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2022年07月07日14:28:01 軍事 1283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王扶之

1952年8月2日,對於在朝鮮戰場的將士們而言,依舊是緊張應敵的一天。

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115師的將士們早已經習慣槍林彈雨,但一個消息卻令久經沙場的他們慌了神。

當時美軍剛剛結束對我軍陣地的轟炸,115師代理師長王扶之所在的坑洞被炸毀,包括他在內一共有7人被掩埋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將士們很快就開始了營救師長的行動,但一直沒有發現師長的蹤跡。

就在這生死關頭,彭老總通過兩隻蒼蠅,判斷王扶之還活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年幼參軍

王扶之於1923年出生,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身為底層人民的孩子,王扶之的生活條件極為苛刻。

孩童時期,他就要替父親分擔養家的重擔,不僅給地主家放牛,還經常下地幹活,這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十分辛苦的。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孩子如此受累,做父親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裏,他清楚只有知識能夠改變孩子的命運。於是省吃儉用的攢下一筆錢,讓王扶之去讀書。

可很快父親就無力承擔學費,因此王扶之的讀書生涯只有短短三個月。

不過王扶之在這三個月里學會了認字,在那個遍地是文盲的年代,能認字已經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這也使得王扶之日後參加紅軍時有了一技之長。

不再上學之後,王扶之過起了從前的日子,為地主家幹活賺錢,轉眼他就長到了12歲,也正是這一年,王扶之所在的村子迎來了一群新面孔。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劉志丹

他們正是紅軍,為首的領導是劉志丹同志。這是王扶之第一次見識到紅軍,也是第一次意識到紅軍是站在被壓迫一方的。

作為一個常年被地主欺壓的農民孩子,王扶之一下子就對紅軍充滿了好感,想要成為他們的一員。

但當時的王扶之才12歲,還沒到成為一名士兵的年齡,不過王扶之個子長得高,乍一看還以為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

負責招人的紅軍負責人沒有看出端倪,王扶之就這樣加入了紅軍。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當年的娃娃兵

當時的紅軍物資緊缺,槍械更是少之又少,王扶之是個新兵,年紀又小,因此根本分不到槍進行作戰任務,只拿着一個梭鏢就上了戰場。

別看王扶之年紀小,心思卻十分活絡,當時他面對的敵人在一個高地上,主力部隊正在正面吸引着敵人的大部分火力,王扶之就帶着其餘人悄無聲息的從高地兩側摸了上去。

在行進的途中,子彈呼嘯着從王扶之耳邊擦過,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王扶之冷靜的壓低身子,快速的來到了敵人的近旁。

在敵人還未反應之際,拿出手中的梭鏢就制服了眼前的敵人,繳獲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槍。

這場戰鬥過後,王扶之因為有過讀書的經歷,能識字,就被調去學習測繪,並很快就成為了一名測繪員,在當時那個沒有先進地形勘測機器的年代,紅軍的地圖都是由人工繪製而成。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在一次次的地形勘探里,王扶之對於戰場逐漸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再拘泥於眼前的一兵一卒,而是用大局觀來分析如何更好地用兵。

在抗日戰爭時期,王扶之成了一名作戰參謀,在新四軍三師司令部工作,經常同三師師長黃克誠一同探討戰情,久而久之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每次戰鬥,黃克誠都需要前往戰鬥一線來最快速地獲取戰場信息,但由於他的雙眼高度近視,騎馬實在太過危險,王扶之就主動提出用單車載着師長前往戰場。

這一載,王扶之就載了兩年多,就是靠着王扶之咬牙蹬車穿行戰場各地,黃克誠才能準確無誤地下達作戰指令。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黃克誠

將士們才能六次打破日軍的掃蕩計劃,在日軍的層層阻擊之下,還能對他們的據點予以重創,不斷壯大我軍的勢力範圍。

王扶之騎車載黃克誠一事傳遍了我軍上下,大家都誇讚王扶之對抗日軍做出的貢獻。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身為總參謀長的張愛萍還對此事津津樂道,笑着對王扶之說,當初他載着的可不僅僅是黃克誠,而是三師的司令部啊。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扶之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尤其是在平津戰役時,擔任343團團長的王扶之率部首先對天津發動了進攻,迅速打下了城牆。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隨着我軍鮮紅的旗幟飄揚在天津的城頭之上,我軍的士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但王扶之卻在戰鬥中不幸大腿中彈,只見他對傷口草草止血了一下,就馬上又投入到了指揮作戰當中,靠着他對於戰況的精準把握,343團在他的指揮下順利拿下了天津。

