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2025年06月11日20:32:05 國際 1971

按說立陶宛小國家,應該老老實實過日子,可它偏偏不走尋常路,仗着自己是歐盟北約成員,背後有美國撐腰,就敢跟我國叫板,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踩紅線。

近幾年,立陶宛的小動作一個接一個,從允許所謂的「台灣代表處」設立,到交通部長跑到台灣簽協議,擺明了不把我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放在眼裡。結果我國這次可沒慣着它,外交、經濟兩手抓,直接讓立陶宛嘗到了苦頭。立陶宛這是自找死路,想讓我國妥協?門都沒有!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立陶宛的挑釁行為

2021年,立陶宛政府明知道我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卻非要硬着頭皮允許所謂的「台灣當局」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所謂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他們還直接用「台灣」這個名頭,而不是國際慣例里的「台北」。台灣問題是我國的核心利益,誰敢在這上面搞小動作,絕對是自討苦吃。可立陶宛偏偏不信邪,非要試試我國的脾氣。

其實,立陶宛的挑釁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2018年,他們就把我國列進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名單」。到了2021年,他們又高調宣布退出我國主導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這一退,等於公開跟我國翻臉。

同年11月,他們的交通部長馬里烏斯·斯庫奧迪斯還竄到台灣去,親自跟所謂的「台灣官員」簽了合作備忘錄,硬生生把兩地的關係拉到准官方級別。

自從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上台後,立陶宛擺出一副所謂的「捍衛民主與自由」的高姿態,三天兩頭拿「價值觀」說事,把我國當成靶子。他們覺得自己有西方撐腰,就能靠着對抗我國撈點政治資本,順便在國際上刷刷存在感。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我國的強硬反制

2021年8月,立陶宛剛搞出所謂的「台灣代表處」沒多久,我國就果斷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同時要求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這等於告訴對方:咱們的關係已經到冰點了。緊接着,同年11月,我國把跟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到代辦級。

外交上的警告只是個開頭,真正讓立陶宛吃不消的,是我國在經濟上的反制。2021年底,我國海關直接暫停進口立陶宛的牛肉、奶酪、木材這些主要出口產品。別看立陶宛小,他們對華出口可不老少,尤其是木材和奶製品,在歐洲市場還有點名氣。

可這一下,我國市場的大門對他們關上了。2022年1月,立陶宛對華出口額直接暴跌到6萬美元,跟上一年同期比,下降了99.8%。我國還對那些用立陶宛零部件的歐洲企業下了通牒,比如德國的大陸集團,要是繼續用立陶宛供應商,就別想在我國市場混了。直接掐住了立陶宛的經濟命脈。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數據不會騙人。2020年,立陶宛對華出口還有3億美元左右,可到了2022年,數字縮水到不到6000萬美元,經濟損失不是一般的大。觸碰底線,那就得付出代價。

立陶宛的困境

立陶宛本來指望挑釁我國,能換來美國和歐盟的全力支持,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歐盟里的大國,像德國、法國,跟我國的貿易關係本就密切,誰會為了立陶宛跟我國翻臉。至於美國,嘴上喊得響,2021年承諾給立陶宛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支持,可真到掏錢的時候,影子都沒見着。立陶宛這下看明白了,所謂的「盟友」,關鍵時候根本靠不住。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國內的情況更是一團糟。2022年初,立陶宛的失業率從個位數飆到15%,6萬多人丟了飯碗,上千家企業直接倒閉。木材加工廠、奶酪廠這些支柱產業,全都蔫了,經濟一片哀鴻遍野。立陶宛總理英格麗達·希莫尼特一開始還嘴硬,可經濟壓力一大,她也扛不住了。

到2023年11月,立陶宛外長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吉斯出來放軟話,說我國已經解除了大部分貿易限制,雙方開始談恢復正常外交關係。

我國這次沒手軟,不光是給立陶宛一個教訓,也是給全世界一個信號,中國的核心利益,碰不得!立陶宛想讓我國妥協?做夢去吧!立陶宛自己把自己玩砸了,典型的自取滅亡。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立陶宛的慘狀還得從經濟數據里扒拉。2021年之前,他們對華出口的商品里,木材佔了20%,奶製品佔了15%,牛肉也有10%左右。可我國一停購,立陶宛的出口商直接傻眼了。

據立陶宛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全年,他們的出口總額比2021年少了整整30%,其中對華出口的損失佔了大頭。立陶宛商會後來算了筆賬,光是2022年這一年,他們就少賺了至少5億歐元。

