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建廠失利,四年燒光600億美金,量產仍然是遙遙無期!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這種進度讓張忠謀很是擔憂,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否看到開工呢?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當年特斯拉來中國建廠,上海的超級工廠成功達成了「當年規劃、當年開工、當年生產」的目標,讓馬斯克深度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中國速度」。

中國速度是鐵定趕不上了,可台積電自己在日本熊本新設的工廠,比美國開工還晚一年,也已經順利開始投產了,今年四季度就要量產了,不禁讓人困惑,美國工廠這麼慢,到底是遇到了啥問題呢?

問題多的讓人焦頭爛額,首先就是搞不定美國人,2020開始,台積電在美國瘋狂招工,為了讓美國工人能夠儘快適應台積電的管理要求,台積電做了兩件事,第一,把台灣地區的300多位業務骨幹拖家帶口的帶到了美國,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施展拳腳,同化當地員工,第二,對美國員工進行系統性的培訓,甚至不惜花重金把他們送到台灣總部進行學習。

都這麼深度交流了,按理來說,兩地員工應該融合的很不錯才對啊,可事實恰恰相反。一位剛從台積電離職的美國人,在網上瘋狂吐槽,甚至把台積電列為全球最差的僱主,還勸其他美國人千萬別入坑。可另一方面呢,台灣人同樣看不慣自由散漫的美國人,兩種文化一碰撞,不光擦出了火花,連雷都擦出來了。美國工人不認同台積電的管理制度,具體來說有三方面。

首先,是加班制度。996在台灣可能是福報,可在美國人眼裡,那絕對是毒藥。講究「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美國人,很難理解台積電的工作強度。在台積電內部,六點準時下班的,都是不求發展的落後員工,可恰恰這個時間,正是美國人準備開啟豐富夜生活的時候,哪還有心思上班。

這樣的加班文化讓美國人非常頭疼,可對於台積電來說,這是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獨門秘籍。

很多台積電的老員工都記得一件事,十年前,台積電定下趕超英特爾的目標,在內部搞了一個夜鷹計劃,一聽名字就很雞血。按照這個計劃,台積電內部挑選了400個精銳部隊,24小時三班倒,爆肝也在所不惜。這麼拚命的成效是很顯著的,到了2016年底,台積電實現了10納米製程的量產,又過了兩年,7納米製程也研發成功了。

就像台灣工程師常說的那樣:「一切都源於努力。沒有這種文化,台積電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一。」

可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美國人面前,壓根就不值一提,每天實際工作時間要在10個小時以上,美國人實在很難理解。

第二件事,就是台積電的ppt文化。

有美國員工吐槽,自己來了台積電這麼久,學到最大的技能竟然是做 PPT和寫周報。每次開會,都要提交各種PPT,還有日報、周報、月報,半年報,不提交吧,領導就說你工作沒做到位。

ppt文化在內卷嚴重、上下級森嚴的東亞地區是一件平常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職場,哪個打工人不會做個ppt、寫個周報啥的,可到了美國人這裡,這種管理方式卻是妥妥的「形式主義」,美國人的思路是,有話你就說,有問題你就問,本來解決問題一小時,做個ppt還要兩小時,這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第三,美國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公司要過度干預員工的個人生活。

一位美國工程師吐槽,自己只想簡單請幾天假,台灣領導非得問你幹什麼去?還有女員工,入職就被問打不打算生娃,這讓職場邊界感十足的美國人感到非常不舒服,這些美國人,本來只想簡單來上個班,結果別人卻想和你做朋友,不僅想知道你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習慣,還想知道你的性取向和家庭關係,簡直比你媽還關心你。

反過來,台積電領導同樣對美國工人意見很大,這些人偷懶成性,還沒有規則意識,下班就跑,拿的工資比台灣工人還多,想想都來氣。

當躺平的美國人遇到了內卷的東亞文化,產生了一連串化學反應由此可見,亞洲企業到美國建廠壓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年曹德旺就吃過大虧,福耀玻璃為了擴大市佔率也曾到美國建廠,結果發現,這裡的工人不像中國那樣的配合、樂於奉獻。前車之鑒放在那裡,可惜啊,台積電沒有學會。

接下去,水土不服的台積電該怎麼辦呢?我看只有兩條路,要麼提高薪資待遇,砸錢換忠誠,反正650億美金都花了,也不在乎多花一點錢,要麼向美國文化低頭,變成一家徹頭徹尾的美國企業,怎麼看,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