此後王扶之依舊為解放全國的大業英勇作戰,很快國民黨就招架不住我軍的進攻,節節敗退,國內的解放戰爭也迎來了終結。

國內的戰鬥雖然結束了,但在朝鮮,美軍的入侵令我國受到了威脅,因此還沒來得及喘口氣,1950年,王扶之又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道路。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擔任代理師長

來到朝鮮戰場後,王扶之很快就投入到了戰鬥中,彼時的他是39軍115師343團的團長,身負要職,要肩負的責任也是十分重大的。

當時的王扶之受到了來自上層的命令,要求他帶領343團趕在美軍之前佔領龍頭洞,為大部隊攻佔雲山提供有利條件。

雲山是我軍一直都想佔領的地區,因該地四通八達,對於戰場運兵而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一旦攻下了雲山,也相當於給了美軍一記重創。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而龍頭洞從整個地形來看,位於一處通往雲山的交通要道的南方。

此地若是被美軍提前佔領,那麼一來美軍可以通過此道路增援雲山,二來也給雲山的美軍部隊提供了撤離的後路,這會對我軍大部隊攻下雲山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彼時的雲山已經被我軍三面合圍,只等待彭老總一聲令下,就可展開行動。

但由於部隊晚了一天出發,還又花費了一天與美軍散兵戰鬥,這兩天的空檔令美軍的第1騎兵師藉機進入了雲山。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彭德懷

這個第1騎兵師可是個難纏的對手,不僅裝備精良,士兵們也個個訓練有序,尤其是指揮官米爾本,對於戰術頗有研究。他很快就意識到要想保住雲山,就必須拿下龍頭洞。

這與我軍的作戰想法不謀而合,但兵貴神速,王扶之趕在美軍之前,於1950年11月1日拿下了龍頭洞,並藉著自己對於地形的把控,在深夜與美軍展開了戰鬥。

美軍第一騎兵師第五團B連完全招架不住343團1連戰士的進攻,僅僅50分鐘這場戰鬥就結束了,有80多美軍死在了1連的槍口之下,20多美軍被俘虜,僅剩的20多美軍也倉皇逃竄。

旗開得勝的343團乘勝追擊,緊接着又在接下來的兩天,伏擊美騎一師的第五團和第七團的一個營。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在王扶之的指揮下,343團重創了美軍,有400多名美軍或死亡或重傷,更有40人成了我軍的俘虜。

靠着王扶之的指揮和343團戰士的驍勇善戰,美軍的援兵遲遲進入不了雲山,使得雲山內的美軍難以招架住我軍的攻勢,節節敗退,最終撤出了戰場。

這次戰鬥的勝利,王扶之所在的343團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王扶之也受到了司令部的表揚,稱他的戰鬥素養與作戰精神都超越了美軍,王扶之也因此成為了115師代理師長

然而戰爭仍在繼續,即便我軍在雲山戰役中獲得了勝利,但接下來的戰鬥形勢卻不容樂觀。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美軍的空軍力量十分強大,而我國國內剛剛結束連年的戰爭,軍事裝備與美軍相比極其落後,就連射擊美空軍的高射炮都十分稀少,對空作戰難度極大。

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我軍秉持着「打不起但躲得起」的原則,在戰場上挖坑道,修壕溝。一旦美軍的炮彈襲來,士兵們就躲進修好的坑洞內。

這一方法,大大減少了我軍因美軍空襲造成了傷亡。

但戰場上炮彈無眼,即便有坑洞作為掩護,炮彈的威力仍舊足以將坑洞炸塌,王扶之就差點因此丟了性命。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蒼蠅救命

當時王扶之正在一處坑洞內與其他5名同僚們探討戰情,還有一位戰地記者隨旁記錄。

此時洞外傳來了炮彈的爆炸之聲,王扶之知道這是美軍的又一次空襲進攻,不過他早已見慣了這樣的場面,之前都扛過了多少次炮彈的襲擊,想必這次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不料這次的襲擊卻尤其精準,一顆炮彈在王扶之所處的坑洞上方炸開,巨大的威力瞬間就讓坑洞土崩瓦解,原本7人站立的地方頃刻間就成了一片廢墟。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等到美軍的戰鬥機飛離了戰場上空,士兵們才在漫天塵土中,看見自己師長所在的坑洞已經面目全非,他們趕緊上前進行挖掘搶救。

