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印邊境線上的局勢越來越錯綜複雜,已經有越多越多的勢力插手中印邊境爭端。這些國家「手伸得可長了」,甚至從大西洋伸到了中亞,南亞地區。這也是印度為什麼在邊境線上越發囂張,大有「決戰之意」。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6日發文確認:美國駐印度大使已經正式承認,美國已經介入了中國與印度在邊境線上的對峙。
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斯·賈斯特最近可謂丟出一個猛料,他在一次線上活動發表講話說到:「沒有國家可以說,自己為印度人和印度做出的貢獻超越了美國。由於印度在邊境線上需要長期的和中國對峙,而僅僅依靠印度自身是不夠的,美國與印度之間的互相合作則顯得十分重要。」但他拒絕說明美印之間在邊境上「具體的合作細節」。
圖為印度海軍裝備的美製P-8i海上巡邏機,據稱已經被派往中印邊境
實際上,美印在邊境上合作對抗解放軍已經不是秘密,在武器系統的支持上,美國毫不吝嗇,大力援助。網絡上的此類報道也是屢見不鮮。
1. 在印度因大量屯兵邊境而導致「高海拔專用物資」急缺時,美國只「支援」了7萬套高海拔作戰衣物。
2. 同時也加快了軍事武器的交付速度,包括數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印度十分稀缺的大型運輸機,高海拔預警機等等。
圖為印軍裝備的美製「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除此之外,美軍還為印度提供衛星情報的支持,動用各種偵察衛星以及情報衛星,搜集解放軍邊境地區的部署信息轉給印度方面。據悉,在情報合作領域,美印雙方也已經簽訂了多條合作協議:
2002年,印美簽署了《一般軍事信息安全協議》。它允許美國政府和美國公司與印度政府和國防部門以及國營公司共享機密信息。
2016年,印美簽署了《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這份後勤相關協議使兩國都可以使用彼此的軍事設施,包括港口(包括機場)的使用。協議規定,印度可以使用任何地區的美國後勤設施,美國也可以使用印度在亞洲的軍事設施。
2018年,印美簽署了《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協議》。這份有效期為10年的協議能使印度獲得美國製造的先進國防系統,並能夠最佳地利用其現有的從美國購買的裝備。
2020年印美簽署了《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該協議允許印度和美國之間交換地理情報。美國可以根據這個協議與印度共享敏感數據,甚至幫助印度進行武器瞄準和導航,提高巡航、彈道導彈以及無人機等武器的精確度。
這些協議的內容基本上可以讓印美兩國軍隊「融為一體」。只要合作協調得當,威脅可不小,美軍可以駐軍印度,共用補給,甚至「替代」印軍操作武器攻擊我們。當然,解放軍部隊可不是「吃素的」,此前有新聞報道:邊境解放軍已經形成「全套信息化作戰系統」,戰鬥力已經大大提升。(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