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議會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看到關於法國官方悄悄刪掉的那條消息的報道,今早起來看到美國「大而美」法案通過的消息,我陷入了沉思。
看到關於法國官方悄悄刪掉的那條消息,我陷入了沉思。
先來說說環球時報報道的這條法國官方刪掉的消息。
報道是這樣說的:入夏以來,歐洲多地遭遇熱浪侵襲。7月2日,法國衛生部發佈了一份「防暑指南」,呼籲民眾少開空調,用其他方式避暑。然而其中一條「找個能避暑的地方租幾天房子」引發了許多人的憤怒,該內容不久後被法國衛生部刪除。
法國民眾為什麼會憤怒呢?不就是吹不吹空調嗎?至於嗎?
原來根據網頁回放記錄顯示,法國衛生部在指南開頭稱,一直在宣傳使用空調價格昂貴且耗電,一句話吹空調「有很多缺點」,希望大家不要吹空調,因為又耗電價格還貴。
法國官網上的指南
法國政府不明白,民眾憤怒的點,並不是吹不吹空調,而是你建議有「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了。
我曾經在重慶讀過七年書,讀書的那七年可以說是重慶最熱的那幾年,那時候還和武漢、南京、南昌一起被稱為「四大火爐」。
夏天最熱的時候是真的受不了,我們當時的寢室沒有裝空調,只有風扇,整個寢室都是熱的,床上是燙的,瓷磚地板都是燙的,一床席子鋪在地板上都沒法睡覺,只能一會兒去沖一個涼水澡,一會兒去沖個涼水澡,一般只有凌晨一兩點到四五點之間可以睡覺,只要太陽一出來溫度就出來了。
所以夏天的熱,我是深有體會的,畢竟法國最高溫度也達到了41攝氏度了。
但我想說重點不是熱,而是官方的態度。
法國的官方態度是這樣的,他們希望民眾考慮他們推薦的另外幾種避暑方式,其中一個建議為:「若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可以在能避暑的地方租幾天房子。」
這就很搞笑了,有經濟實力還怕那幾個空調電費的錢嗎?避暑的地方那房租就不貴了嗎?
這腦迴路也是沒誰了!
法國的民眾和我的想法一樣,對法國政府的指南很不理解,感覺有點愚弄百姓的意思。
法國夏天很熱
網友很快指出了該建議的不合理之處:「你一邊跟我說開空調費錢耗電,一邊卻建議我花錢租房?」這一則帖子獲得了1.1萬點贊和3000多人轉發。
在網民們的強烈吐槽下,目前法國衛生部已經刪掉了「花錢租房」的內容。
更離譜的還在後面,命中吐槽了,官方絕對開始的指南確實欠妥,於是又換了指南,這次換成什麼呢?
更新後的指南,將原來的「花錢租房」的建議修改成「去親朋好友家借宿」,首先都有那種好朋友嗎?
此外,這個指南還給出了「做不需要生火的食物當晚飯」「房間內放濕衣服降溫」,這樣的建議能拿出來,也表現出法國的官員水平也就那樣了。
民眾自然是不會買賬的,你要是電力供應不足,你就直說,至於大家怎麼解暑降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了,弄些建議還被認為不切實際或者效果不佳。
實際上,政府完全可以通過調控電力使用來盡量讓大家度過最熱的時候,或者是政府的形式補貼,民眾的接受度就會高一些。
相關新聞報道
看了這則新聞,我想到了兩個事情,一個就是美國的「大而美」法案,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典故。
先來說說美國的「大而美」法案,這個法案美國特朗普的一個特色政績」,法案很長,簡單來說就是關於收稅和花錢的大規矩,核心就倆事兒:少收稅,少花錢。
具體來說,2017年特朗普那會兒定的「企業和個人可以少交稅」的規矩,會接着用,同時給軍費多撥點錢。
但反過來,以前給搞綠色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這些)的那些好處(比如補貼、優惠),就都取消了;而且窮人想拿醫保、領食品補助,門檻變高了——得符合更嚴的條件才行,沒以前那麼容易拿到了。
如今這個法案已經通過了美國眾議院的投票表決,只要特朗普在4日17時前簽署「大而美」法案就會生效執行。
美國國會
這樣一來,接下來10年里,美國總共要少收4萬億的稅,同時至少要少花1.5萬億的錢。
但是要注意少收的只是中產階級的稅前,窮人或原本沒有錢的人,想要得到政府的福利就更難了。
