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對等關稅」剛扔出去,還沒把中國怎麼樣呢,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4月5日,全美50個州的大城市裡,50萬人扛着牌子喊着「住手」,堵得街道水泄不通。
抗議的聲浪還沒消,股市就先崩了盤,6.5萬億市值兩天沒了影,全球反擊聲浪也起來了,加拿大直接甩出25%的關稅牌,法國喊着別去美國投資。
奧巴馬看熱鬧不嫌事大,直接站出來說這政策坑美國,再干四年誰受得了。
這是事情是怎麼一回事?怎麼就鬧到這個地步了?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特朗普簽署關稅令,金融市場遭暴擊
當地時間4月2日,在白宮的辦公室里,一場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版圖的大事正悄然發生。
特朗普大手一揮,果斷簽署一項行政令,將美國與全球180多個貿易夥伴多年來建立的緊密紐帶,置於危險的境地。
簽署後,特朗普難掩興奮,高調宣稱這一行政令意義「史無前例」,是重塑美國經濟輝煌的關鍵一步。
然而,國際社會卻普遍對此投來質疑目光。
在多數國家的政要和經濟專家的眼中,這項舉措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引發一系列難以預估的連鎖反應。
依據白宮隨後公布的文件,從本月5號開始,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
並且,這僅僅是開始,特朗普政府還精心炮製了一份針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差異化關稅清單。從特朗普在白宮展示的圖表中可以看到:
柬埔寨和越南將面臨高達49%和46%的超高關稅;而中國、歐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也未能逃脫被「區別對待」的命運,將被徵收20%至36%不等的關稅。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宛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隨後的兩個交易日,紐約證券交易所亂成一鍋粥。
道瓊斯指數暴跌超3200點,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分別重挫1700點和500點。
僅僅48小時,美國股市就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總市值急劇縮水近6.5萬億美元。
這一數字究竟有多驚人?它幾乎等同於兩個英國全年創造的GDP總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很快,民眾的恐慌情緒迅速蔓延,投資者們慌不擇路,紛紛轉向避險資產。
一時間,黃金價格一路狂飆,創下每盎司3148.88美元的歷史新高。
奧巴馬狠批政策,特朗普態度軟化
面對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特朗普的一眾貿易夥伴們顯然不會默默承受、坐以待斃。
中國迅速採取行動,果斷出手反擊,率先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征34%的報復性關稅,展現出堅定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幾乎與此同時,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緊急召開新聞發佈會,鄭重宣布對價值356億加元的美國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明確表達加拿大不會在不公平貿易政策面前退縮的立場。
更令特朗普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副總理哈貝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先後發聲,將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來捍衛自身的利益。
然而,最為猛烈的反對聲,卻來自美國國內。就在兩天前,一場大規模抗議浪潮如洶湧潮水般席捲美國50個州。
有超過50萬的民眾湧上街頭,舉行了上千場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
在紐約曼哈頓,抗議隊伍整整排了二十來個街區,示威者們舉着「住手」「別碰我們的民主」等標語,高喊反對關稅政策的口號。
甚至還有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特朗普的高爾夫球場附近,手裡舉着「股市暴跌,總統打高爾夫」的標語牌,諷刺意味十足。
就在民眾抗議聲一浪高過一浪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打破沉默。
兩日前,他在一場公開演講中,毫不客氣地抨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認為這對美國一點好處都沒有。
更引人關注的是,奧巴馬甚至還直接批評了特朗普的執政方式,稱:
「我們不需要一個自封的國王、偽獨裁者、到處懲罰敵人的人再來四年」。
除此之外,就連特朗普政府內部,也開始出現動搖跡象。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傳出準備辭職的消息。
據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主持人斯蒂芬妮·呂勒透露,貝森特接受不了特朗普政府「像幼稚園水平」的關稅計算方法,正考慮轉投美聯儲。
與此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公開表達了對關稅政策的擔憂。他警告說,這一政策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通脹加劇,還會讓經濟增長放緩。
面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降息呼籲,鮑威爾明確表示,在關稅問題上調整貨幣政策,「還為時過早」。
在來自國內外的巨大壓力之下,特朗普的強硬態度似乎悄然出現了鬆動。
他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呼籲美國民眾「多一些耐心」,試圖將這場引發軒然大波的關稅舉措描繪成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經濟革命」,期望以此安撫民眾情緒,挽回些許民心。
然而,就在民眾抗議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特朗普卻選擇前往佛羅里達州的高爾夫球場悠然度過周末。
他的這一行為無疑再次點燃了公眾的怒火,引發了更多質疑。
民眾紛紛指責他在國家經濟面臨重大危機、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之際,依舊只顧個人享樂,全然不顧及民眾的訴求與國家的經濟困境。
結語
在全球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的今天,特朗普掀起的這場關稅風暴,不僅動搖了美國的經濟根基,也讓來之不易的國際貿易秩序面臨嚴峻挑戰。
隨着抗議浪潮持續發酵,特朗普是否會在壓力下改變主意,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這場貿易風波究竟將走向何方?美國又將如何應對來自國內外的重重壓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文案內容和圖片,來源於機構官網、媒體網絡和第三方平台等公開信息。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繫本人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