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加沙離和平還有多遠?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735號決議,提出加沙地帶三階段停火方案,呼籲「立即、全面和徹底」停火,以儘早結束已持續8個月的巴以衝突。

這是本輪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通過的第二份停火決議。

加沙戰火綿延8個月來已奪走數萬人生命,造成嚴重人道主義災難,安理會最新決議能否為停火止戰甚至實現持久和平帶來曙光?

停火三步走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停火決議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關」一直很艱難。

比如,美國多次行使否決權,扼殺安理會達成的停火共識;中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也曾因美國迴避「立即停火」的核心問題而否決其提出的決議草案。

今年3月25日,在距離衝突爆發5個多月後,安理會首次通過停火決議即第2728號決議,要求齋月期間在加沙立即停火,同時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

如今,第二份停火決議問世。10日表決時,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14個國家支持,俄羅斯棄權。

據新華社報道,決議提出分三階段實現加沙地帶全面停火的方案。

第一階段主要包括「立即、全面、徹底停火」,釋放包括婦女、老人和傷員在內的被扣押人員等;同時,以軍撤出加沙地帶「人口密集地區」,讓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並分發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第二階段將實現永久停火,以換取所有被扣押人員獲釋,以軍全面撤出加沙地帶。

第三階段將開始加沙重建計劃,並歸還所有死亡的被扣押人員遺體。

決議表示,如果第一階段的談判超過6周,停火將持續,直至談判結束。

決議還強調,安理會拒絕任何對加沙地帶進行人口或領土改變的企圖,同時重申對「兩國方案」願景的堅定承諾。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執行院長牛新春認為,最新決議基於美國5月31日公布的三階段停火提議,是迄今為止內容較全面、各方共識較大的決議。

「這份決議是衝突持續8個月來國際社會努力斡旋的結果,凝聚了國際社會希望停火止戰的共識。」

牛新春說,決議涵蓋臨時停火、永久停火、重建加沙三階段的實施步驟,特別還納入承諾加緊落實「兩國方案」的內容,體現其吸收了之前以色列與哈馬斯談判達成的共識、安理會通過的涉巴以問題的決議內容以及各方訴求。

美方曾表示,新的停火提議是美國與以色列、卡塔爾、埃及和其他中東國家多輪外交對話的產物。

牛新春還指出,決議得以通過也與美國迫於內外壓力調整停火立場有關。

「從最初反對停火到之後同意臨時停火以換取釋放被扣押人員,再到現在明確支持永久停火,美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牛新春說,變化原因在於,美國偏袒以色列的做法使其在國際上變得越來越孤立,國內反戰聲音也越來越大,同時衝突拖延越久對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的選情越不利。

關鍵在執行

10日通過的決議敦促以色列和哈馬斯「毫不拖延、毫無條件地」全面落實決議。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表決後說,安理會的所有決議都具有法律約束力,都應該得到全面、有效執行。

輿論認為,最新停火決議意義重大,可以為解決本輪巴以衝突提供法律性的原則框架,但關鍵在於能否執行。

歷史經驗顯示,安理會決議未能「落地」的例子並不鮮見。

比如,今年3月通過的首份加沙停火協議,最終並未得到切實有效地執行。

「最新決議旨在向哈馬斯和以色列施加國際社會的壓力,從決議通過後的雙方態度看,決議對哈以確實形成了一定壓力。」牛新春說,哈馬斯第一時間發表聲明歡迎安理會決議,以色列雖未明確表示支持但也未公開反對。

