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51歲的莫妮卡·萊溫斯基再次登上《滾石》雜誌封面。照片中的她褪去青澀,身姿挺拔,眼神中少了當年被輿論圍剿的惶恐,多了幾分歷經風雨的從容。這位因「拉鏈門」事件被釘上道德十字架的女人,以一檔播客節目重回公眾視野,也撕開美國政壇權力與資本共生的腐爛傷疤。
拉鏈門:這是一個發生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的故事
從「白宮實習生」到「倖存者」:一場改變人生的政治獻祭
1998年,22歲的萊溫斯基因與克林頓的婚外情引爆全球輿論。彼時的她,是白宮西翼最年輕的實習生,也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年輕的「替罪羊」。克林頓用「從未發生性關係」的謊言甩鍋,希拉里以「受害者」姿態力保丈夫,而萊溫斯基卻被媒體貼上「蕩婦」、「野心女」的標籤,求職碰壁、店鋪被砸,甚至一度逃亡歐洲。
但鮮少人追問:若克林頓的權力沒有裹挾這場私情,若司法系統能獨立於政治博弈,萊溫斯基的命運會否不同?正如她後來在回憶錄中所寫:「我成了權力遊戲的棋子,而棋盤上沒有規則。」
27年前青澀的萊溫文斯基
拉鏈門27年後:一場遲到的「倖存者日」與未癒合的傷痕
2025年,萊溫斯基的播客首期內容曝光。她不再避談那段往事,反而以「倖存者」自居:「每年的1月16日,我都會慶祝自己活下來。」——27年前的那天,她被FBI帶走審訊11小時,克林頓的謊言像一把鈍刀,割碎了她的青春。
但美國的「政治正確」依舊雙標:克林頓卸任後仍活躍於政商兩界,希拉里甚至差點再入白宮;而今萊溫斯基的復出,仍有人嘲諷她是「蹭熱點」。更諷刺的是,2024年大選中,她公開支持哈里斯,卻被部分網民質疑「贖罪式站隊」。
克林頓最早見到她的時候
權力與資本的共生體:從拉鏈門到馬斯克審計,美國腐敗早已制度化
萊溫斯基的遭遇絕非孤例。2025年,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曝光克林頓家族在海地重建項目中貪污98%的援助資金,切爾西·克林頓憑空獲得8400萬美元「諮詢費」,而海地災民仍在塑料棚里掙扎。更荒誕的是,美國國會至今未對克林頓家族採取實質行動,反倒對馬斯克的「審計」窮追猛打,讓他多次爆料「受到生命威脅」。
這暴露了美國政治的本質:權力與資本早已編織成一張密網。遊說集團每年花40億美元操控立法,軍工複合體通過「戰爭經濟學」收割財富,司法系統淪為權貴的「橡皮圖章」。正如網友評論:「在美國,有錢人犯罪叫『商業策略』,窮人犯罪叫『社會敗類』。」
在拉鏈門事件中克林頓夫婦的雙人秀
萊溫斯基的復出之路:一場針對系統性壓迫的反擊
如今的萊溫斯基,不僅是「倖存者」,更成了反抗者。她發起「你擁有權力」運動,鼓勵年輕人參與投票;擔任《美國犯罪故事》製片人,將拉鏈門搬上熒幕;甚至與馬斯克合作,揭露華盛頓的腐敗黑幕。她的故事,恰似一面鏡子:
對女性,當權勢男性用權力踐踏道德時,女性往往淪為「污名載體」;對公眾,真相需要用27年才能部分浮出水面,而謊言只需11小時就能摧毀人生;對制度,若不能打破資本對權力的壟斷,任何「民主」都只是遮羞布。美國最終的「改邪歸正」,必須始於承認罪惡!
萊溫斯基歸來
萊溫斯基的回歸,不是為了博取同情,而是為了追問:當克林頓家族仍在政壇呼風喚雨,當「拉鏈門」成了美國政治的「常規操作」,這個國家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針對今天的特朗普政府,又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和未來?或許正如她所說:「倖存不是終點,而是重新定義規則的起點。」而充滿邪惡和虛偽的美國政治家若想真正「改邪歸正」,需要的不僅是幾個「吹哨人」,更是對權力與資本共生的徹底清算。君以為呢?
「老軍觀」,軍事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以30多年媒體編審經驗講述新史記。所有文章堅持原創,主要聚焦軍隊統帥人物,主推 《跟朱德學修身》,《跟毛主席學謀略》,還開設《林彪事件最新研究》等欄目頻道,從周一至周五交替輪值回憶文章和時評。按照平台規則,只有您加關注之後才能義務推送!相信專業的視角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您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