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運河這塊肥肉,誰不想咬一口?長和被指合同違規,賬目不清,巴方甚至威脅收回港口。可李嘉誠會輕易認輸嗎?這出大戲,究竟誰是贏家?
巴拿馬運河,全球貿易的命脈,每年貨船川流不息,運費收得盆滿缽滿。掌控港口,就等於捏住了金鑰匙。長和集團自1997年接手巴拿馬港口,28年投入17億巴波亞幣,建碼頭、修設施,硬生生把港口經濟效益推到59億巴波亞幣。2020年巴拿馬審計署查賬,給出「沒毛病」的結論,稅收6.68億、股息1.26億,賬本清清楚楚。
可好景不長。2025年,美國新政府上台,特朗普高喊「拿回運河控制權」。4月,美防長赫格塞思訪問巴拿馬,話里話外暗示長和「有問題」,威脅運河安全。巴拿馬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美國是運河最大客戶,經濟命脈靠人家;長和卻是多年夥伴,貢獻不小。迫於壓力,巴方審計署先下手為強,指控長和2021年續簽合同時手續不全,少交12億美元,賬目有貓膩,擺出要沒收港口的架勢。
長和豈會坐以待斃?李嘉誠老謀深算,迅速反擊。港口公司PCC甩出2021年合同,附帶第55號法律背書,合法性無可挑剔。巴方說手續不全?長和亮出審計記錄,每筆賬經得起查。少交錢?更不可能!28年稅金股息讓巴方賺翻,額外1.02億巴波亞幣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早獲認可。長和這一手,猶如王炸,巴方想翻臉,底氣不足。
這場爭端,表面是長和與巴拿馬的角力,實則是大國博弈的縮影。美國想擠走長和,重掌運河主導權;巴拿馬卻不敢徹底得罪中國,怕斷了合作後路。長和證據確鑿,巴方若強行收回港口,恐引發國際仲裁,不僅拿不到錢,還得賠上信譽和中國市場。到了4月9日,PCC聲明一出,巴方氣勢漸弱,長和擺明不吃虧,巴方騎虎難下。
這場港口爭奪戰,遠未落幕。長和憑硬實力和證據站穩腳跟,巴拿馬在中美壓力下進退維谷。美國想重新插手,但中國影響力不容小覷。最終誰笑到最後?或許,運河邊這出大戲,才剛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