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忙於接受關於美日首腦會談等各種變量的媒體採訪

【隨着本月10日韓國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投開票揭曉大勢,執政的國民力量失利,在野黨大幅躍升,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首相岸田與拜登舉行會談,美日菲舉行三邊首腦會談,美日遏華的雙多邊機制和圈層不斷增多和夯實,中美博弈、東北亞和印太地緣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筆者也忙不迭地接受關於這些變化的各種媒體的採訪。】4月8~13日,隨着這期間韓國第22屆國政選舉塵埃落定,尹錫悅政府及執政黨必須咀嚼連續五年的「朝小野大」政治格局,內外政策面臨重大調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利用2015年安倍內閣以來時隔9年的國賓待遇訪美,通過拜登·岸田高調首腦會談,聯合記者會發佈涵蓋70餘項合作的聯合聲明,拜登夫婦接待岸田夫婦的晚餐會、在國會參眾兩院聯合大會上用英語演講,事不宜遲地舉行美日菲三邊會談,承諾與美國一起更多援助菲律賓等舉動,不斷推進日美戰略關係、軍事同盟機制、地緣安保合作、經濟安全合作、網絡安全合作、科技未來合作等。

圍繞韓國國政選舉、日美首腦會談、日美菲首腦會談,日美及日美菲的上述動向的雙邊內容、多邊變化、域內影響、域外衝擊,對華遏制動向及外溢走勢,產生的負面影響及如何應對,筆者近來先後接受了《環球時報》直播、《環球時報》中英文版、《中國日報》、《南方周末》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的十餘次採訪。其實面對當今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變化,地緣博弈內涵不斷加深,區域聯動外延日益放大,人文領域民眾好感度下降等變數、變化和變量,作為一名研究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學者,地方省級智庫專家,筆者認為塑造三大特點決定了作為一名應用型專家學者的服務及互動能力——一是具有與時俱進的服務國家戰略博弈的洞察情懷;二是具有立足知識儲備的犀利鮮明的學術和智庫觀點;三是具有與媒體互動共贏意識及推介宣傳自身觀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