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了一個多月,特朗普終於還是敗下陣來,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強勢外交政策取得重大勝利。賴清德倒是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中美的這碗飯,他都想吃。
中美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前,中美首輪談判取得出乎意料的進展,雙方達成一致,設立了3個月的緩衝期,將關稅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外界普遍認為,此次談判,標誌着特朗普政府做出了重大犧牲,而中國看似讓步,實則沒有任何損傷,是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
儘管中美雙方在談判中並沒有提及台灣話題,但是特朗普的一句話,還是引發了國際熱議。特朗普在中美達成一致後表態,稱中美談判有利於「統一」。這讓外界普遍認為,在中國的強勢態度下,特朗普政府可能有改變對台政策的心思。
此言一出,台灣島內人心惶惶,尤其是還想和美國談判的民進黨當局,立刻慌了神。不過,美隨後方否認了這種猜測,表示這是針對中美貿易發表的言論,與台灣地區無關。不過,台當局的慌張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大陸有資本與美國談,而台灣已經自爆底牌。
賴清德
對此,台灣學者倒是提出了一種想法,暗示了台當局的如意算盤。這位學者表示,中美貿易戰降溫,對於台當局而言是「雙喜臨門」。一方面,台灣最大出口地就是大陸,而銷往大陸的貨物大部分是零部件,精加工組裝後賣到美國。
換句話說,美國對中國徵稅,台灣地區也要跟着遭殃。如今中美互降關稅,至少意味着台灣經濟又有了喘息的機會。說起來,在這一點上,民進黨當局確實應該感恩戴德,感謝祖國沒有在美國的強勢霸凌下屈服,否則,台當局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另一方面,台學者認為,正是因為中美關係緊張,所以大陸才會對所謂的「美台交流」異常敏感,並且多次進行大規模軍演。如今中美關係緩和,台當局與美方的交往就會少了很多阻礙,不存在「過度親美」問題,兩岸關係或許也將有所緩和。
台民眾抗議台當局
說的直白一點,有了大陸這把「庇護傘」,台灣順利躲過了美國的「關稅大棒」,而台當局卻想着繼續和美國做生意,並藉此繼續「親美」政策。儘管台灣學者的這番表述確實讓台當局佔盡便宜,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
然而,賴清德卻親自表態,直接砸了中國的鍋。日前,賴清德在接受日美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沒必要在中美之間站隊,因為大陸已經威脅到台灣所謂的「民主制度」,所以台當局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和美國談。賴清德還大言不慚地表示,日本的處境也是如此。
兩岸關係研討會
不僅如此,賴清德還發出警告,稱若有一天台海戰爭爆發,必然是解放軍先挑起的。台當局還在近日的官方文件中將「漢族人」改為「其餘人口」,被學者和民眾痛批數典忘祖,「賴清德難道不是漢人?」「賴清德如此嚮往大和民族?」
賴清德的「去中」思想已經走火入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論是從血緣還是文化上,都不能改變,兩岸必將統一。台當局若繼續挑釁,只會將台灣民眾拖入戰火,成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