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2022年07月05日01:49:26 軍事 1317

很多人都想不通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強國,為何總是要跟中國過不去,屢次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並聯合西方國家對華採取制裁。其實原因很簡單,美國有帝國主義大國心理,不允許有任何國家超過美國在世界的地位,更不允許自己被擠壓下去走向衰敗,當看到崛起的中國後,就對中國產生了敵意。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不能容忍中國崛起的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一邊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一邊向中國展示軍事實力進行武力威懾,目的就是想迫使中國屈服。沒想到的是,如今的中國不再是百年前積貧積弱的國家,面對美國囂張傲慢的打壓,已經有了可以反擊的實力,這讓美國更為擔憂和焦慮。

美智庫的戰前評估

很多美國學者針對中美的關係發展做出了各種假設,隨着中美交鋒越加激烈,有人認為美國若在貿易戰上無法阻止中國崛起的步伐,那麼很有可能會通過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對此,美國空軍智庫「米歇爾航天研究所」就對抗中國軍事力量做了份戰前評估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這份戰前評估報告顯示,在中俄都參戰的情況下,美國空軍的彈藥儲備恐怕只能撐個七天左右。在美國智庫看來,中國的空中戰鬥力和防空力量日漸強大,中俄是非常強勁的對手,美國要與之形成對抗優勢,就得裝備空軍最為先進的戰機和導彈。但有個問題是,美國空軍所儲備的彈藥最多能撐一周多。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美國智庫更為悲觀的預測是,撐一周只是保守估計,因為中俄可能會在戰前依靠強大的軍工業水平迅速擴充武器裝備,而美國無法在同樣的時間段內裝備比中俄兩國還多的彈藥,到時連一周都撐不了。美國作為世界軍工大國和經濟大國,按道理而言,彈藥儲備量應遠在中俄之上,為何在評估報告中顯示出了緊缺的情況?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從美國以往發動的戰爭來分析,採取火力優勢對敵軍進行打擊是美國最常見的作戰手法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向伊拉克傾斜了超9萬噸彈藥,出動作戰飛機10餘萬次,奪取空中優勢後,便開始全面清理地面作戰部隊,後來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也採取了同樣的作戰模式。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長期的軍事行動無疑會消耗大量的武器彈藥,但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並未減少,海外軍事基地還要部署各種武器彈藥,平常訓練也要消耗大量彈藥,這就導致美國武器彈藥的產能滿足不了其消耗的速度,最終所儲備的彈藥量就變得捉襟見肘。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中國從不主動參與對外任何軍事行動,彈藥消耗率極低,經過多年的軍事發展,預計彈藥儲備量已達到了能應對大型戰鬥場面的規模。美國在彈藥供應量不充足的情況下,若直接與中美對抗,最多撐一周便會急速倒下。因此,每當到美國賣力叫囂着要對中國動用武力時,都會及時打退堂鼓。

喪失作戰信心

此前,中美局勢緊張之際,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就急踩剎車,轉變強硬態度與中國展開對話。美國很多政客也在談及中美俄三國戰鬥實力時認為,美國已經無法和中俄進行對抗,應當早日認識到美國正在走向衰敗、缺乏足夠實力的現實。可見在面對中俄這兩個軍事大國聯合的時候,美國也會喪失作戰信心。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不僅是美國沒有信心對抗中國,它的盟友亦是如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員國在上個世紀跟隨美國參與了多場戰爭,投入了大量的軍費和人力,同樣影響了他們的彈藥儲備量。如果繼續依從美國和中俄展開軍事較量,就是自己主動送上門被迫挨打,這可不是它們想要的結果。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並且中俄在國際上有極高的影響力,對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國家都願意與中俄展開密切的合作。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很多缺乏資源的國家將面臨重大打擊。其實美國對中國貿易也有依賴,雖然它一直想通過貿易戰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都沒有實現,反而這種依賴越加強烈。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如果美國發動戰爭,中美之間的貿易通道將會被徹底斬斷,況且美國對中國的進口要遠大於出口,失去中國貿易合作夥伴的美國將會因資源供應鏈出現問題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美國依靠中國市場獲取物美價廉的商品,賺取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一旦脫離中國市場,自身會遭到極大的反噬。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中國有強大的國防力量,還有面向世界經濟的市場影響力,美國若要挑起對中國的武力威懾,其盟友也會出於利益的考慮選擇退避三舍,最終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這使得美國每次想進一步用武力刺激中國的反應態度後,都會急剎車,緩和與中國的關係,可見它早已經喪失了作戰信心。

