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在和中國發佈聯合聲明後,特朗普再度變臉,只不過這次是對其餘150多個國家,據他所言,美國無法和這麼多國家一對一達成協議,這樣效率太低。
於是就想出使用「單方面關稅」,讓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兩到三周的時間,對這些國家統一發佈告知函。
如果想要跟美國做生意,就要接受關稅,不然就拜拜,可在上個月,他還信誓旦旦的表示,會和所有貿易夥伴達成「協議」,但如今卻成了「霸權」,這是為何呢?
「一刀切」
中美在日內瓦的經貿談判達成聯合聲明後,國際社會迅速意識到,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策略並非無懈可擊。
此前,美國以「公平貿易」為名,要求貿易夥伴接受其單邊設定的關稅稅率,但中國通過精準反制與多邊規則訴訟,迫使美國在談判中讓步。
這一風向標效應直接動搖了特朗普的談判籌碼,歐盟、印度、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紛紛效仿,要求在對美協議中爭取更有利的條款,而非一味妥協。
歐盟公開表示,若美歐協議無法達到與中美協議同等的平衡性,將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日本則因國內政治壓力,暫緩了對美談判進程,轉而強調「對等利益」。
這種集體性的立場調整,使得特朗普政府難以通過傳統的「分而治之」策略逐個擊破,反而陷入多線談判的被動局面。
面對多國同步施壓,特朗普政府迅速調整策略,宣布對未達成協議的國家統一徵收單邊關稅,根據其指令,美國財政部長與商務部長將在三周內向相關國家發出正式函件,明確「要麼接受美國稅率,要麼退出美國市場」。
特朗普團隊曾計劃在三個月「寬限期」內與50多個國家達成協議,但實際進展緩慢,截至5月中旬,僅與英國達成初步框架,且細節尚未敲定。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談判任務,最終只能以「一刀切」政策收場,為兌現「美國優先」口號,單邊關稅成為轉移選民注意力的權宜之計。
自 4 月 2 日推出 「對等關稅」 以來,特朗普政府已四次調整政策,包括暫緩關稅、豁免部分商品、與中國達成協議等,而此次單邊關稅的推出則是最新一次退卻。
儘管特朗普聲稱新關稅 「非常公平」,但 CNN 指出,所謂 「對等」 實質是依據貿易逆差設定稅率,導致對美出口依存度高的國家面臨更重負擔,中國在 4 月實施的反制措施已證明,只要反制措施精準有效,美國的極限施壓策略並非不可破解。
根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計劃在 7 月後設定統一關稅稅率,對未達成協議的國家實施 「自動加稅」,而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談判將推遲至 「適當時候」,這種 「抓大放小」 的策略雖能緩解短期壓力,但可能導致很多嚴重的後果。
尤其是中期選舉臨近的時候,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成為民主黨攻擊的焦點,若全面實施關稅,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將達 65%,這對尋求連任的特朗普而言是重大隱患。
但據特朗普透露,有150多個國家,想要跟美國達成該協議,如果他一個一個見面的時候,可能到選舉前夕,也難以見完,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政策,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出手,或許能給他減少很多壓力。
不過特朗普想要靠這個辦法「一勞永逸」,也是比較困難的,不出意外,後期他還會在進行改革,到時候,面子可能就「不值錢」了。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於觀察者網---2025.05.17:《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