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來自查!關乎你乒乓球技增長快慢的10大細節!

1、握拍方法不合理

初學乒乓球的業餘愛好者,一般不會注重考慮正確的握拍方法,導致影響了單項技術的發揮和整體技術的提高。 握拍方法和打球的特點有一定關聯。快攻型打法就不同於弧圈型打法。直拍的握拍,和虎口,拇指食指,其餘三個手指都有關係。


2、引拍動作不正確

好多的業餘球友,在做引拍動作時,都是用大臂帶動小臂向後拉手,導致拉手速度慢,動作不穩定,影響了擊球的準確性和發力不足。


正確的方法:做引拍動作時,為了拉開持拍手與來球的距離,是以身體為軸心向後轉「腰」來完成引拍動作的。

引拍速度快,便於合理的選擇擊球位置;利用轉腰的力量可以加大擊球的力量和擊球動作的穩定性。



3、基本站位姿勢不正確

業餘選手在站位時容易忽視的問題。身體的重心不是放在前腳掌上,這樣不利於接發球時迅速起動,直接影響到接發球的正確性和回球的質量;身體的中心普遍偏高,影響了對來球高度的準確判斷。一般來講,由於每個人的身高不同,所以在身體重心的選擇上也會有所不同。


正確的身體重心高度應該是:上臂貼近身體自然下垂,肘部跟網同高為宜。這個高度容易看清來球的高低,便於選擇合適的擊球點。


4、發球時用力、落點不合理

好多的業餘球友發出台的長球還可以,但就是發不好不出台的短球,原因何在?

主要是沒有掌握髮球的基本規律,具體說:髮長球用大力,向前的發力大點;發短球用稍小的力,摩擦的用力大點;髮長球第一落點在自己球台的端線附近,而發短球第一落點在球台的中央或靠近球網的地方。


5、盯球意識淡漠

有球友反映接不好對方的發球,找不準擊球點,不能予判對方來球的路線等等。

產生如上情況的根本原因:

沒有養成"盯球"的習慣造成的。方法:從對方拋球揮拍開始,自己的眼睛就要一刻不停的跟着球走,緊緊的盯死對方的拍形、觸球的部位、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球落台後的第一落點、球過網時的位置、來球第二落點的位置、球從檯面彈起時的運行方向和彈起的高度等。只有掌握了盯球的方法和運用,才能採取合理的接發球方法,提高接發球的成功率。


6、缺乏迎前意識

迎前意識的正確運用方法是:當自己的身體斜對球台回接對方來球時,首先從蹬腿、轉腰、身體中心的交換(從後腳向前腳轉移)做起,然後才是小臂帶動大臂(近台攻球時)或大臂帶動小臂(中遠台拉球時)球拍觸球時的一瞬間小臂突然發力,將球擊出。


身體重心的交換就是迎前意識的具體體現,用身體主動迎球,而不是等球,這一點尤其重要!現在提倡「打摩」結合,其中的「打」是靠身體的迎前來實現的,而「摩」是用前臂和手腕的發力來實現的。


7、發球時容易忽視的小細節

1.用球拍的前端擊球,發出的球的速度就快;用球拍的後端(靠近拍柄的部位)擊球,發出的球的速度就慢。

2.用球拍的前端摩擦球,發出的球旋轉就強烈;用球拍的後端摩擦球,發出的球旋轉就弱。

3.當球拍橫向時,用球拍的下部摩擦球,發出的球旋轉就強;用球拍的上部摩擦球時,發出的球旋轉就弱。

4.當球在球拍上的滾動路線長時,發出的球旋轉就強;反之就弱。

5.發球時,用上腰的力量,發出的球速度快、旋轉強。總之,發強烈旋轉球、速度快的球用拍的前部、下部再加上腰的力量,而發不轉球或弱轉球用拍子的根部、上部才能實現。



8、普遍忽視步法的練習

不管什麼技術都是靠靈活的步法來實現的。打球其實就是在打步法!業餘球員跟專業球員的差距除了打球的意識就是步法了,這個問題大家都清楚。只是不願在練習步法上下苦功罷了。


9、擊球力量大、小的運用不合理

好多的業餘球友在回擊對手來球時為了達到「一劍封喉」的效果,往往是不論來球的具體位置、旋轉的強弱等,一味的發死力,造成失誤多多,適得其反。

何時應該發大力,何時應該發小力呢?幾點:

1.來球高、速度慢;

2.中遠台回擊前沖弧圈球時;

3.發球搶攻時,對來球的力量、落點、旋轉心裏有底時;

4.近台用反撕的方法回接對方的前沖弧圈球時;挑對方回接到自己台上的近網不轉、平網或高於網的短球時;等等,用大力回擊!而接對方的半出台半不出台的球時;

5.回接對方的來球在自己不好發力的位置時;

6.接發球時;

7.回接低於球網的短球時;等等,用小力!


10、忽視手腕、手指的用力

小學生用大臂發力;中學生用前臂發力;大學生用腰發力;研究生用手腕、手指發力。可見用手腕、手指發力是合理用力的最高水平了。

具體在什麼時候用手腕、手指發力最合適呢?

中近台拉沖弧圈球時;

直拍反面橫拉、橫打時;

台內側擰時;發球時;彈擊時;

近台接對方發來的強下旋球用小弧圈回接時;

搓加轉下旋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