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警告俄不得援朝武器,普京否認俄羅斯找「外援」

圍繞着俄朝簽署的新條約,韓國和俄羅斯互放「狠話」之後,卻是俄羅斯先「服軟」了。韓國對俄划出「紅線」後,普京否認俄羅斯找「外援」,主動淡化俄朝軍事合作的氛圍,有何政治考量?

前不久,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朝鮮,並與朝鮮簽署新的條約,升級俄朝外交關係。針對這份新條約,普京曾公開表示,說俄朝雙方任何一方受到攻擊,另一方都需要提供軍事援助。

這就等於間接的暗示,俄羅斯和朝鮮之間的關係,朝着軍事盟友方向邁進了。

而且,為了反擊美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援助遠程導彈,普京還表態說,「俄羅斯不排除把自己的精確制導導彈,出口到朝鮮等國家。」

然而此舉卻意外激怒了韓國。據韓聯社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23日,韓國總統辦公室國家安保室室長張虎鎮聲稱,俄羅斯的相關舉動正在逼近「紅線」,如果俄方向朝鮮提供高精度武器,那麼韓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將不設上限

張虎鎮此番表態,是普京在越南公開說韓國向烏克蘭援助武器,將「犯下大錯」之後發表的。換句話說,在普京直接威脅警告之後,韓國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進一步,反向威脅起了俄羅斯。

而就在韓國對俄划出「紅線」後,不到24小時,普京也回應了。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在6月23日普京與俄羅斯軍事學院學生交流的過程之中,普京表示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強大,不需要外援,也沒有「外援」。

考慮到當下半公開支持俄羅斯,可能給俄羅斯提供武器的國家,只有朝鮮,普京此番表態,無疑就是在淡化俄朝軍事合作,或者是淡化朝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的事情。

而俄羅斯試圖淡化跟朝鮮之間軍事合作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不想過分刺激韓國,這麼算下來,這輪俄羅斯和韓國互放狠話,竟然是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先息事寧人了。

那麼這件事該如何理解呢?首先必須指出的是,不管是俄羅斯威脅韓國,還是韓國威脅俄羅斯,實際上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說的通俗一點,俄羅斯和韓國,屬於拿對方都沒有辦法。俄羅斯固然在軍事上遠強於韓國,而且跟朝鮮關係密切,但朝鮮半島的局勢,俄羅斯一家說了不算,因此俄方能對韓國形成的實質威懾比較有限。

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俄羅斯既不能直接對韓國動手,也不太可能慫恿朝鮮對韓國動手。反過來講,現在韓國方面雖然說的很強硬,說不排除向烏克蘭出口武器,還說參考俄羅斯接下來跟朝鮮的互動,韓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可能無限制。

但實際上,基於當前俄烏衝突的狀態,以及韓國自身的國內形勢,尹錫悅政府也不太可能徹底放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說白了,只要俄羅斯和朝鮮沒有明目張胆的進行導彈技術領域的合作,那麼韓國政府就無法、也不敢直接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的武器裝備,否則就算俄羅斯不出手,韓國自身在國際上,乃至國內,都會受到巨大的反噬和壓力。

其次,既然俄韓雙方,都很難對對方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現在他們互相放「狠話」,有什麼意義呢?這就跟俄羅斯、韓國各自的戰略目的有關了。

簡言之,俄羅斯當下跟朝鮮加強軍事合作,跟越南加強經濟合作,除了推動其戰略重心東移的策略往前發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給美國在歐洲之外製造一些壓力,牽制美國的精力,避免自己在俄烏戰場上全面承壓。

而韓國現在之所以表現得這麼強硬,一方面是俄朝加強合作後,讓韓國的軍事威懾對朝鮮而言不再那麼有份量了,尤其是在朝鮮已經掌握了部分衛星發射系統之後,韓國不願意看到朝鮮發射更多衛星,把韓國在前線乃至後方的軍事部署都拍個底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韓國當前執政的尹錫悅政府,想要藉助外部矛盾轉移國內注意力,展現韓國在國際外交上的「強硬」,獲得更多支持率。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為了拉攏更多選民支持執政黨,才有現在的韓國政府,對俄羅斯強硬警告的情況出現。

但在放狠話的同時,尹錫悅政府也需要把握好力度,眼下韓國經濟尚且還在復蘇階段,韓國民眾更不希望捲入俄烏衝突之中,如果真的不設限制的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尹錫悅政府也將面臨來自反對黨的壓力。

總而言之一句話,雖然俄羅斯和韓國,都沒有跟對方動手的打算,但雙方都想要藉機向外傳遞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故作姿態。

最後一個問題,向來要「面子」的俄羅斯,為何面對韓國的「威脅」,卻選擇放軟態度回應呢?這就跟俄羅斯和韓國戰略重心的不同有關了。

簡單來講,對於當前的俄羅斯來說,雖然一直在推動經濟發展向東看,但毫無疑問,眼下俄烏衝突,才是俄羅斯外交、政治上的第一緊迫,其它任何事情,都要為儘快打贏俄烏衝突讓路。

而韓國,雖然就國土面積來看,只是個小國,可在全球範圍內來看,倒也是製造業能力比較突出的大國。這種背景下,一旦俄羅斯和韓國關係惡化,以韓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比之一些歐洲強國,都不遜色幾份。

換句話說,韓國的軍工生產能力不容小覷,而俄羅斯要確保俄烏衝突的勝利,首先就要確保東亞的韓國、日本等國不被美國忽悠,成為美國全球軍工投送能力的一部分。

考慮到這一現實因素,俄羅斯維持跟韓國表面上的體面,不至於現在就立刻撕破臉,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