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2022年07月01日00:29:16 軍事 1124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我軍雖然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但這場戰鬥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比如部隊被臨時打散之後,無法迅速確定誰是指揮官。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軍銜。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眾所周知,我軍在1955年舉行了第一次授銜儀式,這次授予的軍銜也被稱為「55式軍銜」。「55式軍銜」一共存在了十年時間,從1955年到1965年。1965年之後,「55式軍銜」被取消。不過,經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後,高層開始醞釀恢復軍銜,這就有了1988年的新式軍銜。1988年授銜時,一共擔任了17位上將,其中有一人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55年時他還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他的名字叫向守志。那麼,向守志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1955年授銜時,向守志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當時的向守志年僅38歲,在所有的開國將軍中算是比較年輕的,而且正值年富力強階段,過往的戰績又非常出色,因此,組織有意培養向守志,1957年,向守志被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學習。

在學校里,向守志一共學習了三年時間,1960年,他畢業後被任命為西安炮兵學校的校長。值得一提的是,這份任命是周總理親自簽發的,周總理也有自己的用意,那就是希望向守志能帶領我軍的炮兵部隊更上一層樓。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在這之後,向守志堅持特色辦學,為我軍培養了大量炮兵方面的人才,1963年,這所學校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炮兵技術學院,向守志繼續擔任院長。向守志在炮兵建設以及培養方面做得卓有成效,周總理對他也格外器重他,1965年,經過毛主席與周總理商議,向守志被調到炮兵司令部,擔任了炮兵的副司令。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周總理這次任命向守志擔任炮兵副司令也是有深刻用意的,那就是希望向守志帶領我軍導彈部隊建設。不過,緊接着,中央軍委就決定組建第二炮兵部隊,向守志與李天煥負責了這支部隊的籌建工作。1967年,毛主席親自簽發任命書,任命向守志為第二炮兵(也就是「二炮」)的司令員,同時,向守志也是二炮的第一任司令員。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不過,那段時期恰好是十年特殊時期,向守志得罪了林總,在毛主席簽發任命書後僅43天,林總親自下令,撤銷了對向守志的任命。在這之後,向守志受到衝擊,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那段時期,他被關押批鬥了六年多時間,並且還被開除了黨籍,不僅身心受到迫害,精神也受到摧殘。另外,在林總的「一號令」指示下,向守志輾轉多個地方勞動,他餵過豬、種過菜,臟活累活幾乎都幹了個遍。

向守志命運的轉機發生在九一三事件之後,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總乘坐的256號專機墜毀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附近,機組上的人員全部遇難,這就是歷史上的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很多與林總有牽連的案件都受到了重新審查,這其中也包括向守志的案件。

他曾擔任二炮司令員,1972年恢復黨籍,1988年授上將軍銜 - 天天要聞

經過一段時間調查後,1972年年初,相關部門恢復了向守志的黨籍,並且給他補發了工資,向守志也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後不久,向守志重新擔任了二炮司令員,在這之後,他又擔任了南京軍區副司令以及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務,並在1988年實行新式軍銜時被授予上將軍銜。1990年,向守志離休,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南京,於2017年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