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近日宣布對全球185個國家徵收全面關稅,旨在捍衛「美國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路線。然而,此項政策最引人注目的並非其多麼全面和強硬,而恰恰是其「例外」: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並未被納入徵稅名單。這個看似技術性的問題,實則映射出深層次的地緣政治動態和特朗普治下外交政策的複雜邏輯。
避開關稅的「舊敵」:矛盾與現實並存
從官方表述來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援引「現有制裁已切斷實質性貿易」為由,為排除俄羅斯而辯護。然而,數據揭示了另一種現實:儘管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俄間貿易規模顯著下降,從360億美元縮減至35億美元,但這條貿易通道並未完全中斷。美國仍從俄羅斯進口如化肥、核燃料和貴金屬等戰略性原材料。這些商品雖「量少」,卻「關鍵」,牽動着美國農業、能源與高科技產業的神經。
可以說,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邏輯,並非完全基於實際貿易量小,而是涉及更為微妙的政治權衡——既反映了特朗普不願觸碰國內敏感價格問題(如化肥和能源成本),又體現了其對普京政權的一貫「務實姿態」。
對莫斯科的「信號外交」?
曾擔任特朗普特使的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近期對華盛頓的訪問與這一決定恰好重合,為觀察人士提供了解碼的新鑰匙。莫斯科方面將「排除關稅」的舉動解讀為美俄恢復經濟對話的積極信號。俄方在telegram上高調錶示願意重啟合作,顯然是嗅到了特朗普在大選周期下釋放出的「緩和意願」。
這便引發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特朗普是否正試圖開啟一場地緣政治的「破冰」?政治學者菲利蓬科指出,這種象徵性的對俄「豁免」很可能是特朗普未來一旦重回白宮,在國際舞台上重構美俄關係的初步試水。從歷史經驗來看,特朗普向來主張與俄羅斯對話、聯合圍堵中國。當前這項關稅策略或許正是這一戰略的雛形。
白俄羅斯的「隱形禮遇」:棋局中的小卒?
更具戰略意味的是,同樣受到西方制裁的白俄羅斯也被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雖然美白貿易額微小(2024年約2100萬美元),但這一「禮遇」並非無關緊要。在俄羅斯持續依靠白俄羅斯後勤與防務支持的背景下,此舉被視作一個更大的地緣政治算計。無論是對俄政治表態還是試圖製造西方內部制裁聯盟的裂縫,白俄羅斯在這張關稅地圖上佔據的「空白地帶」堪稱耐人尋味。
「選擇性強硬」的代價
然而,特朗普這次選擇性地徵收關稅,也面臨道德與戰略雙重的審視。一方面,他對烏克蘭——當前正在承受俄軍持續攻擊的國家——反而加以10%的「懲罰性關稅」,無疑傳遞出動搖盟友支持力度的不良信號。即使其目的是向西方盟友施壓分攤更多烏克蘭援助成本,但此舉恐將激化歐美間的裂痕,最終損害美國在全球自由世界中的領導地位。
另一方面,這種「跳躍式課稅」強化了特朗普執政風格中常見的「拍腦袋政策」:既缺乏透明規則,也容易被解釋為出於個人或政治直覺做決定。這不僅削弱了美國貿易政策的可靠性,也可能導致國際商業的不確定性風高浪急。
國際秩序的變量已啟動
特朗普排除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關稅之外的決定,標誌着一場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棋局已經悄然啟動。用關稅釋放政治信號,是他一貫擅長的「交易型外交」手段。而這種「例外之例」不僅撼動了人們對美國對俄態度的一貫認知,也可能在美國大選年中引發盟友的緊張、對手的期待,以及全球經濟的波動。
關稅表面的經濟懲罰背後,其實是一出外交劇場——特朗普正在為可能的二次執政鋪設地緣政治的棋盤。在這個棋盤上,俄羅斯不再是昔日冷戰中不可觸碰的對手,而是一個可以「交易」和「測試」的對象。而這正是特朗普式世界觀最引人注目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