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所圖甚大,美國最大的戰略失誤,是小瞧了中法靠攏的能量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最近中國國家元首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中法發表的聯合聲明更是震動了世界,更讓美國緊張。

那為何中法走近,美國就慌神呢?

這就要問,當今世界,最缺的是什麼?---和平!

可是美國需要戰爭。

美國需要戰爭削弱俄羅斯,需要戰爭在中東火中取栗,需要戰爭製造地區緊張局勢,從而售賣軍火。

所以和平不是乞求就能換來的,樹欲靜而風不止。

巴以衝突為何爆發?

美國為了插足中東事務,控制石油和亞歐非交叉口,支持以色列不斷蠶食巴勒斯坦的領土,在加沙地區修建隔離牆,把加沙打造成了露天集中營。

並且以色列還在外交上邊緣化巴以問題,與沙特等國建交。

假如巴勒斯坦人再不奮起反抗,巴勒斯坦將逐漸被以色列吞併,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俄烏衝突為何爆發?

美國利用北約,綁架整個歐洲,地緣戰略圍堵和壓迫俄羅斯,甚至打算吸納烏克蘭,把槍架在俄羅斯的腦門上。如果俄羅斯再默不作聲,那麼俄羅斯將會被北約徹底包圍。

這就是當前世界和平的挑戰,美國妄圖將所有妨礙它霸權主義的威脅都清除。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中法此次的高層會晤才令美國慌神。

此次中法聯合聲明的一大特點就是牢牢地佔據道德的制高點。

在關於巴以衝突問題上,中法兩國強調:「當務之急是立即實現可持續停火,確保在加沙地帶提供大規模人道主義援助、保護平民」。

中法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那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美國和以色列,它兩國自然是淪為了道德的最低點。

最新的消息,以色列國防部已經高調宣布以軍已經控制了拉法口岸的巴勒斯坦一側。

一方是為了世界和平,一方是不斷進行戰爭,這就是鮮明的對比,這就是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比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長此以往,還有國家會追隨美國嗎?這便是美國慌神的第一個原因。

美國慌神的第二個原因是,法國與中國可能的聯手,將促進法國和歐盟的獨立。

許多人都會問,法國不是北約成員國嗎?不一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嗎?

這實際上是法國的無奈。

法國一直希望將歐盟捏成團,成為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這樣便可以在外交和經濟上獲取最大的利益。

但無奈自冷戰以來,美國便利用北約這個軍事組織綁架整個歐洲,對抗俄羅斯。法國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在各種政治和利益的裹挾下,只能隨波逐流。

但法國從沒有放棄獨立自主,在國防領域,法國是歐洲唯一獨立於美國體系之外的國家,有自己完整的軍工體系。從航母到飛機,從坦克到衛星發射。包括戰略核武器在內,法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不依賴美國。

只有這樣,才有資本能夠在未來某天徹底擺脫美國的主導。

前一段時間,法國發聲稱不排除派兵參與俄烏衝突。其底層邏輯就是從美國手中奪回俄烏衝突的主導權。

因為俄烏衝突本質上是美國的代理人戰爭,美國希望通過俄烏衝突,消耗削弱俄羅斯。如果能「摟草打兔子」,挑起俄羅斯與歐洲的全面戰爭,那樣更是意外收穫。

不要以為歐盟與美國關係有多好,歐盟在經濟上是美國的強力競爭對手,在政治上是肯能發展成為對抗美國的一極。在美國人眼裡,歐盟與俄羅斯本質上沒有多少區別。

一味的在俄烏衝突中讓美國做主導,戰爭只會越打越大。法國只有高調下場參戰,才有可能從美國手中奪回主歐洲的導權,而虎頭蛇尾以從烏克蘭撤軍為籌碼,才有與俄羅斯和平談判的話語權。

此次中國國家元首訪問法國,法方高規格接待。中法的走近,意味着中國不會在軍事上直接支持俄羅斯,這就不會致使俄烏衝突失衡。

而中國與俄羅斯親密的關係,也可以作為俄法之間的調解者的作用。有了中國的斡旋,以及與中國的經貿政治合作,那麼法國就有底氣擺脫美國,領導歐洲與俄羅斯商討解決俄烏問題。

未來還有可能出現俄羅斯與歐盟更加緊密的協作,最終中、俄、歐演變為世界的三極,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中堅力量,這符合三國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

而這恰恰擊中了美國最致命的軟肋,美國最怕的就是未來有競爭對手挑戰美國的霸權。而中法的走近和未來可能的合作,則直接打造了美國三個可能的戰略競爭對手,也會打破美國利用北約在歐洲多年的布局。到時候在多極化格局的制衡下,美元霸權、巴以衝突都將大變摸樣,世界會迎來百年大變局。

這是美國慌神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這也是中國送給法國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