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要挾北約,每月若不援助50億,烏克蘭敗了俄將與西方開戰

2022年06月30日23:30:15 軍事 1465

法新社報道稱,日前北約組織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首腦峰會,討論如何儘快結束俄烏衝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受邀出席,以視頻的方式參加會議並發表了講話。

和過去一樣,澤連斯基演講的內容同樣沒什麼新意,依然是敦促北約乃至於整個西方世界,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幫助烏克蘭收復失土,同時呼籲各國一起譴責和制裁莫斯科。

不過,他這回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威脅北約國家必須每個月向基輔提供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確保烏克蘭的國防系統能夠正常運轉。澤連斯基揚言,如果西方不按要求提供援助,那麼烏克蘭倒下了,俄羅斯便會與西方開戰。

澤連斯基要挾北約,每月若不援助50億,烏克蘭敗了俄將與西方開戰 - 天天要聞

他最後解釋稱,烏克蘭不像俄羅斯那樣可以賣石油和天然氣,由於戰爭烏克蘭財政赤字已經大到難以承受,簡單而言就是馬上就要撐不下去了。不過,一開口就是每月50億美元,不得不說,澤連斯基還真敢要,當然了,眼下「挺烏反俄」在西方可是政治正確, 哪怕真的不滿,也不敢直接表現出來。

對此,網友表示澤連斯基確實是位「人物」,以烏克蘭人民為籌碼,同時綁架了俄羅斯與西方世界。還有人則調侃稱,要飯要出皇帝的感覺,也算得上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人了。

不過,雖然不確定澤連斯基的要挾是否有效,剛結束的北約峰會,倒是將俄羅斯列為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威脅。

澤連斯基要挾北約,每月若不援助50億,烏克蘭敗了俄將與西方開戰 - 天天要聞

然而,就在北約高呼團結一致,共同對付莫斯科之際,卻傳出了另外一種聲音。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伊戈爾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透露,北約已經通知基輔,他們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是不希望烏克蘭成為北約正式成員國。

北約這個誕生於冷戰時代的歷史遺留產物,公然挑起戰火,製造陣營對抗,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時至今日西方很多政客都還抱有很嚴重的冷戰思維,他們信奉零和博弈,熱衷於搞「黑幫政治」。

然而在烏克蘭加入北約這個問題上,其卻顯得猶猶豫豫,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這說明西方不僅是紙老虎,而且根本不想為了基輔把自己給搭進去。

澤連斯基要挾北約,每月若不援助50億,烏克蘭敗了俄將與西方開戰 - 天天要聞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首先俄羅斯已經透過特別軍事行動,向西方證明了自己敢於出手,而且毫不忌諱將核武器擺上桌面,這對承平已久的歐洲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要知道,西方很多國家其實軍備廢弛的情況相當嚴重,真打起來未必比烏克蘭強多少。北約之所以能被視為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同盟組織,主要源於美軍的實力和歐盟沒多大關係,即便後者狂呼反俄口號,也掩蓋不了自身軍力衰退的客觀事實。

其次,俄烏衝突帶來的外溢影響已經讓美歐疲於應對,在沒有找到結束戰爭的方案之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進一步擴大衝突,而烏克蘭若加入北約,將刺激到俄羅斯最敏感的神經。

澤連斯基要挾北約,每月若不援助50億,烏克蘭敗了俄將與西方開戰 - 天天要聞

因此烏克蘭被拒之門外其實是必然的結果,反倒是澤連斯基政府對此抱有幻想,才更讓人感到驚訝,而這也反映出基輔不僅被西方蠱惑到失去判斷力,也說明如今的烏克蘭恐怕找不到頭腦清醒的有識之士來主持大局了。

至於澤連斯基提到的每月50億美元固定援助,大概率也只能存在於媒體的報道上,畢竟西方深陷通貨膨脹的漩渦無法自拔,實在沒能力額外給予烏克蘭更多支持。

更不用說現在俄烏衝突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消退,如何走出經濟困境才是西方各國最關注的議題,澤連斯基如果還看不懂當前的局勢,儘快走出一條真正符合烏克蘭國家利益的道路,最終將難逃成為棄子的命運。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