然而在美軍的轟炸之下,巨石土塊層層堆積,要想知道王扶之等人身處何處十分艱難,加上士兵手頭沒有趁手的工具,因此救援行動進展十分緩慢。

而此時的王扶之,正在洞底艱難地自救着,當炮彈落下時,王扶之被強大的氣流推進了坑洞的深處,沒有完全身處爆炸中心,因此撿回了一條命。

但有4人卻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當場被炸死,其中有一人就是那名戰地記者。王扶之雖然撿回了一條命,身體卻被困在廢墟之間動彈不得。

王扶之先是大聲呼喊,得到了回應後弄清了加上自己還有3人存活,接着讓另外兩人慢慢地嘗試挪動自己的身體。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為避免二次塌方,三人的動作都十分小心翼翼,直到三個小時後他們才從壓着他們的石頭下爬了出來。

儘管身體不再被桎梏住,但能供三人活動的空間依舊十分狹小,加上被埋下地下深處,稀薄的空氣令王扶之意識到事態的不妙,他們三人很有可能會活活困死在這裡。

頭上頂着層層石塊,王扶之清楚靠着他們三人是斷然做不到自己出去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外界的救援。

為了讓救援人員清楚自己的位置,王扶之敲擊手邊能夠發出聲音的物體,其他兩人也紛紛效仿。

但這敲擊聲在經過土層之後變得十分微弱,戰場的嘈雜使救援的士兵們聽不到王扶之的求救信號。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王扶之在敲擊一陣無果後,認為沒必要接着浪費體力,就不再敲擊,轉而選擇躺着不動來保存體力。

在王扶之休息的這段時間裏,坑洞上方的士兵們可謂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王扶之為人和善,對士兵們視如己出,因此手下的兵都對他敬重有加,如今師長深埋地下,所有人都想儘快將師長救出來。

當時39軍的軍長吳信泉也對此事焦心不已,王扶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雖說戰場上犧牲是無可奈何的事,但眼下王扶之的生死尚無定論,抱着一絲希望,吳信泉將此事告知給了彭德懷。

彭德懷對於王扶之也是十分器重的,當初就是靠着王扶之的先下手為強,才取得了雲山戰役的勝利。

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將王扶之救出坑洞,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在彭德懷下達命令後,工兵部隊立馬前去營救王扶之。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此時距離王扶之被埋已經過去了一天一夜,作為身經百戰的老兵而言,王扶之面臨過太多決定生死的關頭,但被活埋還是頭一遭。

缺水缺糧,氧氣又不足,王扶之以及其他二人都感到了死亡正在向他們逼近。

但軍人是不畏死的,只要有一點希望都不能放棄,王扶之將自己的尿液收集起來,作為水資源的補充將之喝下,其他兩人也跟着照做,此後他們所能做的只有默默的等待。

都說死亡不可怕,等待死亡的過程才是最可怕的,在等待的時間裏,對於王扶之三人而言,每一秒都十分煎熬,就在他們即將認命之際,頭頂傳來的聲響令他們看到了生的希望。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這些聲響正是工兵部隊在挖掘坑洞時發出的,當時一接到彭老總的命令,工兵們便馬不停蹄地來到塌方現場進行挖掘工作。

負責此事的領導告誡眾人一定要注意任何動靜,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是由王扶之發出的信號。

因此參與救援行動的眾人都十分專註,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一個工兵在挖出一個洞後,發現從縫隙中飛出了兩隻蒼蠅,立馬將此事上報。

彭德懷聽聞此事後,認為蒼蠅必然是在有活人的地方才存在,這兩隻蒼蠅在美軍轟炸時應該就在坑洞里,隨着坑洞崩塌一起被掩埋了,說明王扶之很有可能就在蒼蠅飛出的洞口下面。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事不宜遲,得到彭德懷的分析後,工兵們開始對那個洞口進行挖掘,而王扶之在聽到頭頂的動靜後也開始敲擊物品回應。

這個信號令工兵們大為振奮,很快就將洞口挖通,救出了王扶之三人。

而此時,距離王扶之被埋已經過去了38個小時。很難想像,王扶之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熬過這三十多個小時的。

此後王扶之就將蒼蠅視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從不拍打蒼蠅,而那名發現蒼蠅的工兵戰士在救出王扶之後就離開了,沒能得知他的姓名成了王扶之一生的遺憾。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大難不死的王扶之繼續在戰場上英勇殺敵,1964年,王扶之成為了一名少將,也是我國最後一批開國少將,如今王扶之已經99歲了,是中國僅存的5位開國將領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王扶之從12歲離家參軍後,就一直沒再見過自己的父親,直到抗美援朝結束,志願軍們凱旋歸國後,王扶之才有空閑去尋找自己的老父親。

