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2022年06月29日23:59:11 軍事 1428

眾所周知,現代戰爭中空軍實力是影響戰爭結果的重要因素。

俄烏戰爭自2月起,至今已打了4個多月,還是沒能讓世界看到和平,俄羅斯空天軍在這場戰爭中,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對我國又有哪些啟示呢?

俄烏雙方已在東烏地區,持續戰鬥了4個月。理論上講,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相差甚遠,俄羅斯雖然作為進攻方,但完全打的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如此局面下,俄空天軍作為對抗主力至今也損失慘重,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俄羅斯空軍

空軍實力差距巨大,但俄空天軍表現一般

我們先對俄烏雙方空軍實力做一下對比。

首先是俄羅斯空天軍,其裝備米格-29戰機240架;米格-31戰機131架;蘇-24戰機273架;蘇-25攻擊機192架;蘇-27、蘇-30、蘇-35戰機共計350架;蘇-34戰鬥轟炸機125架;圖-22M轟戰機66架、圖-95轟炸機42架、圖-160轟炸機15架。

然後是烏克蘭空軍,其裝備米格-29戰機43架、蘇-24戰機12架、蘇-25攻擊機17架、蘇-27戰機26架。

如此對比下來,俄空天軍對烏克蘭空軍在數量及質量上擁有壓倒性優勢但是,根據當前公開的消息看,俄軍已經損失了32架固定翼飛機、43架直升飛機、以及79架無人機。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俄烏空軍實力對比

為什麼發動突襲的俄軍,損失反而這麼多呢?

根據俄空天軍的表現,以及戰場態勢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俄空天軍看似強大,實則信息化程度低,導致戰法落後,沒能打出壓倒性優勢。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現代化戰爭中,空軍不僅僅是用來壓制對方空軍力量的,還要配合陸軍、海軍提供的戰場情報,進行及時有效的支援。俄烏戰場目前的主力是地面部隊,空天軍要配合地面部隊,就需要雙方信息數據共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建戰場數據鏈,類似於美軍的link16數據鏈系統。

但是就目前的戰場報道來看,俄軍的戰場信息化做得並不優秀。特別是通訊層面,因為俄軍沿用了蘇聯的ERA戰場信息加密通訊的邏輯,而烏克蘭軍隊也繼承了這套系統,加之北約國家對烏克蘭的信息支援,俄軍在戰場上的通訊保密就出現了問題。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烏克蘭軍隊

那俄軍就沒有研發出自己的戰場通訊系統嗎?

當然有,在21世紀初,俄軍就重新建立了數字化加密系統「德爾維希」。但是,由於該時期俄羅斯與西方各國關係緩和,得到西方軍事通訊技術的幫助,該系統中使用了較多進口硬件,使其在保密和維護方面出現問題。

以上是戰場信息程度化不足,導致的俄空天軍戰場支援不及時,沒能打出壓倒性優勢。

第二個原因是俄空天軍缺少精確制導武器,致使對地面目標打擊時,出現了較多傷亡。我們從俄空天軍主要損失機型中發現,蘇-25對地攻擊機和蘇-34戰鬥轟炸機占損失比重較大,兩者共計損失21架。

為什麼對地攻擊會有如此大的損失呢?

首先,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在開戰初期已經被俄軍悉數摧毀了,所以遠程防空火力已經威脅不到俄戰機。那麼我們就將目標轉向北約,其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裝備中,包含大量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該型導彈主要針對中低空低速目標。而俄空天軍在對地打擊方面,缺少遠程精準打擊武器,也就是激光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等裝備。

至於為什麼缺少?原因不是造不出,而是精準打擊武器造價較高,一枚激光制導炸彈或巡航導彈在百萬美元左右。戰爭中期打擊一些低價值目標,對於本不富裕的俄軍來說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對地攻擊時,俄空天軍的攻擊機和轟炸機有時不得不降低飛行高度,在毒刺防空導彈6000米射程內,掛着無制導炸彈獲火箭彈展開攻擊,戰損率自然會增加。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第三個原因,俄空天軍在戰鬥中有意保存實力。

因為烏克蘭身後是北約各國的支持,所以沒有人能保證北約會不會參戰。縱觀歷史,北約在科索沃戰爭時期,在未派出地面部隊的情況下,利用空中優勢對南聯盟進行了78天的轟炸。

為了避免第三方參與戰爭,俄空天軍必須有足夠的預備隊,以威懾北約空軍,使其不敢直接對俄進行空中打擊。

綜合上述觀點,俄空天軍對陣烏克蘭空軍實力懸殊,沒能打出壓倒性優勢的原因,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內憂外患」內部在於裝備落後、經濟實力不足,外部在於北約對俄的戰略威脅,讓其不能完全展現實力。

這場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啟示

俄空天軍自參戰以來,打到現在這個局面,對我國空軍未來實戰有什麼啟示呢?

