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熱烈期待着

席來旺

二十大即將於明天勝利召開,我們激動我們期盼,並結合各自工作與專業感慨萬千。


中國共產黨始終做到科學判斷時代主題和世界大勢,一直致力於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貢獻,成為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旺盛生命力與高昂戰鬥力的法寶之一。

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最大的政治優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關於外交工作的內容,明確了中國對世界形勢的判斷和看法,確立一定時期內黨對外交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布局和基本原則,歷屆黨代會報告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三個不同階段。

一是改革開放前,堅持反霸維護世界和平。

黨的八大政治報告提出,要努力爭取世界持久和平,首次提出國家之間處理相互關係應遵循的「五項原則」,表明中國要「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事業而努力」。九大報告重申了「五項原則」,強調要「爭取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不論大國、小國,大黨、小黨,都必須把相互關係建立在平等、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上」。十大報告首次稱「五項原則」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把其作為處理雙邊關係的理論基礎。從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出現在後來歷次黨代會政治報告中。十一大報告沒有專列對外政策部分,但強調「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和發展關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式成為中國對外關係的基礎。

從黨的八大到十一大這一階段,我黨高舉革命外交路線下的反霸旗幟,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三個世界」理念,維護國家主權和捍衛第三世界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事業。

二是改革開放年代,追求和平、穩定、繁榮。

十二大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在政治報告中予以確立,並提出「為了保衛國際和平和發展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十三大報告沒有專列「對外政策」,但提到「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實行「維護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從此,「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出現在後來的歷次黨代會政治報告中。十四大首次提到「多極化」,明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努力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十五大肯定了多極化的作用,提出要解決全球性問題。十四大和十五大都提到建立國際新秩序,因為它「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反映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直到今天,維護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仍是中國共產黨人處理錯綜複雜國際問題時的重要標杆。十六大首次提到「經濟全球化」,明確「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承諾「中國將矢志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十六大和十七大都重申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認為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三是新發展階段,推進開放包容、合作共贏。

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一些西方國家出現了逆全球化思潮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明確表示繼續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十八大報告專門列出題為「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章節來闡述中國外交,首次詳述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表明中國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的態度。首次提到要「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九大提出,「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首次提出中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及「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理念。

這十年,黨通過領導中國改革開放,經歷中國走向世界與世界走向中國的階段,開始進入既深刻改變自己又深刻影響世界的新階段,從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對我們實現強國戰略面臨的國際環境作出最新科學判斷與論述。未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盡責的新使命,包括勇於引領全球治理創新、弘揚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和平觀發展觀、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期待着明天大會勝利召開,並將及時、準確、全面領會、闡釋二十大對國際形勢的最新科學判斷與論述,以更好地把握新的國際戰略環境與戰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