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我們政策很多,但需要制度來確保

一段時間以來,民營企業所面臨的普遍困境,正持續受到經濟學家們的關注與熱議。

18日下午,在觀察者網舉辦的2024年第一季度「圓桌縱橫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民營資本時指出,我們(針對民營資本)有很多具體政策,但是要在制度上予以確保,以穩定各方預期。

如何處理好政策和體制的關係,是中國經濟需要正面應對的一大難題。

當天,遲福林在圓桌討論環節直言不諱地提出,儘管我國政府的「工具箱」里推出了許多「工具」,「但是體制問題沒有做出大調整」。他提到,民營資本近兩年信心不足,主要表現為民間投資出現了明顯下降。

與會專家們指出,面臨複雜的內外形勢,中國宏觀經濟既有光明的前景,也有需認真對待的若干問題。

除了上述「政策和體制」之間的關係,遲福林還介紹了中國經濟的「短期和中長期」、「政府與社會」、「國際和國內」等幾組關係。

「從短期看,大家的看法恐怕會很不一樣,因此要看中長期的趨勢。」遲福林認為,服務性消費將成為我國的主導性消費,但是我國在政策上的調整力度不大,相關領域的投資結構也偏滯後。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矛盾突出的問題亟待緩解,比如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和教育資源失衡等。遲福林提議,在政府的主導下,可以讓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政府滿足不了,就用社會的力量來做,滿足社會需求,讓大家有安全感。」

至於國際和國內的關係,遲福林則重點強調了中國市場對歐美國家的意義。「如果14億人口的消費大市場中超過50%是服務性消費,對歐美國家來說是巨大利好。」

他還提到,「現在有個問題是,很多規則我們都沒有利用起來。」據介紹,日韓企業之間出口時rcep規則利用率能達到50%-60%,而中國企業出口的rcep規則利用率只有4.2%,東盟不到1%。

「政府怎麼才能讓大家多賺點錢呢?規則要利用起來,現在規則利用率不充分。」遲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