從俄空天軍戰場表現情況來看,其短板在於裝備落後,以及多軍種配合能力差,還有外部威脅。對照這三點來分析,若中國空軍面對同環境下的戰爭,實際情況會怎樣?

首先,看一下我國空軍整體實力。

根據美國《2020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統計,中國目前裝備的三代及以上戰機,總量為1500架左右。目前以三代半戰機作為主力機型,其中以殲-11B殲-16殲-10系列、殲-15四款機型為中堅力量。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中國空軍目前的發展方向類似於美國空軍,打造多用途、全天候、信息化空軍。

再看空軍的彈藥系統,近兩年可謂是「百花齊放」,我國自行研製的精確制導炸彈「飛騰」系列已研發到8款,從25KG到1000KG各種當量齊全,還有對標美國JDAM系列的「雷石」制導炸彈,「雷霆」系列激光制導炸彈等。空對空導彈「霹靂」系列也就不用多說了,就連最新的殲-20也在使用該系列導彈。

所以武器裝備對於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剩下的就是舍不捨得用了。

不同於俄羅斯,我國在軍費開支上比較寬裕,拿今年政府預算報告為例,中國2022年軍費預算約為2295億美元,俄羅斯2022年軍費預算約為627.9億美元。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種類繁多的中國空對空武器

再看中國空軍的數字化、信息化程度。

根據2020年央視軍事頻道對於我空軍一場演習的報道:殲-10戰機與蘇-30戰機可以進行跨機型數據共享。從這則新聞中能看出,我軍已經擁有類似於美軍link6數據鏈設備。在空戰中可以完成各機型信息共享,讓無人機、戰鬥機、轟炸機掌握更多戰場情況,從而隨機應變達成作戰目的。

但是面對外部威脅,我空軍的壓力絲毫不低於俄空天軍。

中國周邊環太平洋區域,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給我們巨大壓力,美軍在亞太地區駐軍常年保持在10萬左右,其中駐日美軍約4萬,駐韓美軍約2.8萬,擁有5個大型空軍基地:日本橫田基地、沖繩嘉手納基地三澤基地韓國烏山基地、群山基地。新加坡樟宜的基地也在建設中……

面對這些軍事威脅,中國空軍目前有能力保衛我國領土領空,但是若出現境外軍事對抗,我空軍還要配合海軍力量,對周邊美軍進行威懾。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隨着中國003號航母下水,海基航空兵也逐漸成為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相比於俄羅斯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還在船廠「趴窩」中國海基空中力量更強。

但是,同樣面對外部威脅,俄空天軍擁有遠程戰略轟炸機,我空軍在遠程戰略威懾層面略有不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傳說中的「轟-20」問世,中國空軍又會走上更高的台階。

俄烏的空中戰場只是現代戰爭的縮影

俄烏戰爭中除了戰鬥機、武裝直升機、轟炸機的身影外,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也很顯著。特別是兩軍對峙的前沿陣地,就出現過烏軍使用無人機向對方戰壕投放手榴彈、小型炸彈的情況。

在更大的戰場,烏軍也使用TB-2無人機對俄軍部隊進行偵查、襲擊。這種低成本、高利用率的無人機,相信會成為未來空中戰場的主角。

俄烏打了4個多月,俄羅斯空軍損失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 天天要聞

TB-2無人機

俄軍在烏東戰場對無人機使用的缺失,值得我們深思。而烏克蘭頻繁使用無人機,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中國面臨一場局部戰爭,如何對無人機進行反制?

其實,在2020年CCTV-7軍事欄目《軍武零距離》中對此就有報道,上海特金無線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了一款反制無人機設備,這套裝備名為「J-TDOA」,主要通過發現-識別-定位-監控-管制五個功能,達成對無人機的反制。

那麼國內民營企業尚且能對抗無人機,相信我軍反無人機能力應該更強。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需要在俄烏戰場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俄羅斯可以說是一個「尚武」的國家,軍事實力也很強,為什麼在烏克蘭占不到便宜?

是俄軍外強中乾?還是說俄軍高層輕敵?俄空天軍的損失還會增大嗎?

目前戰爭還在進行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