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拘押51天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獲釋,這事在韓國政壇炸開了鍋。3月7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一紙裁定,讓原本關在單人監室里的尹錫悅收拾包袱回了漢南洞官邸,和第一夫人金建希團聚。但明眼人都知道,這齣戲碼還沒到大結局——憲法法院的彈劾案判決眼看着就要在3月中旬公布,尹錫悅的總統寶座能不能保住,全看這最後一哆嗦。
要掰扯清楚這事,得從尹錫悅怎麼進去的說起。去年12月3日那場「戒嚴鬧劇」成了導火索,尹錫悅被指控動用軍警封鎖國會、試圖抓捕反對派議員,結果被國會抓住把柄發動彈劾。但真正讓他戴上手銬的,是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以「內亂罪」申請逮捕令。今年1月15日,首爾西區法院批准逮捕,警察衝進總統官邸帶人那幕,活脫脫把韓國憲政史撕開新篇章——這可是頭一遭現任總統蹲局子。
法院這次放人,表面看是程序漏洞救了尹錫悅。他的律師團抓住個要命的時間差:按法律規定,首爾西區法院批准的拘留令1月25日就到期了,可檢方硬是拖到26日才起訴,這中間多出來的24小時成了翻盤關鍵。池貴然法官拍板說「超期羈押違法」,直接把檢方的臉打得啪啪響。更絕的是,法院還搬出「法無明文規定時應有利於嫌疑人」的憲法精神,把檢方的辯解懟得啞口無言。要說韓國司法系統這波操作,倒真應了那句老話——程序正義大過天。
不過這事背後還有更深的水。主審法官池貴然來頭不小,這位首爾大學法學院出身的資深法官,前腳剛駁回過前防長金龍顯的保釋申請,轉頭又給患癌的警廳長趙志浩開綠燈,判案風格看着像「看菜下飯」。但這次他放尹錫悅的理由倒是站得住腳:彈劾案眼瞅着要宣判,要是憲法法院駁回國會彈劾,總統總不能穿着囚服回去上班吧?這層政治考量,可比單純的法律條文複雜多了。
現在全韓國都盯着憲法法院那8位大法官。從2月26日終辯結束算起,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尹錫悅在11輪庭審里8次親自上陣,咬死「戒嚴合法」的說辭,可愣是掏不出半張紙的證據。反對派揪着這點猛攻,說總統「背信棄義」該下台。老百姓也不買賬,蓋洛普民調顯示六成民眾支持罷免,這民意壓力比青瓦台的風水還邪乎。
但尹錫悅陣營也不是吃素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玩起「兩面派」,黨首權寧世一邊喊着「尊重司法判決」,轉頭就罵在野黨「攪亂國政」。更耐人尋味的是,駐韓美軍和財閥勢力突然動作頻頻,有消息說他們在背後給法院遞話——畢竟要是李在明藉著彈劾案上位,薩德系統、日韓關係、財閥改革這些事都得翻燒餅。美國大使館附近突然多出來的巡邏警車,怕是比天氣預報還准。
眼下最慌的該是首爾警察廳。彈劾宣判日定在3月中旬某天,具體日子還捂着,可防暴警察已經全員待命。憲法法院周邊學校連停課預案都做好了,生怕重演當年朴槿惠下台時的燭光海嘯。尹錫悅的支持者也沒消停,放人消息剛出,漢南洞官邸外就聚起人堆,喊口號的、舉標語的,把原本冷清的富人區鬧得像菜市場。
說到底,這場政治風暴暴露了韓國憲政的先天不足。總統權力大得能指揮軍隊,可國會彈劾、法院審查、特別檢察官調查這些制約機制又像走馬燈似的輪流轉。尹錫悅這次栽跟頭,表面是法律程序之爭,骨子裡還是朝野惡鬥的老毛病。當年朴槿惠被閨蜜門扳倒,現在尹錫悅被戒嚴令反噬,青瓦台的魔咒怕是又要添新章。
至於尹錫悅本人,這51天鐵窗生涯夠他寫本回憶錄了。從住着10平米囚房、穿着橘色馬甲拍嫌犯照,到如今回官邸等命運判決,這過山車坐得比韓劇還刺激。可政治這玩意從來不講情面,要是彈劾案通過,他得步朴槿惠後塵吃牢飯;要是僥倖過關,也得頂着「違法總統」的帽子熬完任期。眼下他倒是能喘口氣,可韓國這盤大棋,早就不是他一個人能左右的了。
這場大戲演到現在,老百姓早看明白了:政客們台上吵得臉紅脖子粗,台下指不定怎麼勾肩搭背。法律條文能掰扯清楚拘留期限差幾個鐘頭,可治國理政的難題,哪是法庭上耍嘴皮子就能解決的?尹錫悅是去是留,3月中旬自見分曉,但韓國社會的撕裂,怕是要在青瓦台換主之後才能慢慢癒合了。