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止,以色列的媒體也沒有閑着。
《耶路撒冷消息》在今日發佈了一篇報告,內容說的是,未來十年,有6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將會領先全球。
誰都能做預判,為何以色列的這則消息會有如此之轟動?它所看好的六個國家,又分別是誰?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響噹噹的預判名氣
安倍晉三的死亡,是被「預判」的?
這話一說,肯定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但猶太裔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在幾百年之前,就「預判到」了在2022年的時候,將會有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突然死亡。
無獨有偶,他所預判的「世界滅絕」跡象,是饑荒、地震、各種流行疾病,對標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這位預言家之詞就更傳乎奇神。
現在的以色列多為猶太人,正是因為這樣,它之報告才會引發如此之轟動,那麼以色列所覺未來十年,科技將會領先全球的六個國家分別是誰?
這份結果,還是很出乎人意料的。
排在第六位的,是實力不容小覷的瑞典,德國心中「10個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中」,瑞典也是排在這個位置。
一個北歐小國,人口甚至不到千萬,這樣的瑞典,為何能夠成為製造業長盛不衰的製造強國?
只能說,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瑞典很是聰明,它很會揚長避短,人口不佔優勢,卻將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研發與創新是瑞典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從2008年開始,它就開始在建造「製造業戰略研發中心」上發力,可持續的相關進展,直接讓瑞典成為了擁有長期世界競爭力的國家。
有發展的沃土,自然要培養對等的人才,瑞典重視教育,擁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數,在1993年就佔據了整個勞動力人數的20%。
發展有,浪費卻是很多國家發展的通病,瑞典的資源循環做的很好,一舉不僅打響了環保商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此方面的科技能力還推着瑞典走上了汽車、能源、電子等產業的翹楚位置。
第四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按人均計算,瑞典和韓國在未來熱門科技發明的專利申請數量是並列第二的。
愛立信是歐洲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也是世界上專利申請的數量第八大公司,而這家公司的所屬者,是瑞典。
排在第五位的,是與瑞典並列專利申請第二的韓國。
2019年4月的韓國發佈了《2018年度世界各國主要國家國防科學技術水平調查報告》,冗長的是報告名字,大言不慚的,是來自韓國的自信,它說韓國的軍事科技水平是八折的美國。
當今世界最大的核武庫,在美國,韓國在這方面的數據是0,海陸潛方面,韓國跟美國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點,折扣打的是有些大,但韓國的科技實力,卻也還是不錯的。
全球半導體市場,韓國份額佔到了21%,全球顯示器市場,韓國佔到了40%,全球船舶市場,韓國佔到了35%。
2023年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韓國居於第5位,除卻半導體,它研發出來的超級鋼,可以廣泛應用到軍事、航空母艦、驅逐艦等領域,一面落地,八方開花,有這一樣,全球科技領域就會有韓國的一席之地。
出乎意料的前三名
落榜前三名的第四位,是德國。
2023年9月的時候,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更新了2023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印度只有4個科技集群入榜,而德國,比印度人口差了太多,上榜的卻有9個,佔據了總體的9%。
德國在歐洲,從來不是無名小卒,人口只佔全球總人口的1.1%,卻是歐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讓之聞名於世的,是卓越的汽車工業。
這裡一向被視作汽車的誕生地,也是在世界上最先發現核能的國家,卻沒有為自己所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便宜」了美國。
二戰時期的美國曾有一項著名的軍事計劃,名叫「曼哈頓工程」,核心小組成員有三個,其中之一就是愛因斯坦,而這愛因斯坦,就是從德國逃到美國去的。
新能源領域,德國也是勇往直前,它幾乎是單槍匹馬的完成了新能源領域的一系列創新,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完善了一個領域的從無到有。
列車先進性也是德國的長處之一,研究出的環保型列車,可以減輕對能源的消耗,成了很多國家追逐的方向。
保住「銅牌」之位的,是日本,而非俄羅斯。
諾貝爾獎是傑出的證明,之前不說,僅是進入20世紀之後,日本就已經有19位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還是物理和化學方面的人數佔據大頭。
日本化學家吉野彰發現了鈷氧化物陰極,現在全世界便捷電子設備還在使用,2014年日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個科學家,成功讓明亮切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的大村智發現阿維菌素,作為人類第一種寄生蟲的抗生素,消滅了非洲盤尾絲蟲病,拯救了近2億非洲人的生命。
美國覺得制衡住半導體材料,就可以遏制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而這半導體材料中,硅是最主要的代表,這一物件的頂級供應商,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0%,它是日本的信越集團。
製作半導體所用的另外十幾種優質原材料,也幾乎被日本給壟斷了。
半導體加工領域,日本也是當仁不讓,能夠坐上第三把交椅,是很多人的出乎意料,但仔細思考,卻也有着幾分合理,俄羅斯算是被排除在外,這中美兩國的交鋒中,冠軍的寶座又會花落誰家?
