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新北市選舉委員會迎來了一批重要的文件,這些文件來自各地的罷免團體,標誌着台灣大規模罷免行動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送件期。隨着罷免團體不斷推動聯署,地方選委會也開始了清點與初篩工作,很多罷免案的進展愈發引人注目。
截止目前二階段送件數已達16位,媒體預估將有30位藍委二階段達標。
送件大潮來臨:全力衝刺罷免成案
目前,多個罷免團體已經接近或達到了成案門檻。根據選舉法規定,若罷免案件聯署數達到選區選民總數的10%,即可正式立案。但為了確保罷免成功,許多團體甚至設立了更高的目標,即達到選區選民總數的13%,才能確保在最終審核時不會被駁回或要求補件。
罷藍團體士氣正盛,藍委前途並不樂觀
例如,台北市的五個罷免團體、新北市的廖先翔、洪孟楷、竹縣的林思銘等地區的罷免團體,都在這一波送件潮中提前提交了聯署書,希望能夠趕在5月8日前完成送件。這樣一來,這些罷免案便能集體與其他不需補件的罷免案一同投票,從而避免與8月23日的公投日重疊,造成選民的混淆與分散。
全台二階段聯署突破百萬,聲勢遠超預期
然而,儘管部分罷免團體的聯署狀況良好,仍有不少地區的進展受阻,聯署人數未能達成安全門檻。馬文君等地區的罷免團體便是其中之一。馬文君的罷免團體表示,雖然聯署書數量符合成案要求,但還遠未達到選民總數的13%,因此在送件後將繼續進行補件工作,力求突破安全門檻,確保罷免案的順利進行。
台灣大規模罷免行動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送件期
罷免戰線拉長,補件成關鍵戰術
對於一些尚未達到安全門檻的罷免團體而言,補件已成為未來的重要戰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送件後的罷免案可以進入40天的查對期,期間允許對聯署書進行補充修正。這一安排為罷免團體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便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台灣大規模罷免行動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送件期
一名罷免團體的幹部表示,送件並非意味着完全結束,反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補件,可以進一步增強支持者的參與感,提升罷免成功的幾率。儘管如此,罷免團體的領導層已做好了拉長戰線的心理準備,他們深知,儘管第一輪投票或許不能取得理想結果,但只要持續努力,最終能夠完成既定目標。
罷免團體對外宣稱,最重要的目標是能夠真正淘汰那些不適任的立委,無論是通過第一輪投票,還是通過後續的補件過程,罷免的最終目的始終不變——就是為民眾爭取更好的代表。
社會動員與士氣提升
隨着罷免行動的不斷推進,各地的支持聲勢也在逐步壯大。在花蓮、台東等地,罷免團體已經成功實現了聯署突破,花蓮地區的罷免團體更是早早地送件,聯署書的數量超過了選民總數的16%。這一進展令全台罷免團體士氣大振,尤其是對於那些處於較為艱難環境中的團體來說,花蓮的成功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除了線上聯署的推動,罷免團體還採取了各種形式的線下宣傳活動,例如通過機車車隊繞境的方式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其中。這種形式的宣傳不僅帶動了地方的熱情,也讓更多人誤認為,罷免行動不僅僅是對個別立委的不滿,更是為了台灣的未來。
反對聲浪與衝突的隱憂
然而,罷免行動也並非一路順風。隨着罷免運動的深入,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街頭,反罷免的民眾常常以激烈的語言與行動表達不滿,甚至在聯署現場與罷免志工發生衝突。反對者往往用諷刺或羞辱性的語言攻擊志工,質疑他們的動機,並指責他們為「走路工」。
對於這些情況,罷免團體的成員表示理解並做好了心理準備。儘管面對壓力和挑釁,他們依然堅定地推動這場運動,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為了更好的台灣。而在送件之後,隨着投票日期的臨近,社會矛盾或許會加劇,如何保持冷靜,避免衝突,將成為後續的重要課題。
罷免行動的未來仍充滿變數。雖然目前不少地區的罷免團體已突破成案門檻,但隨之而來的補件、後續的選舉與公投等環節,依然是未知數。無論是投票的分輪進行,還是罷免成功後的政治反響,都將對台灣的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支持者們的熱情似乎未減,罷免行動的步伐也沒有停歇,未來藍營是否能度過此次危機,尚不可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取自相關當事人及公開媒體,與作者無關,作者無立場。
雖然部分網友都「一廂情願」的認為,所謂的大罷免都是由綠營一手操縱,並非當地民眾的真實意圖的反應。但目前僅二階段聯署,全台總數已破百萬,不管背後有沒有綠營的推波助瀾,如果還僅僅認為這只是部分團體的伎倆把戲,不願意正視其背後蘊含的危機,那勢必會被打臉,不管網友如何認為,希望藍營的這幫大佬及時醒悟,找到應對之策,這場罷免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藍綠大對決,如果還指望以靜制動,試圖用沉默讓這波浪潮冷卻下來,那勢必將輸得極慘,一句話概括,藍營從一開始就錯估了整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