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要對俄羅斯石油限價,但被馬克龍「攪黃了」


文/行走斯圖卡

這次「七國集團」峰會上,中國是主要議題之一,但是俄羅斯的議題也同樣重要;這次拜登帶着一個自認為「精妙絕倫」的計劃來到歐洲,準備給俄羅斯發起致命打擊,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法國給了他一記背刺。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法國總統馬克龍否決了拜登提出「對俄羅斯石油限價」的體系,隨後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不止是俄羅斯石油,全球石油都限價,包括美國的」。

據報道,馬克龍的這個提議「讓人暈頭轉向」,拜登被這個提議打懵了,一時間「不知所措」。在拜登看來,「對俄羅斯石油限價」可謂是「一石三鳥」的絕妙操作:一來通過削減利潤空間來打擊俄羅斯石油出口,從而重創俄羅斯經濟、提高俄羅斯的戰爭成本;二來美國可以繼續高價出口石油,讓自己的石油出口商賺得盆滿缽盤;三來可以進一步控制歐盟,通過這樣的聯合行動證明美國依舊擁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實力地位」,可以繼續哄騙自己的選民。

但是馬克龍見面就是一個背刺,而且還是趁着最後一天的議程,讓拜登沒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或許他還惦記着潛艇出口事件中,被拜登背刺的仇;但是他的考量可能遠不止這些。

或許他已經看出來了,拜登這個計劃是一個巨大的陷阱:用計劃經濟的手段強行擾亂國際能源市場,只能讓國際油價進一步飆升,導致法國乃至歐洲陷入更深的通脹危機當中。事實上,拜登這個計劃根本解決不了通脹:因為美國進口俄羅斯石油的量很有限,歐洲因為制裁的原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數量也急劇下降,所謂限價對西方國家幾乎沒什麼實惠;但是俄羅斯一旦面臨石油被限價的局面,很可能會一不做、二不休,老子不賣了!這毫無疑問會加劇全球能源緊張的局面,最後歐洲還是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所以馬克乾脆提出了一個「全球限價」的方案,但是這個方案更不可行,因為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包括美國在內都會成為利益受害方——所以順理成章的,馬克龍的方案也被否決了,然後「對俄羅斯石油限價」的構思也就這麼黃了。

我們不知道馬克龍是不是故意的,但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跟之前馬克龍找拜登說的一個壞消息有關。在會晤開始前,有媒體在場外拍攝到馬克龍找到拜登,直接告訴他:自己剛跟阿聯酋領導人通了電話,阿聯酋已經沒有多餘產能、沙特的富餘產能也很有限。儘管國安顧問沙利文在旁邊提醒,這事不能當著記者的面說,但馬克龍並不理會,似乎此事已經緊急到顧不得掩飾。

歐洲確實承受着油價暴漲並加劇通脹危機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馬克龍必須要讓選民知道自己「曾經為此努力過」,他需要這樣的表演,因為就在前幾天他剛剛經歷了一次國內的政治危機。

這一事件反映出了兩個問題:在「七國集團」峰會表面的團結下,各方依舊是各懷鬼胎、心口不一;西方國家假裝自己還能掌控世界,事實上他們已經對國際形勢的發展無能為力。

現實永遠比電視劇精彩,因為現實可以不講邏輯——這些毫無意義的口水,愈發證明了西方已經不具備領導世界的資格,而且世界發展的中心已經從西方手裡滑落,奔向遙遠的東方。不管西方國家如何挽回,這個趨勢都已經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