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遭到胡塞武裝導彈襲擊後,5月4日,以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以色列將對胡塞武裝及其盟友伊朗進行報復。以色列為什麼還要專門提到伊朗?伊朗又是如何看待來自以色列的威脅?
伊朗判斷來自以色列軍事打擊可能性存在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當下,伊朗認為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或本土實施軍事打擊的可能性真實存在。儘管不少人覺得以色列可能只是在虛張聲勢。自2022年伊朗核問題凸顯以來,以色列幾乎每年都會威脅要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但始終未曾付諸行動。然而,此次形勢已與以往大不相同。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從去年4月和10月雙方兩次互相襲擊本土事件之後,以色列自認為佔據了優勢。在這兩次襲擊中,伊朗基本未對以色列國內造成實質性損失,而以色列方面則宣稱對伊朗造成了重大打擊。不僅如此,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以色列在加沙、黎巴嫩、敘利亞、約旦河西岸以及針對伊朗採取的一系列軍事冒險行動中,都自認為取得了勝利。正因如此,過去兩三個月,以色列國內一直圍繞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展開討論。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面對這一局勢,伊朗也做好了充分準備。就伊朗目前的情況而言,其公布的彈道導彈是最為關鍵的應對手段。自1979年遭受美西方制裁後,伊朗空軍戰機老舊,海軍實力也因制裁而較為薄弱。所以,彈道導彈成為伊朗應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唯一有力武器。最近一段時間,伊朗不斷展示其彈道導彈,意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形成威懾。畢竟以色列方面最近幾個月一直宣稱,經過去年兩次打擊伊朗本土,伊朗的防空導彈、防空系統乃至導彈生產能力都已基本被摧毀。伊朗此舉就是要向美國和以色列表明,自己具備反擊能力。
第四輪談判推遲 伊美核問題談判「卡」在了哪兒?
自4月12日以來,美國和伊朗已經在阿曼的斡旋下進行了三輪間接談判。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第三輪談判結束後表示,雙方之間的重大分歧尚未解決。第4輪伊美核問題間接談判也被推遲。目前,美伊核談判究竟是「卡」在了哪呢?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李紹先:自4月12日起,以每七天一次的頻率,分別在12日、19日、26日開展了三輪關於伊核問題的談判。不過,這三輪談判實際上並未觸及核心問題,主要圍繞目標、框架目標展開討論,核心內容是強調伊朗永遠不能發展核武器。對此,伊朗方面態度明確,公開表示不會發展核武器。按計劃,第四輪談判本應在5月3日舉行,但伊朗卻要求推遲。這背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等因素是重要原因。回顧伊核問題的來龍去脈,2015年曾達成一份核協議,該協議針對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制定了一系列規定。然而,2017年特朗普上台後,認為這份協議存在缺陷,無法永久確保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於是單方面退出協議,並要求與伊朗重新談判。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李紹先:如今雙方重啟談判,美國有着明確訴求。一方面,從之前相關報道中也能看出,美國試圖觸及伊朗和平利用核能中自主核反應堆的問題,也就是要阻斷、終止伊朗自主濃縮鈾的進程。另一方面,美國還希望伊朗中止彈道導彈的發展計劃,即要求伊朗放棄導彈計劃。然而,這兩點恰恰是伊朗堅決不能觸碰的紅線。由此可見,雙方的核心矛盾在於,美國試圖徹底中斷伊朗自主濃縮鈾和導彈開發計劃,而伊朗則將這兩點視為底線,堅決捍衛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