更別提立陶宛國內的連鎖反應了。失業率蹭蹭上漲,2022年年中一度摸到16.5%,創下十幾年來的新高。那些靠出口吃飯的小企業,成片倒閉,維爾紐斯附近好幾個木材加工廠直接關門大吉,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來。

自取滅亡的立陶宛,竟想讓中國妥協?中國這回真的沒手軟 - 天天要聞

立陶宛這回算是當了出頭鳥,結果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當地媒體爆出,超過六成的立陶宛民眾對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滿,認為跟我國對着干是「自毀前程」。有經濟學家直言,立陶宛這波操作,至少讓國家經濟倒退了五年。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TA:強姦案在英國司法系統最難定罪,帕爾特伊曾多次接受問訊 - 天天要聞

TA:強姦案在英國司法系統最難定罪,帕爾特伊曾多次接受問訊

前阿森納中場帕爾特伊在經歷為期三年的警方調查後,被控多項強姦罪。帕爾特伊被指控在2021年至2022年間,對三名女性實施了五項強姦罪以及一項性侵罪,預計將於下月首次出庭。TA對帕爾特伊的事件相關疑問進行了解釋。帕爾特伊被指控什麼罪名?英國皇家檢察署(CPS)周五下午宣布了這些指控,稱這些案件涉及「三名分別報告20...
「大限」前衝刺,歐盟爭取原則性協議,車企尋求關稅減免,美國威脅農產品徵稅 - 天天要聞

「大限」前衝刺,歐盟爭取原則性協議,車企尋求關稅減免,美國威脅農產品徵稅

新近消息顯示,眼看美國政府「對等關稅」的90天緩徵期將於7月9日下周三結束,最近的一次歐美會談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歐美談判陷入僵持。美國進一步以高關稅施壓,歐盟則在做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談,爭取在7月9日「大限」前達成不夠全面的原則性協議,另一方面,若無法限期內達成,則尋求減少美國關稅的衝擊,比如延長談判期...
與普京通話後特朗普又不開心了 - 天天要聞

與普京通話後特朗普又不開心了

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局公布基輔遭襲後圖片。資料圖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日通電話,時長近一小時。俄方說通話「坦率且富有建設性」,特朗普則說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如何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 這場發佈會作出詳解 - 天天要聞

如何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 這場發佈會作出詳解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近日對外公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來自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圍繞意見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水網建設是江河保護治理的
匈牙利遭遇高溫乾旱天氣 農作物受災嚴重 - 天天要聞

匈牙利遭遇高溫乾旱天氣 農作物受災嚴重

目前,歐洲大部分地區正經歷大範圍的高溫天氣。持續高溫天氣導致匈牙利主要河流水量減少,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據匈牙利官方數據顯示,匈牙利主要河流蒂薩河水量減少60%,多瑙河水量減少40%。受高溫和乾旱影響,當地不少農作物受災嚴重。匈牙利生態農業研究所顧問部負責人 阿拉澤兒娜:這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方面匈牙利今年...
美國「大而美」法案被指劫貧濟富 需要醫保的美民眾擔憂倍增 - 天天要聞

美國「大而美」法案被指劫貧濟富 需要醫保的美民眾擔憂倍增

當地時間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微弱差距通過了總統特朗普推動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此前,該法案已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特朗普稱將於當地時間4日簽署該法案。由於將造成聯邦援助削減、長期債務增加,並為富人及大企業減稅等,該法案被民主黨人抨擊為「劫貧濟富」。 民主黨人強烈抨擊法案「大而丑」...
K1373次列車脫線停運3小時,乘客砸窗通風未受罰 - 天天要聞

K1373次列車脫線停運3小時,乘客砸窗通風未受罰

7月2日,K1373次列車脫線停運3小時,乘客砸窗通風。3日,廣州鐵路公安局懷化公安處明確回應:未對砸窗乘客採取拘留措施,經批評教育後放行。擁有15年玻璃行業經驗的某一線玻璃品牌經銷商周先生向記者表示,這類火車玻璃屬於定製化產品,單塊更換費用至少在千元以上。
起飛時疑發出巨大響聲,緊急剎停疏散乘客!天津航空致歉 - 天天要聞

起飛時疑發出巨大響聲,緊急剎停疏散乘客!天津航空致歉

7月3日晚,針對「天津航空一飛機起飛時疑發出巨大響聲」,天津航空發佈聲明稱,7月2日,天津航空執飛GS7833航班的飛機出現機械故障,為確保飛行絕對安全,機組果斷處置及時中斷起飛,並第一時間調換飛機,最終順利保障全部旅客安全抵達目的地。天津航空始終將旅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