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後的《婚姻登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今後將實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讓有情人不需要回戶籍地辦理婚姻登記,真正實現了「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新版《婚姻登記條例》是中國婚姻登記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原《條例》自2003年制定以來第一次正式的修訂,是一部基於中國發達的政務信息系統、有着鮮明的服務特色,並且有效回應公眾關切的行政法規。
《條例》做了「減法」,落實中央有關「放管服」行政改革的要求;也在做「加法」,婚姻登記機關為當事人提供頒證儀式等更豐富服務,鼓勵當事人邀請雙方父母等參加頒證儀式,強化了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
首先,新《條例》取消婚姻登記需要出具戶口簿的規定,這與婚姻登記「全國通辦」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這主要是服務於中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現實,推動相關公共服務隨人走,徹底擺脫依附於戶籍管理的傳統登記模式。
之前強調登記需要戶口簿,是因為婚姻登記原來是由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管轄的。自2017年來,民政部、公安部就開展了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的信息共享和核驗,這讓當事人提供戶口簿已失去了必要性。自2021年6月起,全國陸續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2輪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的改革可謂水到渠成,這也是為了落實中央有關簡政放權、推進政務服務「放管服」的要求,讓數據多跑腿,讓有情人少跑路,不用「橫跨半個中國」去登記。
其次,婚姻登記並不只是「放」,而是提供基於現代治理,特別是網絡政務的更好服務,有效防止之前重婚、騙婚等現象發生。除了基於前述的基於全國人口基礎信息庫的比對和核驗,《條例》還要求婚姻登記機關依法核對當事人有關證件材料、詢問相關情況,保障婚姻信息準確、及時、完整、安全。更規範的登記措施也能有效化解部分人群的「恐婚」心態、擔心被騙婚的焦慮。
第三,新《條例》為婚姻登記更多賦能,讓中國式的結婚登記更有儀式感、更有幸福感。新《條例》指導各級民政部門倡導文明健康婚俗,積極提供結婚頒證儀式、集體婚禮等特色服務,引導更多年輕群體婚事新辦簡辦。特別是《條例》首次明確提出,鼓勵當事人邀請雙方父母等參加頒證儀式。可以想見,在依法登記之外,民政部門還將提供更豐富精彩的頒證儀式,甚至還可以提供集體婚禮服務,讓當事人享受更甜蜜的登記服務。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婚姻登記是組成家庭的起點。特別是考慮到當下人口紅利退潮,人口大規模流動,部分群體對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存在焦慮,這就更需要婚姻登記機構作出更主動、更精準、更精彩的服務:提升婚姻登記的便利性,倡導移風易俗,豐富婚姻登記程序本身的儀式感,積極治理高額彩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