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被安葬在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的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與她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父親喬治六世和丈夫菲利普親王一起長眠。而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上除了刻着喬治六世(1895-1952)、伊麗莎白(1900-2002)、伊麗莎白二世(1926-2022)和菲利普(1921-2021)的字樣,中間還有一個十分搶眼的嘉德勳章,這也是對這四位王室成員的最高敬意。
9月29日上午10點,溫莎城堡和聖喬治教堂在女王去世後首次向公眾重新開放,而遊客們為了一睹女王墓碑的風采,紛紛在溫莎城堡外面排起了長隊。據英媒《LADBible》報道,在女王的安息之地開放首日,成百上千的遊客一大早就趕到溫莎城堡,耐心地等待着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格蕾絲·高加格(Grace Gogharg)和65歲的安妮·戴利(Anne Daley)是第一批參觀女王長眠之處的遊客,她們從早上七點半就開始排隊,所以排在了最前面。
來自卡迪夫的戴利女士和來自加納的高加格女士都住在倫敦,當她們看到女王的墓碑時激動不已。
戴利女士在接受採訪時感慨道,「城堡里空無一人,感覺陰森森的。沒有人住在裏面,你失去了王后,失去了公爵,失去了柯基犬。這就像你賣掉了房子一樣,所有的歷史都消失了。」
戴利女士還透露,她的在愛爾蘭衛隊服役的父親曾參加過女王的加冕儀式,所以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對王室很感興趣。
高加格女士則表示自己來自英聯邦,她在來英國之前就認識女王,並補充道:「作為英聯邦的首腦,她做得很好。她是個好女人,好母親。每個人都很喜歡她。」
2021年7月,這兩位女士在肯辛頓宮外的威爾士王妃戴安娜雕像揭幕儀式上認識並成為了朋友,兩人也是第一批進入威斯敏斯特大廳瞻仰女王靈柩的人。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43歲男子達倫·馬丁(Darren Martin)則是第二批進入溫莎城堡的人。為了送女王一程,馬丁先生兩周前專程來到英國,他一路開車去了巴爾莫勒爾,荷里路德宮和桑德林漢姆宮,然後在蘇塞克斯和康沃爾度過了一小段假期。
馬丁先生告訴《地鐵報》,「幸好我及時趕到,還在葬禮前露營。今天則是我回家前最後一次與女王告別。」
事實上早在2013年,馬丁先生就曾帶着他的兩位85歲的祖父母來到英國,當時他們參觀了許多皇家遺址。
這位男子解釋道,「我非常欽佩女王所做的一切,以及她所代表的一切。我的祖父母也都很喜歡(英國)王室。」
馬丁先生還表示,這次帶着足夠的勇氣親自來到英國,感受非常深刻和強烈,這種感受與只是坐在家裡收看電視完全不一樣。
話說回來,溫莎城堡裏面除了聖喬治教堂以外,還有國家公寓、衛兵換崗儀式和瑪麗女王玩偶之家也很值得遊覽。然而,它的收費卻讓許多人望而止步,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不小的爭議。
據悉,聖喬治教堂除了周日只對禮拜者開放外,其他任何一天均對遊客開放,而周六的成人門票為28.50英鎊(約合225元人民幣),其餘日子均為26.50英鎊(約合209元人民幣)。
但有些人對參觀女王的安息之地要花這麼多錢感到非常憤怒,他們抨擊稱這是在「佔人便宜」。
也有人表示儘管他很喜歡和尊重女王,但門票的價格實在不合理;還有人指責王室在「坑人」。
圖源:LADBible,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