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2022年10月12日「大城善治護航美好生活」系列特刊之一
連續三屆獲得「長安杯」
連續五次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
先後五次在中央政法委創新工作交流會上推介交流經驗
武漢市連續三屆獲得全國平安建設領域最高獎「長安杯」
近三年來,武漢市牢記囑託,努力答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武漢的「時代考題」,成功申報第一期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始終堅持把試點創建作為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戰略牽引。通過近三年的試點創建,全市政治社會大局更加穩定,基層基礎更加紮實,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實施聯創共治
構建市域治理「新體系」
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武漢市加強謀劃推進,形成黨委領導、多方聯創、共建共治的工作體系。
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下,專門成立市域社會治理專項工作組,完善10餘項議事規則和運行機制。全市113個市直部門、15個區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領導體制。173個街道(鄉鎮)全部配齊街道(鄉鎮) 政法委員,明確政法委員直接負責試點創建,確保有人抓、有人管、有支撐。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編製《武漢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將組織體系、基礎建設、保障機制納入總體規劃。配套出台綜治中心建設、網格化管理等110餘項制度規範,確保試點工作有規可循。
對標中央政法委印發的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指引,將66項177條任務逐一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納入全面依法治國和平安建設專項考評。開展試點創建「創新攻堅年」「百日衝刺」行動,目前,177條任務已全部完成。
防範化解風險
健全維護平安穩定「新機制」
武漢市洪山警方在商圈開展反詐宣傳,提高老年人防詐意識。
「幸好民警及時勸阻,卡里近200萬元養老錢保住了!」近日,正準備去銀行給騙子轉賬的宋女士,被民警潘傑上門攔截勸阻,保住了養老錢。
近年來,市委政法委聚焦群眾反映突出的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等問題,組織統籌多家單位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形成打擊整治合力。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武漢市對存案深挖徹查、對新案加快攻堅,截至今年9月底,共偵破案件692起,打掉犯罪團伙14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96人,逮捕270人,追贓挽損19億餘元。
江岸區百步亭社區首席調解員陳立昌為居民調解矛盾糾紛
為將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武漢市大力推進多元解紛工作,邀請鄉賢、退休法官等參與人民調解,打造「一街一品」品牌調解室130個,推動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對接聯動,構建多部門、多行業協調聯動的多元化解糾紛體系,湧現出亢鈴、陳立昌、葛天才等一批全國、全省模範調解典型。
創新治理舉措
解決人民群眾「新期盼」
漢陽區龍湖東岸社區,社區群乾和下沉黨員在小區內巡邏。
武漢市不斷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把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了實打實的參與者,打造出「平安合伙人」「江漢管家」「天天敲門組」等自治品牌,湧現出青山青和居、東湖新城、光谷智苑、江岸百步亭、漢陽江欣苑等一批全國社區治理典型,武漢「紅色物業」工作在中央政法委創新交流會上交流經驗。
注重群眾舒心生活的同時,武漢市還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市委政法委制定政法機關安商惠企的23條意見,讓在漢企業安心發展。
光谷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服務(資料圖)
今年3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以及公證處、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作為常設成員單位入駐。企業有涉法訴求,無需四處跑腿,可在此獲得「一站式」服務。
在市委政法委的統籌下,武漢市政法機關加強協調配合,努力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辦案效率;加大追贓挽損力度,合力破解「執行難」問題;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司法政策,嚴格執行涉企行政處罰「三張清單」制度,營造寬嚴相濟的政策環境,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
推動「多中心合一」
建設多元解紛「新平台」
青山區綜治中心(矛調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待前來辦事的群眾。
「我們真是好運氣,能遇到這麼耐心的法官,幫我們化解了這起多年糾紛,終於可以把心放下來了!」這起糾紛是當事人直接申請江岸區矛調中心調處的首例相鄰關係糾紛,未進入法院訴前、訴訟程序,現已調解成功。
2020年以來,武漢市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範化建設實體化運行,全覆蓋建成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 四級綜治中心3503個,按照「多中心合一、 一中心多用」模式,綜治中心與矛盾調處中心、網格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打造,採取「常駐+席位」方式,選派信訪、法官、律師等力量入駐辦公,形成「調解優先、訴訟斷後」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讓群眾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只跑一地、只進一門」。
堅持科技賦能
打造市域治理「新引擎」
「劉五橋政法先鋒隊」帶領山城村7名黨員走進武漢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資料圖)
武漢市運用科技手段為市域社會治理引入新範式、創造新工具、構建新模式,推動形成「數據匯合、部門融合、上下貫通、精準高效」的工作格局。推進「雪亮工程」、政法協同辦案、「微鄰里」等6個智能化重點項目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海悅社區大門處,居民打開「湖北健康碼」對準閘機口「數字衛兵」終端,隨即核驗通過。
武漢市以科技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在「四站一場」、64個交通卡口等外防輸入重點部位部署「數字衛兵」終端,該終端兼備健康碼核驗和行程卡採集、中高風險區預警功能,第一時間發現情況異常人員,切實提升卡口技防效能,高效保障重點部位。
依託大數據平台,武漢市發揮「武漢微鄰里」系統直達基層網格的獨有優勢,助力做好外地來漢人員「落地檢」。
運用信息化手段,下沉服務也更精準。今年6月,結合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部署要求,市委政法委創新開展「政法先鋒進村灣」活動,全市政法系統100支政法先鋒隊、1298名先鋒隊員深入到100個基礎相對薄弱的村灣,參與平安建設、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等工作。
「武漢微鄰里」每天將涉及100個村灣的問題實時推送給先鋒隊長。另一方面,先鋒隊在進村灣中發現的問題也能及時上報,彙集研判後將產生新的指令信息,讓下沉工作更有針對性。
截至今年9月,通過開展「政法先鋒進村灣」活動,先後化解矛盾糾紛376件,解決小事實事628件,政法先鋒下沉的100個村灣社會治安警情下降34.8%,矛盾糾紛下降37.3%,村灣治理效能得到明顯提升。
END
來源:中共武漢市委政法委員會
編輯:張媛
往期熱文
歡迎投稿:whzf5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