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看着吧,撐不了多久的

特朗普現行關稅政策不可能持久。因為來勢洶洶、影響較大,這兩天各方面的解讀鋪天蓋地。

我其實不是很想花很多精力去分析具體的事情和細節,不喜歡就事論事,也感覺沒有太大意義。

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個不太靠譜、多變、自戀的人,因此變數很大,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去分析他的各類政策,以此就推論他的本意和未來的結局,甚至人心惶惶,這個邏輯本身就不成立。

因為從設想到現實,看似簡單,其實是個極為漫長和充滿囚徒困境的過程。

即便執行力強如中國,在一些方面也會出現最終最終落實不如意的情況發生,更何況是美國

貝森特再強,馬斯克再強,他們籌劃的所謂世界大蕭條解決美債危機也好、科技霸權也好、AI獨霸也好、歐美經貿一體化也好,設想再美好再合理,在現實條件的限制下,在人性的亘古不變前,大概率最終會妥協打折扣。

想一想基辛格,他作為美國舊時代可能是威望最高的、最後一位戰略家,他說的話這十年來被證實大部分都是對的。

可是,有用嗎?沒人聽啊。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說你是對的,就一定有人聽你的,恰恰相反,當你想要獲得荒唐的利益,往往需要以荒唐為伍。

我其實從來就沒擔心過所謂的關稅戰,擔心的是路走不通了最後的狗急跳牆。

做出特朗普現有關稅模式支撐不了多久這個判斷,是基於底層邏輯。

邏輯一、大國治理均需由內及外,內部治理不好,對外政策很難有效

這是最基本的邏輯,即:

大國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

原來寫過,當一個國家內部處於極化和高度分裂之時,它的內部政策在沒有完全理順時,再唬人的外部政策也不可能落實。

因為外部政策會受內部政策掣肘。

當我們看到美國駐華大使館開始放陰陽怪氣的留言「內涵」特朗普時,管中窺豹,就知道這個內部心不齊多麼牽扯精力,又哪有精力干別的。

特朗普的變法失敗,是以馬斯克想要辭職為重要標誌的。

現在的情況是,內部沒搞定,外部對全世界開戰,我們真的無需多考慮什麼,但凡懂一點歷史就知道,必敗。

即便把史上最強的美國拿出來放在當下,也未必能扛得住形勢。

至於「大多數原則」的違反,就不贅述了。

邏輯二、極端激進的「革命」,只會將當下的美國推向深淵

美國原來霸權的確走到了一個維繫不下的情況,但其實也不是沒辦法,開源節流即可,可做不到刀刃向內,可不就只能想歪招,病就從腠理到了機體。

特勝選時寫過,我們不要以為他就是天使,就是橫掃,不存在的,那只是媒體製造的效果,民主黨還有整整一半的選票呢,這股力量一直都在。

他的變法不僅導致了民主黨擁躉的抗議,更是導致了原來基本盤的動搖。

因為物價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現在要囤貨,仗卻還在打,甚至馬上準備打伊朗

億萬富翁庫班說:「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庫班說,即使是美國製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漲價,「他們會歸咎於關稅」。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指出,由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人面臨生活成本全面上漲,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將因此多花超過5000美元(約合36341元人民幣)。

邏輯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雖然特朗普在向美國民眾喊話,讓他們挺住,可是,老百姓的錢都在股市裡,這麼跌下去,誰給你挺住啊?你自己發幣撈錢,讓別人挺住,怎麼好意思的呢?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牧之野,公眾號:牧之野狐狸尾巴還是露出來了

馬斯克為什麼痛罵納瓦羅?因為他不敢罵特朗普。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道,關稅戰導致華爾街股市暴跌之際,在特朗普政府擔任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的億萬富豪馬斯克罕見公開抨擊特朗普政府核心圈人士。4月4日,特朗普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上,試圖淡化過去兩日因關稅戰造成損失而引發的市場擔憂,堅稱關稅最終會贏得好結果。

被視為「貿易鷹派」的納瓦羅於2016年正式加入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擔任經濟和貿易顧問,他被視為特朗普身邊最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者之一。

4月5日,馬斯克在旗下社交平台X上公開嘲諷納瓦羅。他回復一則提到納瓦羅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貼文時稱,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不是好事,是壞事」,諷刺納瓦羅自負大於智慧。

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而後美國紐約股市連日暴跌。其中,特斯拉股價4月4日暴跌超過10%,馬斯克的凈資產較4月3日股市開盤時縮水310億美元,其今年以來的總損失達1300億美元。

且不說貝森特要辭職去美聯儲的傳言是不是真的,馬斯克花兩個億支持特朗普,讓特朗普發幣搞到百億,自己損失1300億這就是真金白銀,換誰誰都不爽啊。

我想問一下,這樣的人帶隊伍,誰最終會服他。

他如何成功?

邏輯四、有一塊他們永遠踢不破的鋼板

之前文章都很清晰表明了態度:我們這回是玩真的。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真的,什麼時候是假的,因為看錶態,是真看不出來,永遠是那幾句。

也難怪蔡博士會喪氣地覺得我們這次和頭二十年是一樣。

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我們的那句「不管什麼形式的戰爭,戰鬥到底」,是真的。

但是,西方世界目前完全不理解,也不清晰我們下了什麼決心,發生了什麼轉變,做了什麼準備。

我們不是越南,不是歐盟,我們是中國,這次必須干到底。

我們非常清楚,一旦做了任何形式的讓步,以特朗普的性格,只會得寸進尺,只有這麼一個結局。

特朗普和深層國家這真真假假的第三個殺手鐧,幾乎是除熱戰方式最後一次核彈級進攻。

金融戰是美國當下最強戰力模式。

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比的就不是什麼AI、科技、經濟、軍事等

而是耐受力。

誰能夠更團結一致,民心更齊、同仇敵愾,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從這種邏輯上看,請問我們拿什麼輸?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美國的老百姓好日子過慣了,「民主」之下,吃不了苦的。

況且,現在以色列還在打特朗普主意,想要趁機炸一炸伊朗,真希望特朗普他們能上套干這件事,那就有好戲看了。

在這裡研判,別看現在氣勢凌人、不可一世,但要不了太長時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就不得不知難而退,就要變,就要打電話,就要找台階下。

看着吧,撐不了多久的,我就這麼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