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迎來重磅新規。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後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媒體梳理髮現,雖然較2013年老版僅增加200多字,但《條例》新增修訂內容針對性強,對近年出現的鋪張浪費、「四風」等新問題,完善了相關管理機制,從而更好地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同時代呈現的問題有所不同,規定要對新問題作出回應。不難看出,在強調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條例》不僅是原則性的倡導,而且分門別類,一一呈現浪費行為、典型問題的具體表現,站在執行方尤其是基層黨政機關的角度來說,就能更直接地找到指引。
比如,在備受關注的公務接待部分,《條例》明確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標準安排接待對象的住宿用房,協助安排用餐、用車的按照標準收取伙食費、交通費。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不得提供香煙,不上酒。儘管規定不算新穎,但還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過去外界關注公務接待問題主要是通過「三公」經費,而隨着部分現象級問題曝光,規範公務接待的呼聲變得越來越強烈。去年媒體報道的案例中,「某縣政府直屬部門2023年國內公務接待超過300批次,平均每個工作日需接待1次以上」;西部某縣機關後勤服務中心2023年公務接待總量270餘次,公務接待總費用82萬餘元。一方面是公務接待花費不菲,另一方面是基層不堪重負,可見公務接待方面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極為迫切。
實際上,2013年出台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就制定了相應的規範。如今的《條例》不只是重複一遍舊規矩,而應該形成「煙酒與公務接待格格不入」這樣的共識——不僅是黨政機關內部,與黨政機關打交道的企業或個人,做煙酒生意的市場主體,也應該有相應的自覺。值得注意的是,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自助晚宴上,往年桌上的飛天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都沒有了,變成茅台集團子公司開發的「悠蜜」藍莓複合果汁。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表示,發自內心認可公務接待不供酒的新規。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當決策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條例》新增的第七條內容提到: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禁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防止重大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浪費,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去年多地發文整治8類「新形象工程」,有地方一度將時間跨度溯至8年前,引發社會關注。典型的案例比如,福建省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家東在擔任漳州市委書記期間,為了早出政績、快出顯績,未經調研論證便花費2.11億元打造6座仿古驛站;六盤水原市委書記李再勇推動興建了23個旅遊項目,其中有16個項目已被貴州省列入低效閑置項目,為了建這些項目盲目舉債,僅債務利息一項就給國家造成了9億餘元的重大損失。
嚴禁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樣的規定為理解浪費行為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視角。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科學、理性決策,摒棄不當的政績觀,對於避免浪費而言極其重要。
此外,《條例》還要求評比達標表彰和創建示範活動應節儉辦事,杜絕浪費,不得舉債搞創建。並提出嚴格控制、嚴格審批新建擴建黨性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以建設黨性教育培訓機構名義變相建設樓堂館所、變相搞旅遊開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的規範非常明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違規行為並不陌生,媒體曝光的一些浪費案例中,有的在決策階段就引發爭議,有的亂象是在三令五申之下一再發生。可見,如何讓規定具備可操作性,如何讓監督真正發揮作用,仍然是做好「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篇大文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