11日,哈馬斯一名官員還對媒體表示,哈馬斯接受安理會通過的最新決議,準備就細節問題進行談判。

對此,牛新春表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不能視為哈馬斯的正式回應。

拜登5月31日公布新的停火方案後,哈馬斯內部的不同人物發出過不同聲音,且態度也有變化。比如,最初回應較積極,後又批拜登只是動嘴皮。

「只有通過卡塔爾渠道把反饋遞交給美國,才能視為哈馬斯正式作出回應。」

至於以色列方面,美國稱以色列已經接受新的停火方案,但以色列至今未明確表態。

牛新春認為,雙方落實決議以達成新的停火協議的難度依然很大,前景並不樂觀。

「因為越雄心勃勃、越全面的協議越難達成。」

相比去年11月底達成臨時停火,這次計劃從臨時停火轉向永久停火,要實現這一目標更難。

從哈以表態看,雙方在這一問題上仍各執己見。

以色列堅持在徹底消滅哈馬斯前不會結束戰爭。

哈馬斯則要求以色列必須保證永久停火、從加沙撤軍才能簽署停火協議。

「哈馬斯的底線是活下去,以色列的底線是要消滅哈馬斯,彼此尖銳對立。因此,在是否結束戰爭這一最根本問題上,雙方談判與妥協的空間很小。」牛新春表示,應該說哈以雙方都想談,但是都想按照自己的條件談。

與此同時,重建加沙也被納入新的停火方案,而雙方在戰後加沙治理問題上分歧嚴重——以色列不允許哈馬斯在戰後染指加沙,哈馬斯也不會放棄對加沙土地的訴求,這勢必將成為談判的一大難點。

牛新春表示,未來能否達成新的停火協議,一個重要前提是哈以雙方是否願意妥協讓步。

此外,新的停火方案的具體內容與細節仍不為外界所知,不免令人產生疑慮。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提案國(美國)根據安理會成員的意見對決議草案作了修改,但草案仍然存在不少模糊之處,中方對主要當事方是否接受停火倡議、三階段安排能否順利過渡仍然有合理關切。

根據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的說法,此次俄羅斯之所以棄權,正是因為三階段計劃的細節尚未披露。除斡旋方之外,任何人至今都不知道停火倡議的條款。

它就像「一隻裝在袋子里的貓」(意指神秘之物),涅邊賈如此形容。

牛新春表示,新的停火方案其實是一種變通,試圖以模糊化的語言將哈以拉入談判軌道,使雙方都感覺自己的底線未被踩踏。但是,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變數,目前還看不到清晰的解決對策。

以色列政局變化也將為停火前景帶來複雜性。

9日,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主要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宣布退出戰時內閣,並呼籲以色列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甘茨上月發佈一份圍繞本輪巴以衝突及後續事項的方案,要求內塔尼亞胡最晚6月8日接受該方案,否則他將退出戰時內閣。

「甘茨退出戰時內閣意味着決策中樞將重回傳統的安全內閣。」牛新春說,雖然內塔尼亞胡的政權安全暫時無虞,其領導的執政聯盟在議會仍佔過半席位,但是隨着甘茨代表的中左翼力量的退出,反對停火的極右翼政黨在內閣中的影響力將上升,恐將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決策形成牽制。

八訪中東難突破?

引人矚目的是,就在安理會通過最新停火決議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中東展開加沙衝突爆發以來的第八次訪問,與合作夥伴討論推動加沙停火等事宜。此行訪問對象國包括埃及、以色列、約旦、卡塔爾。

外界關注,在安理會決議的加持下,布林肯此行能否取得進展甚至突破。

「布林肯此行主要目的仍是向哈馬斯與以色列施壓,敦促雙方接受新的停火方案,但是恐怕很難取得突破。」牛新春說。

牛新春表示,拜登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對停火態度有所轉變並對以色列頻頻施壓,但是整體上仍力挺以色列,其軍事援助也未中斷。雙方在根本利益、戰爭目標上仍保持一致,分歧主要體現在細節問題上。這也是以色列不在乎國際社會停火壓力的關鍵原因。

美國輿論也指出,拜登為了提振選情急於推出加沙停火計劃並試圖讓各方接受,但事實證明收效甚微。美國對以色列的持續支持與實現加沙停火以及促進人道主義救援之間明顯存在「不協調」。

在牛新春看來,美國自相矛盾的政策不僅會讓布林肯第八次中東行難有成效,未來還會影響新的停火協議談判,成為妨礙落實安理會決議的又一個干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