中國態度

對於美國的軍事威脅,中國也始終堅定立場,表明自己面對軍事挑釁的態度。如果真的爆發戰爭,依據中國的軍事體量,可以迅速突破美國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封鎖,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鬥。中國一直秉承着居安思危的想法,彈藥儲備不會那麼緊缺。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一旦美國釋放危險信號,中國軍隊會立即進入戰備狀態,徹底粉碎美國的企圖。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美國沒有在阿富汗戰爭中取勝,那麼在面對中俄這樣的軍事大國時,更不可能獲勝,反而會讓自己在更短的時間內失去世界影響力和經濟活力。

要對中國開戰?美智庫做戰前評估,稱美空軍彈藥儲備只能撐一周 - 天天要聞

中國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對待美國的霸道行為也不會再忍耐,無論美國的彈藥是否充足,都有信心與其鬥爭到底。美國肆意挑起大國競爭,向可能會「威脅」它的國家發動經濟制裁和軍事挑釁,已經嚴重破壞了世界穩定發展的良好秩序,在全球都在尋求和平的時代潮流下,它會成為眾矢之的。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主動放棄「台獨」立場者,還會被追究刑責嗎?國台辦回應 - 天天要聞

主動放棄「台獨」立場者,還會被追究刑責嗎?國台辦回應

6月26日,國務院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有記者問,對於島內一些過去曾主張「台獨」、但目前立場已發生轉變的人,大陸方面是否還會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嚴格依法制定,堅持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台獨」頑固分子主動放棄「台獨」分...
琉球美軍大撤退,台灣和日本要變天了? - 天天要聞

琉球美軍大撤退,台灣和日本要變天了?

近日,一則消息在國際軍事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美軍宣布將於今年12月開始從日本沖繩大規模撤軍,涉及人數高達一萬。這一突如其來的戰略動作,究竟隱藏着什麼深意?是簡單的軍事部署調整,還是背後有更複雜的戰略考量?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沖繩
新型導彈顯威!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貨輪,誓援巴勒斯坦 - 天天要聞

新型導彈顯威!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貨輪,誓援巴勒斯坦

阿拉伯海上的「MSC SARAH V」遇襲事件在這個全球局勢動蕩不安的時代,戰爭的陰影似乎總能找到新的角落投射其冷酷的影子。近日,也門胡塞武裝再次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阿拉伯海上,用一次大膽的軍事行表明了他們動持續升級的戰鬥決心。
按照你們這樣的測試結果,我看艦載機試飛大隊還是解散了吧! - 天天要聞

按照你們這樣的測試結果,我看艦載機試飛大隊還是解散了吧!

#頭條首發大賽#電視劇《海天雄鷹》,我真有點懷疑這些心理專家來此的目的了!根據心理醫生夏初她們的測試結果,艦載機試飛大隊的成員之中,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而問題最嚴重的,竟是裏面數一數二的大隊長秦大地、一號試飛員余濤、二號試飛員
俄軍啟用大殺器,3噸超級炸彈摧毀大樓,70多名烏軍當場死亡 - 天天要聞

俄軍啟用大殺器,3噸超級炸彈摧毀大樓,70多名烏軍當場死亡

早就說過,俄羅斯的真正實力遠不止目前在烏克蘭戰場表現的那樣,俄軍隱藏了真正實力。在烏克蘭戰場上,俄軍基本上是打一步看一步,其目的是讓烏克蘭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而不是像美國打伊拉克那樣實施摧毀式打擊,否則俄軍也能這樣放開手腳打仗。然而,烏克蘭
多艘日方船隻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依法驅離 - 天天要聞

多艘日方船隻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依法驅離

據中國海警官方微博6月24日晚消息,中國海警依法驅離日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船隻。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6月20日至24日,日「惠比壽」「鶴丸」號等4艘漁船和數艘巡視船先後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艦艇依法對其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並警告驅離。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海警艦艇依法在本國管轄...
美國PrSM導彈在測試中首次擊中移動的船隻 - 天天要聞

美國PrSM導彈在測試中首次擊中移動的船隻

6月25日消息,美國陸軍新型精確打擊導彈 (PrSM) 在「勇敢之盾 24」演習的測試中首次擊中移動目標。戰區 (TWZ)宣布了該消息,白羅斯理想社對此進行了報道。這兩枚PrSM導彈是從位於帛琉群島的無人自主多域發射器(AML)發射的。
塞爾維亞宣布不禁止公司向俄烏之外的第三國出售彈藥 - 天天要聞

塞爾維亞宣布不禁止公司向俄烏之外的第三國出售彈藥

6月25日,塞爾維亞總理米洛斯·武切維奇表示,塞爾維亞公司並未被禁止向俄烏之外的第三國出售彈藥。白羅斯理想社援引他的話對此進行了報道。據該出版物的消息,塞爾維亞總理米洛斯·武切維奇說:「我不想禁止公司向西班牙、捷克共和國、美國出售我們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