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李燕同志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認真聽取講解,並進行了討論。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強調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尤為重要。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威脅上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各類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新的形勢下,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是助推「中國之治」譜寫新篇章的戰略之舉。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平安中國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遵循。
何為總體國家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
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2020年12月1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個堅持」的重要要求,標誌着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的正式確立。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強調大安全理念,而且隨着社會發展不斷動態調整。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當前形勢下,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重點要把握什麼?
第一,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系統思維,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在工作中自覺把發展和安全統一起來,共同謀劃、一體部署、相互促進。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此前,「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黨中央也明確要求,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發展的同時防風險壓力凸顯。結合當前發展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着力防範重點領域風險。
我國一直在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
為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黨中央和國務院反覆強調,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同時,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加強海外利益保護,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近年來,我國堅持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堅決防範各類風險失控蔓延,堅決防範系統性風險,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新篇章。
第二,平安中國建設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才能築起真正的銅牆鐵壁。
國家安全,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一方面,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及時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
另一方面,依靠人民,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安全依靠人民,國家安全人人共享。
我國命案發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槍爆案件最少,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我國也一直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全國一盤棋、上下齊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通過抓好一地一域一業的安全為國家整體安全創造條件,通過及時有效解決一個個安全問題為國家長治久安築牢根基。
積少成多,築牢防線,才能匯聚起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