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加速日本「擴軍備戰」

2022年07月01日09:25:06 軍事 1286

作者:郁志榮(寧波大學東海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來源:華語智庫公眾號

今年2月下旬,俄烏爆發衝突。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旨在去軍事化、去納粹化,要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保持中立。對此,作為鄰近國家的日本受到巨大衝擊,在強烈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同時,緊跟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聲稱,明天的東亞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並採取各種措施,加快「擴軍備戰」的步伐。

俄烏衝突加速日本「擴軍備戰」 - 天天要聞


一、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馬上聯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爆發「台海衝突」。日本距台灣一水之隔,台海發生戰事必然會影響到日本,屆時日本處於台海衝突的最前沿,因此務必做好戰爭應對準備。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個月訪問日本期間,在被問及「中國如果武力攻台,美方是否會插手」,拜登回答道,「美方會採取軍事行動,阻止中方武力統台」。美軍介入台海作戰,大陸解放軍首先會用導彈摧毀美軍駐沖繩軍事基地,讓其轟炸機無法起飛和降落。在日本的眼裡,中美作戰實際是在其領土上進行。按照現行《和平憲法》,日本只能挨打,沒有攻擊他國的資格。為了改變目前的現狀,必須採取措施,加快「擴軍備戰」的步伐。

岸田首相承諾,將在一年之內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等3個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文件。他還呼籲國會,認真考慮是否修改憲法,以便給政府在如何部署自衛隊時擁有更多的裁量權。岸田文雄,在安倍內閣中擔任外務大臣時曾被外界認定為鴿派,但是實際上,他在國防和安全議題上越來越多地接納安倍的鷹派立場,甚至有勝過之而無不及。4月27日,自民黨向政府提交了修改外交和安全政策長期方針,即《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的對策建議。

一是把阻止對方疆域內導彈發射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名稱更改為「反擊能力」並擁有之。二是考慮到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的防衛費增加至2%以上,寫入為5年內徹底強化防衛力爭取必要的預算水平。

如果按照2020年財年5.31萬億日元計算,那麼今後日本防衛費用可達10萬多億日元。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對擁有反擊能力、大幅增加防衛費持謹慎態度,要求繼續堅持「專守防衛」,反對翻倍提高防衛費用。然而,岸田首相的態度非常明確,「將在切實理解自民黨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擁有反擊能力,需要精準掌握敵方導彈發射基地、讓其雷達失靈以及具有精確制導的導彈等武器裝備。政府正在考慮,加長陸上自衛隊12式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作為可攻擊敵方射程以外「防區外導彈」的研發項目。該修改方案,還建議應考慮到司令部等方面,就反擊能力的攻擊目標明確寫入包括打擊敵方「指揮控制功能」等。

二、擴大軍事同盟壯大勢力

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緊跟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停止或部分停止與俄羅斯的經貿往來,凍結包括普京及其兩個女兒在內俄羅斯銀行和個人資產,軍援烏克蘭,支持美阿提議將俄羅斯踢出「五常」,由它來取代。甚至,被俄羅斯例入48個不友好國家之內,包括岸田首相在內的63人被永久性禁止入境,也在所不惜。日本加強日美同盟付諸實際行動,今年上半年,岸田首相馬不停蹄,先後出訪印度、印尼越南、泰國以及柬埔寨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自掏腰包,連哄帶騙幫助美國說服他們選邊站,支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抗衡俄羅斯。

1月和5月,岸田首相先後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以及英國首相約翰遜簽訂了雙邊「互惠准入協定」,該協定規定了自衛隊與澳大利亞以及英國軍隊在對方國家停留時所處的法律地位。日本與澳大利亞、英國分別簽署該協定,是為了便於兩國部隊相互訪問,並強化雙方安全保障合作。戰後,除了美國之外,日本與其他國家以共同訓練等為目的的涉及軍事的協定簽訂尚屬首次。《互惠准入協定》的主要內容是,在部隊因共同訓練或救災等原因在對方國家暫時停留之際,可免除入境審查以及隨行物品的關稅,並簡化關於攜帶武器和彈藥的手續。在某種意義上,日本已經突破了《和平憲法》第九條,為自衛隊向全球派兵邁出了一大步,同時擴大了軍事盟友,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將美英澳三國組建的新戰略聯盟「AUKUS」全部納入其中。

日本與北約美歐軍事同盟也打得火熱,本屆北約峰會將於6月29日至30日在馬德里舉行,岸田文雄首相在結束G7峰會行程後,直接前往馬德里參加北約峰會。岸田是有史以來首個參加北約峰會的日本首相,他的這一舉動引發國際社會諸多猜疑。在岸田首相參加北約峰會之前,林芳正外相曾於今年4月前往布魯塞爾參加過北約外長會議。隨後6月初,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布•鮑爾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防相岸信夫和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舉行會談。

