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還有多少人要登上美國這份遇難者名單?

55年前,美國非裔人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被暗殺,震驚世界。

55年後,同一個城市。29歲非裔男子泰爾·尼科爾斯遭5名警察毆打致死,引發全美憤怒。

當地時間27日晚至28日,美國數十個城市爆發抗議示威活動。人們高呼「沒有正義就沒有安寧」「我們厭倦了被謀殺,厭倦了被毆打,厭倦了被追趕」「美國警察完全無視人們的生命,他們是在濫用權力對付公民」……美國媒體擔心,2020年「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騷亂將再次爆發。

白宮十分緊張。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呼籲大家冷靜,白宮官員與全美16個城市市長舉行緊急電話會議,提醒各州和地方官員為潛在的抗議活動做好準備。

兩年多前,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執法死亡引發席捲全美的「黑命貴」抗議活動。此後美國警察系統聲稱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但類似的悲劇仍一再上演:2020年8月,威斯康星州警察魯斯滕·謝斯基向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雷克背後連開七槍致其癱瘓。2022年4月,美國密歇根州大急流城非裔男子帕特里克·利奧雅在一次交通檢查中和警方發生衝突遭槍殺。2023年1月,非裔教師基南·安德森被洛杉磯警方電擊致死……

從根本上說,非裔民眾屢遭美國警察的「特殊對待」源於美式民主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美國「警察暴力地圖」網站數據顯示,美國警察2022年打死1186人,其中非洲裔佔26%,而非洲裔在美國總人口中僅佔13%。2013年至2022年的數據顯示,非裔遭受暴力執法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9倍。

美國「警察暴力地圖」網站頁面截圖

2022年11月,非營利組織「美國人民之路」發表一篇題為《了解美國警務史和警察對黑人社區的暴力》文章,揭示了更深層的原因:從當初的奴隸巡邏隊到白人至上主義恐怖組織,再到民權運動時代出現的「白人恐懼」,這些強大的影響造就了美國警察暴力文化,並持續影響着今天的警察行為。這也是為何很多分析認為,要改革一個根植於種族主義的機構是不可能的。種族主義早已深深刻在了美國警察系統的基因里。

與此同時,美國黨爭極化導致美國警務系統改革難上加難。2021年3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喬治·弗洛伊德警務公正法案》,拜登曾在當年5月弗洛伊德被害一周年之際高調錶示確保國會通過該法案。但結果兩黨談判破裂,沒有達成共識。2022年5月,拜登政府退而求其次簽署了一項整改警察執法行為的行政令,力度大打折扣,沒起到什麼作用。

此外,美國的槍支文化與警察暴力執法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惡性循環。據總部位於瑞士輕武器調查機構估計,美國私人擁有的槍支數量約為3.93億支。「槍比人多」的現實客觀上增加了美國警察執法的危險性,也增大了他們暴力執法的傾向性。而這種惡性循環使得「美國病」不斷加重。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一次講話中承認,馬丁·路德·金關於平等和正義的夢想尚未實現,並再次呼籲為美國的「靈魂」而戰。可美國的「靈魂」在哪裡呢?難道是在尼科爾斯痛苦的哭喊聲中嗎?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