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這件「有意義的事」 總書記連續十餘年身體力行

  4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白河畔京冀首個跨界共建的森林公園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正是植樹好時節,總書記號召大家都行動起來,積极參与植樹造林,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春天都要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揮鍬培土、圍堰澆水、扶苗植綠……嫻熟的動作間,自然流露出總書記多年未曾改變的綠色情懷。一株株蘊含希望的樹苗被移植到新的田野上,每一鏟土都在為美麗中國新畫卷打下底色,每一滴水都在澆灌着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希望。

  總書記不止一次用「很有意義」來評價植樹造林活動。

  他曾親切囑咐一起植樹的少先隊員:「10年後,20年後,你們可以回到這個地方來看看你們親手栽下的樹苗長得怎麼樣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十年樹木 綠染華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6.8億畝。全國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連續多年保持「雙增長」,人工林面積13.14億畝,位居世界第一。

  放眼全球,近20年來增綠的四分之一都是由中國貢獻。我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

  2024年2月28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和志願者進行義務植樹。

  2023年4月4日,總書記在植樹時談起「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的偉大成績,由衷感慨:「地球綠化,改善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

  今年,總書記在植樹現場要求綠化祖國要人人盡責,「要一茬接着一茬種,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並提出「擴綠、興綠、護綠並舉」的科學方法。

  今年是新中國設立植樹節45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祖國大地播種綠色,接力奮鬥,以啟山林。億萬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公民義務,踐行綠色承諾,終讓千山盪綠、萬水漾波,美麗中國,綠滿山河。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孫後代。」總書記這樣闡述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稱其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

百年樹人 「種」下祖國未來的希望

  2024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植樹現場就是最好的課堂。每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總書記既教孩子們種樹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也鼓勵孩子們親自動手、親身體驗、自我感悟,把綠色的種子種進心裏。

  「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保護環境、愛綠護綠的意識,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實踐者,積極培育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播種綠色,美化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

  「孩子教育,跟植樹一樣,一開始就要豎正,否則就會長歪。」

  「等你們也成了父母輩了,也要讓你們的子女子孫繼續植樹,一代一代做下去,美麗中國就是這麼建設出來的。」

  「養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意識,勤奮學習、鍛煉身體、茁壯成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成為國家棟樑。」

  …………

  總書記用一堂堂生動形象的生態文明勞動課,呵護「祖國小樹苗」們茁壯成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夯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基石,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綠色發展關係我國發展全局,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年1月,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新質生產力向「綠」而行的科學內涵。

  「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經濟社會價值」「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草木植成,國之富也。

  今天,我們種下無垠綠色,就是為未來孕育無限發展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