1953年,王扶之一身戎裝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由於村路崎嶇不平,軍車無法駛近,王扶之便步行前往村子。

在路上,一位老人趕着驢車從他身邊經過,王扶之便叫住了老人,希望他能載自己一程。

老人見王扶之是軍人就欣然應允,一路上二人攀談起來,當問及老人是否有子女時,老人長嘆一口氣,說自己有個兒子,12歲就去當兵了,一直沒有他的消息。

王扶之心下大驚,因為老人所說與自己的情況極為相符,連忙問老人的孩子姓甚名誰,當老人說自己的兒子叫王扶之時,王扶之當下淚濕眼眶,衝著老人喊了一聲:「爹!」

自此,分別了18年的父子二人終於重逢。

師長被埋,彭老總通過2個蒼蠅判斷沒死,38小時後獲救,如今99歲 - 天天要聞

在這18年里,王扶之從一個青澀稚嫩的小娃娃,成長為而立之年的俊朗硬漢,以至於父親完全認不出他了。

而他的父親也由於終日為兒子擔心發愁,面容比同齡人更為蒼老,和王扶之印象中的父親不太相像。歲月衰老了他們的容顏,卻也指引着他們重逢。

這樣的情況在當時的中國並非個例,千千萬萬的青年為了祖國不被侵略,選擇背井離鄉走上戰場,他們是兒子,是父親,是兄弟,是家裡的頂樑柱。

然而只有忍痛離開小家才能拯救民族於水火之中,這樣的大義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於心。

參考資料

[1]《我的抗美援朝故事》,《王扶之:一隻蒼蠅救了我的命》

[2]《文萃報》,《兩隻蒼蠅救了王扶之》

[3]《政府法制》,《兩隻蒼蠅救了將軍王扶之》

[4]《文史春秋》,《大難不死的將軍王扶之》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十分罕見!美軍核潛艇、「末日飛機」同時現身 - 天天要聞

十分罕見!美軍核潛艇、「末日飛機」同時現身

據美國「戰區」網站6月25日報道,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田納西」號近日在挪威海與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諾曼底」號一同巡航,這次十分罕見的武力展示還包括空中的一架E-6B「末日飛機」和一架P-....
繁榮兵團 合作共贏——寫在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之際 - 天天要聞

繁榮兵團 合作共贏——寫在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之際

西陲潮湧,盛夏意濃。6月26日,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盛大開幕,激蕩着新疆、兵團與世界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澎湃動能。匯兵團佳品,聚四海賓朋。本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向世界進一步展示活力兵團的開放姿態、合作誠意和廣闊前景,見證新時代兵團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合作共贏、共促繁榮的新篇章。6月25日...
主動放棄「台獨」立場者,還會被追究刑責嗎?國台辦回應 - 天天要聞

主動放棄「台獨」立場者,還會被追究刑責嗎?國台辦回應

6月26日,國務院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有記者問,對於島內一些過去曾主張「台獨」、但目前立場已發生轉變的人,大陸方面是否還會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嚴格依法制定,堅持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台獨」頑固分子主動放棄「台獨」分...
琉球美軍大撤退,台灣和日本要變天了? - 天天要聞

琉球美軍大撤退,台灣和日本要變天了?

近日,一則消息在國際軍事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美軍宣布將於今年12月開始從日本沖繩大規模撤軍,涉及人數高達一萬。這一突如其來的戰略動作,究竟隱藏着什麼深意?是簡單的軍事部署調整,還是背後有更複雜的戰略考量?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沖繩
新型導彈顯威!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貨輪,誓援巴勒斯坦 - 天天要聞

新型導彈顯威!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貨輪,誓援巴勒斯坦

阿拉伯海上的「MSC SARAH V」遇襲事件在這個全球局勢動蕩不安的時代,戰爭的陰影似乎總能找到新的角落投射其冷酷的影子。近日,也門胡塞武裝再次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阿拉伯海上,用一次大膽的軍事行表明了他們動持續升級的戰鬥決心。
按照你們這樣的測試結果,我看艦載機試飛大隊還是解散了吧! - 天天要聞

按照你們這樣的測試結果,我看艦載機試飛大隊還是解散了吧!

#頭條首發大賽#電視劇《海天雄鷹》,我真有點懷疑這些心理專家來此的目的了!根據心理醫生夏初她們的測試結果,艦載機試飛大隊的成員之中,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而問題最嚴重的,竟是裏面數一數二的大隊長秦大地、一號試飛員余濤、二號試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