從北約和日本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難看出,雖然日本並未加入北約,但其已經成為北約在亞洲的重要據點和盟友。而北約發展亞洲盟友的目的也非常明確,旨在圍堵中國。岸田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將在北約峰會上表明日本的立場,即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保障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岸田還表示,他將在峰會上呼籲北約將注意力從歐洲轉向亞洲,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國際社會非常清楚,劍指中國。

俄烏衝突加速日本「擴軍備戰」 - 天天要聞

三、調整自衛隊的指揮體制

本月初日媒報道,日本防衛省已決定正式設立統一指揮陸上、海上、航空自衛隊的「統合司令官」職位及其「統合司令部」。此舉,旨在進一步完善自衛隊軍令體系,旨在提高未來作戰效率。

1、新設職位專司掌控部隊

設立「統合司令官」,專門負責陸海空自衛隊部隊的指揮,以期進一步提高自衛隊在緊急事態下的應變能力。自衛隊現行的領導指揮機構是統合幕僚監部(相當於聯合參謀部),最高軍事長官為統合幕僚長(相當於聯合參謀長)。統合幕僚長的主要職責是充當防衛相的高級軍事顧問,就自衛隊建設事宜向防衛相提供建議。自衛隊總體形成「防衛相-統合幕僚長-陸上總隊司令(聯合艦隊司令和航空總隊司令)-任務部隊」四級常態化領導指揮體制。

現有體制,無論是自衛隊建設、訓練,還是突發情況下的部隊調動,防衛相都要通過統合幕僚長來實施。也就是說,統合幕僚長扮演着自衛隊「上令下達」的角色,同時承擔在軍事方面輔助防衛相和自衛隊部隊運用等職能。這種體制只適用四平八穩的常態,一旦遇到突發情況,統合幕僚長需花費很長時間向防衛相以及首相彙報情況,同時還要與陸海空自衛隊以及駐日美軍進行協調溝通,無暇專註於防衛力量的指揮運用。

2、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新設「統合司令官」職位主要,強調提升太空、網絡、電磁等新安保領域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

一是推動形成一元化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近年來,日本提出所謂「多域聯合作戰」概念,強調多個作戰域力量有機聯合,為此,急需配套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以往,陸海空自衛隊各自為戰,任務聯合時需統合幕僚長進行協調。尤其是2018年3月陸上總隊成立以前,統合幕僚長還需要與陸上自衛隊5個方面隊進行溝通,流程繁瑣,不利於聯合作戰指揮控制。新職位設立後,「統合司令官」根據需要,可常態或依據任務編組指揮陸海空聯合任務集團,進一步提升快速反應和聯合作戰能力。

二是着眼建立更高效的軍令體系

以往,自衛隊部隊運用命令由防衛相下達,經統合幕僚長傳達給陸上總隊司令、聯合艦隊司令和航空總隊司令。未來,日本首相和防衛相可直接通過「統合司令官」向各自衛隊司令下達命令。儘管目前「統合司令官」與統合幕僚長的權責分工和指揮邊界尚不明確,但最終將推動實現自衛隊力量的建用分離,即由統合幕僚長負責能力建設,「統合司令官」負責部隊運用。

三是借鑒美式體制加速日美軍事一體化

日本自衛隊加速融入美軍作戰體系,強調日美一體化運用,在指揮體制上也向美軍學習。美軍運用部隊時,由總統、國防部長向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最高指揮官下達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作為國防部長的最高軍事顧問,沒有作戰指揮權。日本「統合司令官」的設立,很明顯參考了美軍指揮模式。美國正在推行「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這是當前美軍正在發展的新型聯合作戰概念,其核心是把美軍所有軍種的傳感器和作戰單元連成一個網絡。

目前,美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如空軍、海軍和航天作戰中心、E-3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等並未針對未來衝突進行優化,難以滿足未來戰爭需求。因此,美軍需要一種全新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將其所有傳感器和作戰單元實時連接,使各軍種內部、不同軍種間、美軍與盟軍間,在陸、海、空、天、網等各個作戰域,都能實現無縫通信,協調一致展開軍事行動。

俄烏衝突對日本衝擊很大,促使岸田首相下決心加快「擴軍備戰」的步伐。他從三個方面尋找「突破口」,一是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為自衛隊具有攻擊能力打破法律禁錮;二是大刀闊斧改革自衛隊運作體制,以提高戰時作戰效率;三是在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的同時,與澳大利亞、英國以及北約建立密切關係,擴大軍事盟友以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