仔細想來,這和法國的沒錢補貼高溫還讓民眾花錢租房子的本質是一樣的。
我們再來來說說那個中國的典故,這個典故估計很多人都知道,名字就叫「何不食肉糜」。
這個叫「何不食肉糜」的歷史典故,是出自《晉書·惠帝紀》,講述的是西晉時期的晉惠帝司馬衷面對百姓饑荒時的荒唐回應,深刻反映了統治者脫離實際、不了解民生疾苦的狀況。
晉惠帝
《晉書》中記載,晉惠帝在位時,天下發生饑荒,百姓連基本的糧食(粟米、麥等)都吃不上,餓殍遍野。大臣向他奏報災情,說百姓「無粟米充饑」,他卻疑惑地反問:「何不食肉糜?」(「糜」指肉粥)。
在他的認知里,似乎百姓吃不上飯時,還有肉粥可以替代,卻完全不知道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獲取肉食的條件,連基本的糧食都匱乏。
這不就和現在的法國,天氣熱了,電費太貴了,你們要不就去找涼快的地方住吧,那涼快的地方就不用錢了嗎?
如果還有這等好事,那民眾餓了,就找個有飯的地方,渴了就找個有水的地方,缺錢了呢?找哪裡?
對於些問題,怎麼看?
我還是以典故進行闡述吧,否則大家就看不到了。
首先,這些統治階級的做法是脫離實際的。
晉惠帝的話之所以成為笑柄,本質在於他作為養尊處優的帝王,從小生活在宮廷之中,對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毫無概念。
他無法理解「糧食匱乏」意味着什麼,以為「吃不上飯」只是「不吃這種飯」,而非「根本沒有食物」,這種認知偏差暴露了封建統治階層與民間的嚴重割裂。
到了現代社會,在做出某些決策的時候,根本沒有深入調查,只是某一些人,甚至某幾個人提出的方案,就推廣並執行,就像「大而美」法案一樣。
特朗普作為總統不可能自己寫出那樣詳細的、條款巨多的法案,一定是一群人起草的,這群人是什麼人,絕對是能從法案中獲利的人,能減少他們的稅收,錢還得更窮的人平攤。
特朗普
法國的政府也是如此,自己連熱和空調的本質矛盾都沒有搞清楚就在那裡上指南,真還不如不建議。
其次,便是統治階級對民生疾苦的漠視。
這一典故也折射出古代某些統治者缺乏對民生的基本共情。
真正的治國者需要了解百姓的真實需求,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臆測底層的處境。
後世常用「何不食肉糜」來諷刺那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空談解決辦法的人,尤其是當某些觀點脫離現實、忽視客觀條件時,這句話便會被引用以指出其荒謬性。
道理還是一樣的,就是當決策和法案只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時候,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事兒就不可能去出現了。
法國
最後,說一下歷史的警示吧。
歷史雖不能重現,但是可以借鑒,可以學習。
教員曾經就說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解決方法。
不通過實地調查,閉門造車,能搞出什麼好的政策呢?
不聽聽民眾的心聲,強勢推行法案,只代表小部分人的利益,不代表最廣大人的利益,對於政府來說是很危險的。
從西晉的歷史來看,晉惠帝的昏聵和統治階層的腐朽,也是西晉後期社會矛盾激化、最終走向動蕩的原因之一。
這一典故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提醒人們在看待問題時,尤其是涉及民生、社會議題時,要深入實際,避免以主觀臆斷代替客觀現實。
美國白宮
類似的邏輯在現代社會也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現,比如對他人困境的不理解,或提出脫離實際的建議。
任何時候,理解和解決問題的前提,都是先走近現實、了解真相,尤其是涉及群體利益時,更需要摒棄「何不食肉糜」式的思維,真正從實際需求出發。
我始終相信,做的決定還是要代表最廣大人的利益,而不是只為了少部分人。
感謝閱讀,評論,點贊,轉發!軒羲十三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