中美的差距在哪
以色列覺得,實力更勝一籌的,是美國。
這個問題,是矛盾的,以色列的看法,與美國是不同的。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2021年的12月刊登了一則報道,說的是,儘管美國政府不甘被超越,但在5G通訊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已經開始領先美國。
2020年,中國生產了全球50%的電腦和手機,美國只有6%,中國的光伏面板產量,更是美國的70倍,遙遙領先的5G基站,中國是美國的5倍,網絡速度,中國亦是遙遙領先。
美國在2021年春季發佈的一份人工智能報告,也是說到2030年的時候,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但以色列評判的,是美國在半導體行業依然佔據着主導地位,且佔據主導地位的,不只有這一處。
航空、醫學、納米技術,美國都處在全球領先地位,經濟也是穩坐第一寶座。
支撐經濟遙遙領先的,是美國的科技實力,谷歌、蘋果、亞馬遜,個個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應用基礎方面,美國新開發的一種幾何深度學習模型,直接將速度提高至1200倍,潛在新葯分子的研究速度顯著提升,新葯研發的試錯成本,也隨之降低不少。
美國或許現在依舊是「全球領導者」,但中國的科技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2019年的研發人員總量,中國霸榜第一,過往十年,中國所達到的成就,也是震驚世界。
祝融探火,嫦娥奔月,天和遨遊星辰,高性能裝備、智能機械人等技術的有力升級,人工智能、移動支付、遠程醫療,更是貼切的改變着居民的生活方式。
2012年,我國製造業是16.98萬億元,2021年,這個數字來到了31.40萬億。
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邁進世界先進行列,北斗導航衛星也在全球組網,復興號高速列車也投入運行,海洋石油的勘探也因「深海一號」的研製成功進入1500米超深水時代。
澳大利亞智庫在2023年的時候發佈了一份報告,它之肯定的是中國,說中國在國防、太空、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44個領域,已經有37個處在了世界領先地位,明顯在朝着超越西方的方向急速發展。
就連高影響力的研究論文,中國的數量也是美國的九倍之多。
一張張中國名片被亮到世界人的面前,雖然比之美國,在某些方面依舊有着差距,但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大趕超、大進步」的時代,未來的第一究竟花落誰家是一件未可知的事情。
中美俄實力「三足鼎立」,鐵資源世界第一,煤炭儲量世界第二,天時、地利都佔了,俄羅斯的科技為何始終發展不起來?
歸根結底,問題就是出在了「人和」之上,科研成果有,擅長紙上談兵的俄羅斯卻不擅長如何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所以才會被排除以色列的名單之外。
說回以色列的預估,科技之發展定會造福於全球,它之卓越的出心,是為了民眾能有更好的生活,戰火紛飛,一邊研究,一邊消耗,折騰的,只會是普通人而已。
別讓「造福人類」的科技發展成為了砍向世界同胞的屠刀,科技需要進步,正能量的你爭我搶也可取,但戰爭,必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