這也是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至於東北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時所做出的貢獻,那就更不可磨滅了。

從我們上面所分析的,東北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所做出的貢獻中,我們就不難發現一點,那就是東北人民是堅韌、勇敢且極具血性的。

楊靖宇、趙尚志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他們在冰天雪地的環境里與日軍作戰,最終犧牲在了戰場上。

幾萬人的部隊被打得只剩下千餘人,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退到了蘇聯。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依舊沒有忘記抗日,所以人們才會說,「東北的抗戰時間是最長的」。

就更不用說,當年各路戰場上的空軍都是東北人,這些人最終幾乎都戰死沙場了。

抗美援朝:全國人民全力支援志願軍,"大後方"東北做了哪些貢獻? - 天天要聞

抗美援朝徹底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軍威,抗美援朝的勝利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和平的環境。

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所有人對抗美援朝的付出,不管是在後方作出巨大貢獻的城市和人民,還是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戰士。

1951年初,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丹東、瀋陽等地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951年8月建成,這是我國最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安息的陵園。

從2014年起,已經有8批825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安葬在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似乎在慢慢抹平,但我們心中的印記是永遠不會消除的。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 天天要聞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起因:我無知也,對嫦娥6號開箱儀式感到迷惑,寫了一篇微頭條6月25日,風姿綽約的嫦娥6號在月地之間仙遊了53天後,又風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準降落於內蒙古某着陸場。(說風度翩翩,那是我這個航天迷的偏愛:小六31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國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 天天要聞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伊朗駐聯合國使團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戰爭將隨之而來當地時間6月28日,伊朗駐聯合國使團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雖然伊朗將以色列「意圖攻擊黎巴嫩的宣傳視為心理戰」,但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軍事行動」,「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